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作品《赛点》是2006年奥斯卡的大热门。在影片中,伍迪·艾伦翻出了现代婚姻的角角落落,海报上的广告语则是“没有小秘密”。
自从美国人烦了伍迪·艾伦的胡说八道,欧洲人仍然纵容着他的喋喋不休。这个小知识分子离开纽约,把伦敦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在《赛点》、《独家新闻》、《卡桑德拉之梦》后,伦敦的故事讲到了第四回:《遭遇陌生人》。流连伦敦的他,就像乔伊斯的艺术家画像:孤独,自我流放,狡猾。也许“流放”这个词用在艾伦身上太过沉重,他更像一个兴高采烈的杂耍艺人——《遭遇陌生人》像之前很多次那样,他试图认真,可一开口就成了满嘴跑火车。
电影的开场是《麦克白》的一句话:这个故事在喧嚣和愤怒过后,什么都不剩下。嗳,这么多年了,艾伦还是那么喜欢引经据典,像上写作课的新写手,莎士比亚是他永远依赖的取款机。严肃的话换种口气也许就成了冷笑话,格言和牢骚有时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在重如泰山的悲剧和轻如鸿毛的牢骚之间,是伍迪·艾伦进退的地盘。
故事从江湖骗子的厨房里开始。这个满嘴胡话的“预言者”看着真是亲切,我们在艾伦的电影里已经狭路相逢太多次,她分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伦敦,蠢蠢欲动的老男人,神神叨叨的老女人,江郎才尽的作家,崩溃边缘的女人,不安于室的女孩,水性杨花的风尘女。看上去体面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地焦虑着。埃菲老夫聊发少年狂,认为自己可以雄风重振,所以他离婚,健身,再娶一个年龄只有他一半都不到的应招女。海伦娜老来被休,一哭二闹三上吊,然后在胡说八道的占卜者那儿找到了安慰,整日装神弄鬼,坚信自己唤起了前世的记忆。女儿萨莉为了照顾海伦娜已经心力交瘁,她想有个孩子,但丈夫罗伊完全不能给她家庭的安全感,婚姻眼看山穷水尽,她工作的画廊老板有意无意地对她示点小暧昧,日子仿佛被搁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罗伊是眼高手低的二流作家,创作进入瓶颈,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我;山穷水尽时听闻朋友车祸死亡,他不择手段拿了对方尚未公开过的处女作发表,这时传来消息说,苦主其实没死成,变成植物人躺在医院里。
为什么叫《遭遇陌生人》?因为罗伊在生气的时候对丈母娘说:“祝你遇到一个又高又黑的陌生人,其实这个陌生人我们人人都遇到过。”每个人内心都像惊蛰的大地,以为第二天醒来生活会翻到崭新的一页,结果睁眼醒来,张牙舞爪的挣扎全是徒劳。所以回到莎士比亚:这个故事在喧嚣和愤怒过后,什么都不剩下。也许最糊涂的老太太海伦娜是最聪明的人,她晓得,有时候幻觉比真相更管用。
嘈嘈切切的旁白,穿针引线接起了棋盘式的结构,人人像棋子,像傀儡娃娃,横冲直撞却连敌人在哪里都看不清楚。知识分子的小焦灼像爆米花一样膨胀,变成了存在与虚无的大命题。也许熟悉,也许厌倦,每一次故作玄虚的意外都在意料之中,对于这样的伍迪·艾伦牌四格漫画,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免疫了。
在看《遭遇陌生人》前看了《又一年》,伍迪·艾伦和迈克·李想说的事儿本质相通,只不过一个贫嘴,一个沉思。说起来,艾伦的可爱和可恶都在于此:他有看清真相的眼光,却欠缺勇气。他用得意洋洋掩盖内心脆弱,在插科打诨中仓皇逃避。他不够坚强,只能油滑。幻觉比真相更管用——这是借口,也是告白。
本报特派记者
柳青(本报
戛纳5月1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