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无敌完美季》剧照 |
看《丑女无敌完美季》让你笑的很奇怪,有一种叫人坐立不安的尴尬感,其效果与看春晚类似。不管是《丑女无敌》第三季开始的男二号“雷囧”之名,还是春晚的“飞的不是机是寂寞”,都是一种自以为得计的对网络文化的跟风:“看吧,我也懂!” 他们把跟风作为一种套近乎的手段,甚至上升到了“跟风你说明看得起你”,非以为自己跟(两年前的)网民是一伙的。
是什么令这帮二手笑点贩卖者觉得把二手料包装成一手料返销给原创者会行得通?
据我猜想,一、在主创者的理解中,觉得用上了网络流行段子,就是不耻下问,与民同乐,“看你们还说我老土”;二、他们可能还是土,不过用上了时髦段子,总比那些完全不上网的落后分子时髦了,这中间的利润落差,足够一个二手贩子生存。
其实这干的还是一件事:山寨——即回避了耗费80%路程的原创,只付出在既有成功模式上修正的20%精力,然后把100%的成果宣归己有。这事儿一直是《丑女无敌》的强项。第一季就是结合了在第三世界国家和美国一律通行的故事模板,以及本土化的人物、笑点和植入广告,取得了收视的一路长红。虽然骂声如潮,但收视率和广告商的认同才是硬道理。
但问题是,网络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山寨文化,擅长的是解构,而非建设。《李献计历险记》作为一部原创动画,20分钟片长花费了制作者两年的时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大概花个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因为比起前者,它已有《无极》的镜头和公众影响力作素材和群众基础。同样,很多网络笑点、段子也来源于对经典的重构和化用,毕竟解构总是比建设要来得轻巧和容易,也更容易引起集体共鸣。网络文化可以给骨架上添血肉,但指望它成为最大甚至唯一卖点,那就是山寨的山寨,在解构基础上解构,在玩世不恭的基础上玩世不恭,是一种没有根基可凭借的苍白的创作。
春晚的相声和小品平均5分钟一个,把网络段子链接起来就能糊弄过去,而《丑女无敌》一集45分钟,每季至少30集,还整整拍了四季——除了重复使用二手料,并往里兑水稀释趣味性之外,它还有什么别的选择?换了其主创自己上网,看到这种注水猪肉一样的段子,大概也会边骂边点右上角的X,但具体到剧集,他们眼睁睁使用着过期的,自己也未必相信的笑点,并说服自己:那些(想象中的)观众会被取悦的,他们都不会上网,不会发短信……
看到一个傻子当众犯傻,可以上去善意提醒,但眼睁睁看一个你不相信他智商不正常的人当众以愚昧为乐为荣,只好代当事人害他不会害的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