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王小帅:别把中国观众的智商看得那么低下

来源:外滩画报
2010年05月26日14:50
王小帅新片《日照重庆》剧照
王小帅新片《日照重庆》剧照

王小帅在戛纳的聚光灯下
王小帅在戛纳的聚光灯下

王小帅认为自己的名气和收入严重不成正比
王小帅认为自己的名气和收入严重不成正比

  王小帅的新片《日照重庆》,是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唯一华语电影。他把原本投资方认为商业元素应有尽有的剧本,硬是拍成了票房堪忧的艺术片。虽然自认是第六代导演中名声与收入最不成正比的那位,王小帅却乐在其中:“中国票房现在1亿算什么,将来还会有10亿。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到戛纳的平台上来竞争?”

  文/ 李俊 黄悦( 实习/ 整理)

  戛纳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下午三点,穿着白T恤的王小帅吃完饭,悠闲地坐在海滩边。

  “拍电影太苦,熬了两年,就这么几天是在真正享受电影的快乐。”44岁的王小帅说。

  他的新作《日照重庆》,是入围今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唯一华语电影。过去的3 天里,王小帅极度“愤青”地轮番接受各国媒体的访问。他把自己的电影划为“精英文化”,声称中国的电影环境是“盐碱地”,并不断反问追问票房的记者:“钱和票房能买到戛纳的入场券吗?”

  在踏上戛纳首映的红地毯前,刚洗完澡的王小帅还没从浴室走出来,记者便已经在一旁等着了。他一边系领带,收拾行头,一边接受记者的访问。20 分钟里,他焦急地问了四遍“现在几点了?”

  作为王小帅的第9 部执导作品,《日照重庆》保持了他一贯冷静、内敛、简洁的叙事手法,优缺点都非常明显。在大多数国外媒体看来,“整部影片寡言却令人动容,有控制力,反映了社会化的各种问题,但在叙事手法、艺术创造上并没有太多的新意。”

  “你们对我的信心,都不如我对自己的信心足。”王小帅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然表示。他没有立刻离开戛纳的打算,而是准备在周边小镇呆几天,再回到戛纳。影片女主角范冰冰原本只带了2 套礼服,现在却以每天换一套的速度,流连于各个场合的红毯上;男主角秦昊搬了好几次家,每晚穿梭于各种派对来打发剩下的大把时间;另一位男主角王学圻的表演在戛纳得到了众多影评人的好评,据片方透露,他会在24 日颁奖当晚赶到戛纳。

  按照电影节的惯例(最终获奖的剧组会被组委会提前通知留在戛纳),人人都看得出,王小帅在笃定地等待最后的获奖。

  “我就是不聪明,就是傻”

  “ 你觉得贾樟柯是一个聪明人吗?”王小帅反问记者。

  “当然!”

  “那我就是个笨蛋!是个笨蛋!”他说道。

  王小帅认为,若要在第六代导演中排一个名气与收入严重不成正比的榜单,自己定是第一,“我要够聪明,早就挣很多钱了”。倒数第一当然是贾樟柯。他有自己的公司,光靠电影的海外发行就能让投资回本,还能略有盈余;公司的广告业务也非常惊人。在王小帅看来,所谓聪明,就是要用自己所获得的一切来换取利益。

  出道17 年,王小帅基本保持着每两年拍一部电影的节奏,其中绝大多数作品都参赛了柏林、戛纳、威尼斯等重量级国际电影节。他执导电影的艺术能力毋庸置疑,然而在经营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上,他却并不擅长。

  如今,国内拍摄商业片的气氛高涨,王小帅却还很倔强,不愿做任何妥协。他把这个归为自己偏金牛座的性格里,就是有些“轴”。

  戛纳电影节开幕当天,《日照重庆》投资方天宝华映的老板和几个朋友在饭店里吃饭。几杯酒下肚后,这位老板便开始诉衷肠:“当初,我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多喜欢啊!有凶杀、有暴力、有色情、还有悬疑??各种商业片元素都有了。”

  《日照重庆》投资2000 多万,投资方都指望着靠商业元素收回成本。王小帅拍完的初剪版( 与最终版有很大不同)出来后,这位投资人看了10 分钟,就跑到门外抽烟去了。“王小帅真是牛,居然能把这么商业的剧本,拍成了个艺术片,居然现在还来戛纳电影节参赛??我真是服了他!”他说。

  老板很担忧这部艺术片的内地票房。影片中,王学圻饰演的父亲是常年出海的海员,和前妻生的儿子因为在超市劫持人质,被警察当场击毙。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半年,他甚至都想不起当年离开时才9 岁的儿子的模样。他来到重庆,寻找前妻、超市保安、营业员、儿子的哥们、女朋友、劫持的人质,甚至开枪的狙击手,只想知道当时事情的经过。

  摄影镜头始终跟着父亲,记录着他在重庆不断寻找和碰壁的过程。王小帅几乎放弃了具备商业效果的一切处理手段。比如,在原来的剧本里,当狙击手开枪的瞬间,儿子打给好友的手机也拨通了——他的人生刚刚遇到一线转机,却又被瞬间剥夺。最后,由于这个细节处理起来太复杂,便被王小帅取消了。“我的电影就是要不断地做减法,把所有的东西都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才能不受干扰地直达人心。”王小帅说道。

  “我就是无根文化的代表”

  在第六代导演里,王小帅私下和贾樟柯、娄烨的感情最好。他们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摄像机来观察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遭遇的各种人性困顿。

  娄烨和王小帅见面,经常会为了电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几年,娄烨沉迷于拍摄尺度大胆的作品,比如《颐和园》,以及去年获得戛纳最佳编剧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在王小帅看来,这其实和他双鱼座的性格有关。“他就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幻想,平常也很少出去,”他说道,“他电影里的各种男女关系,其实都是他的幻想。以他的性格,真的一个男人或女人摆在他面前,他肯定不敢怎么样了。他没这个胆量。”

  对于这两位好友的优点,王小帅也看得很清楚。秦昊告诉记者,王小帅看了娄烨这几部新片后曾感叹:“在电影技术上,他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真是一绝。我就是太懒了??”

  贾樟柯为上海世博会拍摄的纪录片《海上传奇》,进入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首映时,王小帅特意前去捧场,他对记者笑着说:“这个山西人很厉害。”《海上传奇》通过对包括陈丹青、韩寒在内的18 位代表性人物的采访,讲述了上海80 年来的风云变化。看完电影,王小帅就嚷着,贾樟柯应该来采访他。因为他自己也是上海人,对上海有发言权。

  “我很羡慕小贾,”王小帅说道, “他可以说是正宗的山西人,他有根儿,我相信,那是能代表中国人的根文化。而我恰恰是没有根的人。我就是一个无根文化的代表。”

  王小帅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1966年,他出生于上海;两个月大时跟随父母搬到贵阳;13 岁那年,全家人又迁往武汉;1981 年,王小帅来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然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

  “在中国,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家庭像浮萍一样漂浮着,是无根的”。王小帅说,“我既不是一个地方的主人,也不是过客。我既是以主人的身份看待一个地方,同时又是个旁观者。”王小帅在武汉拍了电影《扁担姑娘》,在贵阳拍了《青红》,在北京拍摄了《十七岁的单车》,在重庆拍了《日照重庆》。他的大部分影片,都潜藏着无根文化的母题——漂泊感。

  在王小帅看来,第六代导演的优点在于,大家还有同样的价值观,都会去尊重生命的本真,而不是模仿。而在他们之后,将不会出现第七代、第八代,因为“中国电影越来越多元化,现在的电影都从个人化着手,越来越发掘导演的个性,而不是共性。”

  “别把中国观众的智商看得那么低下”

  B=《外滩画报》

  W= 王小帅

  B:《日照重庆》其实有许多叙事方法,可以从父亲的角度,也可以从母亲、朋友、女朋友,甚至狙击手的角度。为什么你最后选择了父亲?

  W:如果是用一个狙击手,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个事件,都只能代表一个单一性事件的亲历者。而用父亲的角度来讲,他对孩子的这种寻找,所包含的内涵就大了,可以触碰到很多点。起初,我考虑过用母亲的视角,但觉得母亲对孩子的爱,可能会流于一种情感上单一的失去。只有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感情才更加内敛,包容的东西也更大,是男性之间、血脉之间的寻找。

  B:大多数人认为,第六代的崛起其实就是因为拍摄了当代的边缘题材。现在你们已经越来越成熟,在选材方面会有所变化吗?

  W:第六代是否成熟,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想要拍摄的东西还停留在体制的探讨、意识形态的东西上,那真的就没什么意思了。现在,我们的头号矛盾是,如何应战帝国主义的文化攻势,真的去做一些有力量、有分量的东西。 现在我们面临的这个问题,其实比当年更困难,不是题材就能解决的,它要你真正有实力,要和商业化去战斗。这要困难得多。

  B:谈《日照重庆》的时候,你认为自己代表的是精英文化。考虑过这个看法可能会在内地遭到大众心理的抵触吗?

  W:我们的文化就是习惯性地要把自己退到一个角落里。不就是嘴上说说嘛,我也可以说自己的是非主流、非文化、非精英,就是个农民,就是个非著名导演。中国的城市文化还在发展的过程中,痞子文化、农民文化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搞得大家都只能跟着说反话。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我觉得应该开始去说一些真话了。我也知道,因为曾经在上海电影节上炮轰商业片的一些话,很多人便说我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但是中国票房现在1 亿能算什么,将来还会有10亿,都很正常的。但是有几个人真正能够到戛纳这种平台上来竞争?我在等这个入围名单的时候,也是紧张得浑身发抖。这张入场券不是一亿票房就能拿到的,它有自己的门槛。据我所知,其实凡是做完后期的中国电影,无论大片还是小片,都送过来过,但最后还是只有我的电影进来了。

  B:你觉得自己现在才刚刚找到拍电影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W:我只是越来越明确了。当黑泽明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时候,他说:“我82 岁了,但我还在学拍电影。”我深深地认为,人的那种反思,那种时时刻刻的不自信,才是动力。成功的门槛如果太低,那这个人其实无可救药。我有脸说“我成功了,然后我要开始享受成功”,那电影还有希望吗?第六代导演生活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阶段,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从地下电影到现在??我们经历了这一切,某种程度上,也是创造了几个历史的小瞬间。这些东西其实花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在研究电影本身之外的东西。现在,中国从电影局到市场,各方面都已经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宽容。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真正去关注电影本身。我可以,也愿意把我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投入在电影上。而不像之前那样,每天去应付那么多外围的纷扰和困境。

  B:很多第六代导演都开始走向主流商业片,包括贾樟柯和陆川,但你始终还在固执地坚持自我。大多数看过《十七岁的单车》的人都认为,你完全可以驾驭商业片,为什么没有去发掘自己这方面的潜力?为什么那么抗拒商业片?

  W:我完全能掌控商业片。但是我现在还不去做,因为现在商业的积淀都不成熟。这必须要有一个商业化的体制,来处理导演的关系。在商业化的体制里,我并不主张导演一定要强过这个制度,但同时,我也不认可,商业化的东西一定要压过导演的创作。这里面需要一个平衡的过程。但到现在,中国电影一提到商业化,就必须牺牲导演的个性,必须牺牲创作的良心,这是我不能接受的。如果一个商业化的机构进来,是本着创作的良心,然后用商业化的东西来构建它,我接受。但这谈何容易?商业的介入、对利益的简单强取豪夺,不是一般人能够抗拒得了的。所以,我只能旁观,静观其变。这种平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一种短视和肤浅。特别是去年,上海电影节上有一个人居然说:“我已经总结过现在的中国电影,就是嘻嘻哈哈,打打杀杀,卿卿我我。你们这么去拍,就能挣钱!”怎么可以这么说?如果全是这么可笑的思想和声音主导着整个商业片创作的话,对不起,我王小帅打死都不进来。

  B:你果然很轴,就不能容忍以这种轻松的姿态对待电影?

  W:我就是轴,怎么了?难道要让这样的声音来代替真正的声音吗?这不开玩笑。他们懂什么?随便总结几句,就把中国电影整个拖进这么一个状态里,我能服吗?我哪怕不代表导演,你认为观众会服吗?他们把观众看成什么了,嘻嘻哈哈打打杀杀,就这么简单?别开玩笑了,中国观众的智商不低。窦娥冤、红楼梦、三国都是中国的主打课题,什么时候中国人变得这么肤浅了?别把中国观众的智商看得那么低下。

  B: 这几天在电影节上看过什么电影了吗?

  W:没有。其实我很想看看戈达尔,当时听说他的电影和我一起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时,我都震惊了。

  B:但他没出现在戛纳。新作《电影社会主义》的结尾还直接标明“无需评论”,包括公开的记者发布会也被取消。

  W:牛!这才是戈达尔的态度,就应该这样。他已经不用跟你们面对了,他已经神了。

  B:他应该是你曾经的偶像吧。

  W:我拍了17 年的电影,在大大小小各种电影节上走过,几乎碰到过电影史上所有伟大的导演,但是我没有跟他们主动照过一张相。如果我碰到戈达尔,我会跪下跟他合影。

(责任编辑:Michelle)
  我来说两句 查看评论
没有理想的支撑,商业片也会一塌糊涂。
不少山寨电影的确是在轻视观众的智商。
说得有点偏激,但也有很多道理。
没看过他的片子,有空看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