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 > 电视 > 《三国》 > 新闻动态

新《三国》海内外卖3.4亿 高希希称稳赚一倍多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04月25日12:49

  男儿泪”代表人物

  刘备的男儿泪:哭出来的江山,有理有据

  在英雄的素描上,导演认为最关键的是“几十年过去了,那个时代的表演观念已经进行了一场革命了,过去那种脸谱化的表演方式好像一到古装戏就几乎是一张皮了。如今我们把他们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的状态。”于是新《三国》的英雄们外化了他们的爱恨情仇、真实感受。本报也会以刘备(于和伟饰演)为典范,展开剧中男儿之泪、男儿之死等最令人动容的环节。

  哭戏宗旨

  哭得真切哭得伟大

  2008年5月8日,电视剧《三国》在京召开发布会发布首批演员阵容。而在这前一天,于和伟才刚刚点头同意出演刘备这个角色。导演高希希找到于和伟的时候,他表示想演的是三国归晋的最终胜利者司马懿,对刘备并不感兴趣。“当时我不是很喜欢刘备这个角色。什么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啊,就觉得各方面有虚伪的东西。而且那个时候我太累了,想找个轻松一点的角色,刘备却是新《三国》里面是角色最重、场次最多、集数最多的一个角色。”于和伟说。发布会前一天,高希希用一句话打动了这位仍然拒演刘备的实力派演员。他说:“于和伟你来演这个角色,我放心。”

  实际上,在于和伟之前,没有演员敢接刘备这个角色。导演高希希说这个角色不温不火,很容易演成温吞水,男主角也可以成为大龙套。后来于和伟看了大量资料,如《三国演义》(新版 旧版)各种评析本、《三国志》、魏蜀吴的地图、《水煮三国》等。“这些资料看完将近用了二个月。我才知道我是有误区的。”如今再说刘备,于和伟有点激动:“刘备如果真的只是像很多误区那样哭来的江山,假恩假意很多的虚伪,那为什么最后的五虎上将都是他的?为什么卧龙凤雏都是他的?他一定有人格魅力的,他的领袖能力不可小觑,且他很敦厚很善良。”也许在很多人印象中刘备是个不怎么讨喜的角色,但是于和伟有信心在看过这个版本的《三国》之后,为其正名,让许多观众对刘备情有独钟。

  导演把握这个人物魅力的核心是:“他首先是刘氏后裔,江山实际上是他们家的,虽然是十八代玄孙以下,但是江山还是刘姓江山,所以他要拯救。在刘备的心里,有两把利剑,一把是忠一把是义。他的忠义在当时的氛围里头,很值得有识之士去面对。此间,他必须真诚。比如三顾茅庐,要没有真诚的表演去面对,你打动不了诸葛亮,也打动不了观众。”以往影视作品展现刘备,突出他哭中的计谋和虚情假意,这次导演认为要反过来:“他哭自己的江山,所以他一定是很真诚地去哭,哭得真切,哭得伟大一点。”

  刘备哭戏之最

  1、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是刘备最重要的一场戏。在这场戏中,最终让观众了解刘备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最终解透他对三兄弟的情谊,他对汉室的理解,他对诸葛亮的看法。在这场戏中,刘备有很多阐述,包括他的悔过、他的理念,他托孤的行为也饱含计谋。

  高希希说:“诸葛亮当时最害怕的一点是刘备会杀他。刘备告诉他,咱儿子要是不行那就你当皇上吧,他要是行你就帮他一下,你自己看着办。他观望诸葛亮的态度。这是个政治谋略。当时诸葛亮头都磕破了,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一点计谋的感觉在里边,因为当时的环境非常复杂。他同时托的是两人。托完了叫诸葛亮出去,然后再把李严叫进来再托一次。”然而于和伟认为说是计谋也不尽然:“人生到了那种境界,其实都是意味深长的。”

  “我记得拍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化的老年妆,那是刘备弥留之地了,拍完了导演就说不错,但总觉得我的眼睛太灵动了,我毕竟年轻。然后我就抽了一根烟,隔了五分钟,再来一次。拍完之后导演说:‘好,我是真的看到了刘备的魂魄一点点从他身上抽出来。’”于和伟透露那时刘备其实最后是没有多少泪的,只是眼含泪光。而这一瞬间的状态的成就,包含着一个秘密。

  “我当时就想起我的母亲,她将近八十岁的时候走的,想到最后她离开时候的状态,就是没有太多伤感,她的眼睛是没有焦点的,瞬间她身体是下垂的。所以,在我演这场戏时,前一条我是盘腿坐的,可是后面一条我就把腿放在床下,肩膀就那么垂着,是撑不起来的。就那么一瞬间,他在托孤。”

  2、三顾茅庐

  在《三国》的片花中,能看到三顾茅庐的场景,其中包括了刘备对诸葛亮泪流满面的场景。

  于和伟表示,当时“刘备屡战屡败,所以三顾茅庐也要找到诸葛亮。当时刘备檀溪跃马,差点就死了,连佩剑都丢了。刘备找了两次没有见到诸葛亮,最后当他见到了真的诸葛亮,当诸葛亮隆中对说完了那番话以后,他怎么能不泪流满面?我觉得这就是刘备感人的地方。”

  对话于和伟

  演刘备,我真的觉得灵魂附体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个戏你拍了多久,戏份多重?

  于和伟:我是剧组演员当中拍得最长的。基本上开场第一天就有我,最后杀青的是我。拍了九个月将近十个月吧,但中间会有一段没有我,魏蜀吴三国嘛,还有其他国家的。戏份按现在算的话大概有七八百场吧。我觉得我的戏份是最多的。

  南都:以往版本中,刘备都不是一个感人的角色,在这么多哭戏中,你是怎么去感动观众的?

  于和伟:我觉得是真诚吧。真的觉得灵魂附体,去靠近刘备。他是怎么想的,当时什么情况,我完全去做,我做了很多功课全部灌进自己的脑子。他的生活理念,他的忧国忧民,他真能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到最后带着十万群众逃跑,难道只为了作秀嘛?这一版本的刘备,很客观,有理有据。包括他的眼泪,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会没有眼泪?

  B争取让每一滴泪有理有据

  南都:刘备是个很善感的人?

  于和伟:他很善感。他喜欢什么?喜欢琴,喜欢马,喜欢美衣裳。虽然织席贩履,但他有贵族血统同时又是很多愁善感的人,用现代的话讲很文艺。但乱世让他承担起了责任,他又是有这样性情的人,当然会有眼泪啦。当然里面有一些眼泪我删掉了,有一些加上去了。不管删还是加,都有一个目的:有理有据。

  南都:增删了什么,举个例子?

  于和伟:比方说删掉的,刘备当鲁肃再次要夺荆州时,他哭了。而且剧本写的是哭得很痛心,但我没有哭,就是有微露的东西,我怕跟观众解释不清楚这个哭。我加上去的,比如当他在最潦倒时去见刘表,在门口碰见刘表的蔡夫人,她当时说了句风凉话:“荆州好吗?”他说挺好的。她就说:“那就在这呆下去吧。”刘备嘀咕这什么意思啊,他寄人篱下怕了,认为这是赶他走,他是忐忑不安地见刘表。刘表端起酒杯来一见到刘备就说,哎呦玄德啊你胖了。当时刘备就松了一口气,看来刘表没别的意思。但我觉得《三国志》里面有,《三国演义》里面有,就是刘备年过五旬,真的身无尺寸之功,足下无尺寸之地,唯有髀肉附身。髀肉就是长在两个腰旁边的肉。作为一个骑马征战的人,这是个悲剧啊。我当时听刘表说这句话时,突然伤感,拿起酒杯来潸然泪下。我觉得这是英雄泪,这种泪要加进去。别人说刘备好哭,我就争取让每一滴眼泪做到有理有据。

  南都:三国戏大多突出的是谋略,很多眼泪会不会担心很煽情?

  于和伟:它会涵盖得很多,煽情也会有的,但是不要故意去煽情就可以了。观众去欣赏,或者说让一个专业的人来欣赏,如果只让他们看到刘备最后那个时候的计谋啊是对的吗?也不是正确的。

  C刘备的分寸感我在努力精心寻找

  南都:演这样一个角色,那压力会特别大吧?

  于和伟:压力特别大,几乎压得我透不气来。因为刘备不好演,你不敢“放”。你“放”了之后就失去了传统意义。因为《三国演义》有个公众理解的形式在那,刘备要中庸,太有棱角了不行。但同时也不敢收,收了就没了。你要塑造一个既要自己理解也要让大多数公众理解的刘备,确实有压力。

  南都:你觉得你压力最大的是在哪个时候哪个阶段?

  于和伟:就是剧本里我找不到他明显的行为目的性时,也就是在诸葛亮出山以后。那时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诸葛亮在操纵———诸葛亮很鲜明,刘备跟在后面,却不能被诸葛亮盖住了,但刘备也不能盖住诸葛亮。所以这个分寸感我在努力地精心地去寻找。这段时间压力会比较大。因为我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演员。说实话,如果我放水的话,可以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但必须有这个思想,我尽力去摸索刘备的目的性,后来发现他实际上是个会用人的人。他敢放手让他们去干。我交给诸葛亮我就不能去干预,包括他对张飞和关羽的嘱咐,既然拜孔明为军师,军中事务一切交由他处理。违反他就是违反军令。

  导演推荐

  还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男儿泪

  1、曹操之泪:临终含泪

  导演高希希在某种程度上用五个死来串联《三国》的。他们分别是曹操、刘备、曹丕、诸葛亮、司马懿之死。英雄之死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泪流在外面,有的泪流在心里。

  高希希一直说要为曹操正名。曹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对这个人物的诠释,导演加入了自己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曹操之死中表现得很明显。对高希希而言,曹操之死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戏。“最后曹操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也许过去你们看错了曹操,今天看错了曹操,将来还看错了曹操,但是我曹操就是曹操,我一定会让你们知道我现在完成的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基础。他要的是一个大和谐、为民的东西,为了天下不再骚乱,不再纷争,黎民百姓得以安逸。”

  高希希表示在演这段戏的时候,陈建斌含着眼泪,没有流下来,因为曹操是不可能轻易流泪的。“陈建斌当时的状态就是一个即将垂暮的老人,他把自己放得特别平,我们没有让他躺着,就让他坐着,说着说着就登天了。”在曹操之死中,剧中设计了一个很重要的行为,就是曹操把曹丕叫上来,说:“你弟弟是你杀的。”曹丕一下子就紧张了,曹操马上说:“孩子,都不说了,你放心,我不但不杀你,今天我还要把江山传给你。”这也是过去没有的一席话。高希希表示这个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人感觉到曹操身上的豁达。“还有那些遗嘱,就是要挖多少个坟墓,姬妾全部发放回家,其实都是些琐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诸葛亮之泪:空城计

  空城计,诸葛亮戏司马懿。他在城门之上稳坐弹琴,丝毫不乱。然而在剧中设计了这样的一幕:当他走下城门楼之后眼泪立刻就下来了。高希希解释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诸葛亮从来没走过险棋,要不是司马懿政治犹豫——— 我指的不是军事,是政治犹豫——— 的话,他就把诸葛亮灭掉了。因为当时司马昭说过一句话,就是你要害怕疑兵的话我们派两百人先冲进去,死了就死了。但司马懿考虑到就是退后三十米,他诸葛亮也跑不掉。司马懿一是胸有成竹,二是他面对曹家的江山,就大魏江山啊,他是有忌讳的。因为他要是把诸葛亮灭掉,曹家就会把他灭掉。所以他怎么着也得留一点。诸葛亮心里了解这是极大的悲哀。在政治上是这样的关系。但是在谋略上毕竟两个人都在猜,互相博弈嘛,诸葛亮没辙了。这是唯一的一招,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招险棋。所以司马懿算了半天也很难算到诸葛亮敢走这招险棋。诸葛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他的镇定自若上,当时司马懿努力做的一件事就听琴声。他想听出诸葛亮的心声,他发现诸葛亮在琴的音律上一丝不乱。所以他极其敬佩诸葛亮,因为都命悬一刻的时候。”

  高希希表示:“诸葛亮是我比较敬佩的一个人。他在死之前还是捍卫刘氏江山的一个鞠躬尽瘁的形象。他就是累死的。他很悲壮很不甘,为什么?他六出祁山未得一次胜。劳民伤财啊,心有不甘,含恨而死。”在电视剧中,诸葛亮死的状况也是把所有事都交代完,交待杨仪等人说魏延有反骨要杀,包好智囊袋,就躺在那,然后把祖训念完,就走了。“当时陆毅出演这段的状态是含泪望苍天的。”

  3、曹氏兄弟之泪:七步诗

  在电视剧中,曹植短短吟诵出一首七步诗的时间,就已泪流满面,高高在上的曹丕也怔然落泪,一时间伤情涌动。高希希解释这幕戏为何把情感调至如此粘稠:“曹操临死交待过曹丕你要对你所有的兄弟都要好,但曹丕时刻都有杀兄弟的想法。所以那次他刚好看到曹植有点犯上,就正好逮到一个机会要把他杀了。没想到这个曹植的诗又把他感动了。他最后重复了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自己流下眼泪了,所以饶了曹植。曹植是曹家最长寿的一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叶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