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专访胡玫:我给《孔子》打90分

来源:《综艺报》
2010年02月09日18:59

  “感动人心的电影,观众能回味和留下印象的电影,就是好电影。不过现在观影人群不同,年龄也不同。我相信《孔子》会作为一个”事件“留下来,孩子们长大了,再想这部片子,再看这部片子,就会知道了。”

  ■文 / 宁珈

  2010年1月22日,《孔子》上映,正赶上此前一直独霸票房冠军的《阿凡达》2D版下线。一时间,“孔圣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叫好的、质疑的?“圣人”所到之处,争议不断。部分人炮轰这部影片:“特效太粗糙”“对孔子思想的形成轨迹挖掘不够,节奏上偏于沉闷,一些演员的表演太脸谱化”,甚至有人直言“就算《阿凡达》下线,也不看《孔子》。”支持者则认为《孔子》演绎了一个“很正经不雷人”的孔子,一个中规中矩符合人们想象的孔子,台词也自然贴切。“能把孔圣人拍出现在这样有血有肉,已经相当不易”,“电影中将《论语》中的精彩篇章进行了白话式的诠释,多少算是对今天国人的某种提示……”

  《孔子》以孔子50岁以后在鲁国从政为开端,以孔子周游列国为结束。影片始终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并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既有鲁国庙堂上讨论“隳三都”时的明枪暗箭,又有“夹谷会盟”中的金戈铁马。既展现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师生之情,又有“子见南子”的千古谜情。这样一部真实历史题材的电影,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观众的质疑,制片方尽量以沉默回应,业内人士赞同此举:“这个时期不回应是最好的办法,不要争,也不对抗,让大家慢慢去体会这部影片的可取之处,因为一旦回应就会有更多的声音起来。”对于部分专家的批评,在此前一次专家讨论会上,《孔子》的总策划于品海就已经撂下了话:“这部电影能够让专家们基本接受,我们就满意了,我们这方面尽力了。但反过来说,如果让你们百分之百满意,那这部片子在市场上肯定失败,我们也不能接受。”(制片方此前曾表示,《孔子》最后肯定盈利,加上国外市场版权和电视版权,至少会打平。)

  作为《孔子》的导演,胡玫给自己的这部作品打了个90分。面对各执一词的观众与专家,胡玫说:“电影《孔子》所有关于历史的记载都属实,都有根有据,经得起推敲,至今也没有史学家提出批评。至于一知半解的人提出异议,我想我们不是教科书,一部电影做成教材也没有意义?孔子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的历史,愿意了解的观众可以去了解,当然了,那些非常愤怒地要抵制的,不想看的话也没强迫他们看。我们对影片尽力而为就好了。” 

  对话胡玫:

  《孔子》会作为一个“事件”留下来!

  《综艺》:你自己给《孔子》打多少分?

  胡玫:90分吧。 

  《综艺》:现在梳理《孔子》的创作思路,你怎么看?

  胡玫:我的创作手法,所谓新历史主义,就是尽可能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让人们回到春秋那个时代,感知那时候的生活。  

  编剧本的时候,我们就对史料的取舍很谨慎。用什么事件使孔子和现代人紧紧地走到一起,让现代人感觉到他?如果全篇讲他对礼仪的遵从,怎样讲学,有什么理想,会让现代人产生很大的隔膜,他到底要干什么,可能与现代的我们也没什么关系。

  整部影片的道具,都是美工师、编剧和我,根据当时的图册、出土的文物、文字的记载和现实的情况来进行研究还原的。奚仲文老师要求也很高,比如南子身上那件蓝色孔雀袍,我们请了专业人士手工织了两周,她头上的装饰品都是天然绿松石,一颗颗、一条条编织起来的;春秋时代使用汲水器,而不是辘轳——辘轳在400年前才诞生;片头孔子的弟子们在吃饭,他们烧的炭火炉,吃饭用手抓……都是根据考证而来。  

  《综艺》:片头给了一个类似“桔槔”的汲水器以长时间的特写。  

  胡玫:那个有竹筒滴水的汲水器,是孔子的一个教学用具,为了告诉人们水满则溢的道理。  

  影片开头的所有呈现都是为整个片子“打底”,让人们仿佛回到2500年前……那个教具我拍了后觉得应该用上,最后决定用在片头。  

  《综艺》:方才你谈到剧本,据我所知《孔子》的剧本筹备得很艰辛。  

  胡玫:没错。现在编剧署名是陈汗、江奇涛、何燕江和我。  

  剧本的筹备,从2007年开始,前后有三年时间。祭孔大典之前还是60集的电视剧,后来被何燕江浓缩成电影的本子。当时的本子史料丰富,基本属实,但在电影有效的时长里完成则有点流水账的感觉,缺少电影的结构。所以我们把陈汉请来,让他在现有的扎实基础上,做电影结构的改造。陈汉还是从孔子三岁丧父、17岁丧母的思路开始写。剧本完成后就比较电影化了,但仍然不够精彩。  

  《综艺》:但最后电影呈现的故事是从孔子51岁开始的。 

  胡玫:这是后来融合了三个人的创作。为了《孔子》的剧本,我跟江奇涛打了半年的电话,希望他能介入创作。当时他在写《人间正道是沧桑》,说没有时间。后来这电视剧播出三个月了,《孔子》还有一个月就开拍了,我想他应该有时间了,所以2008年9月27日我跑去南京找他,把定稿拿给他。我说:“奇涛,咱们都是哥们,这是现代中国人第一部关于《孔子》的电影,你是不是该提提意见?”他看完之后,第二天早晨7点多来宾馆找我,告诉我这个电影这么拍死定了。他认为这个本子不是一部电影的故事,一定要“浓缩”。但‘孔子’一生那是多么传奇又丰富啊,怎么浓缩?虽然心里知道这个本子不行,但我不知该怎么办。后来我跟制片人谈,把江奇涛接到北京来,他写了20多天。第一稿完成:从孔子51岁担任中都宰一直到周游列国。在此基础上,我又把前面两位编剧请来,再进行创作,剧本才是现在这个面貌。  

  《综艺》:影片为什么选择了“隳三都”“子见南子”“陈蔡绝粮”这几个故事?

  胡玫:我们认为这几个段落比较重要。大家只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但不知道他是政治家,而且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正是因为他失败了,所以他才去周游列国——这也为他成为一个思想家做了重要铺垫。孔子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他有大同的理想,礼乐仁和的理想和全套的政治理想,他当时也希望在鲁国能够实施自己的理想。 

  《综艺》:有观众认为“隳三都”的笔墨有点过多?

  胡玫:前面“隳三都”那一段,是鲜为人知的历史,带有解秘的性质。想把孔子隳三都的原因讲清楚,真的很难。所以难度和笔墨都放在那儿了。但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的丰富与复杂,到现在为止,影视作品大多忌讳触及这些。但是电影《孔子》设计的内容都是有根有据的,经得起推敲,没有史学家提出批评,因此,在事实确凿的基础上,我们再对故事进行取舍。一知半解的人会提出异议,我想我们不是教科书,电影做成教材也没有意义。  

  《综艺》:有些观众也质疑孔子的思想没有体现充分,没有描写他怎样成为圣人。而且整个片子略显摇摆,似乎一直在圣人与凡人之间纠结。 

  胡玫:《甘地》《耶稣受难记》等也是根据一些平凡的事去体现。我觉得要体现一个人物的伟大,其手法万千,但目前呈现的这些只能说是在电影里做点尝试。比如颜回的死,是想体现文化教育对于一个古代文人的价值所在。《孔子》这部电影的存在就是一个成功,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人们想了解这个人,可能会来看这个电影。也许也会有人因为周润发(在线看影视作品)的扮演而改变对孔子的印象。 

  《综艺》:你认为影片《孔子》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胡玫:主要是“仁”,这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概念。孔子从开始有自己的理想,到最后伸张“和而不同”的观念,他游历了各国,最后认为大家不一定要完全一致,但是要在不同条件下保持“和谐”——这对我们现代社会也很有价值。 

  《综艺》:创作上有什么遗憾么?

  胡玫:首先我们都很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情,主演也都做了大量功课。比如周润发在片子里弹古琴。刚进剧组时,他很排斥,那种乐器对他来说太陌生了。可是后来他研读了一些古书,跟一些专家交流后,知道了孔子是诗书礼乐无所不能,所以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古琴训练,以至于拍到陈蔡绝粮那场戏时,戏里的曲子都是他自己弹出来的。

  至于遗憾,两个小时的片长,很多东西加不进去,导致很多段落缺少前言。比如我们拍了一段孔子走到费邑,看到一位老人家不堪重负,为了躲避苛捐杂税而到城外去住,宁愿孙子被老虎咬死也不回城里住。所以后面才有了孔子射箭时的那段话:“费邑是你的领地,但苛政猛于虎,你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面那一段会占5~8分钟,剪掉了,但由于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就显得有点突兀。  

  如果回头再拍,我可能会把“陈蔡绝粮”等地方再减一减,其实刚开始我很想减少这部分的呈现,但制片人觉得那是情感张扬的部分,能保留就保留。  

  《综艺》:截至目前,《孔子》的票房是多少?发了多少拷贝?

  胡玫:我知道的数据是截止周日(1月31日)过了8000万元,一共有2500个(胶数合发)拷贝。  

  《综艺》:对于这个票房数字你满意吗?

  胡玫:很好。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片子,票房还是硬道理。虽然类型上来说,《孔子》是商业片,但他毕竟还是有点文艺的,商业因素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片子要让老百姓掏钱买票,也不容易。我们都捏了一把汗,不过现在看票房还可以,至少比我想的好。我一直没什么特别夸张的期待,一切听信自然。  

  《综艺》:有关《阿凡达》为《孔子》“让路”的传闻,你听说过吗?

  胡玫:《阿凡达》太厉害了,很疯狂。让路传闻,我们确实不知情。当然,如果这个档期上映的不是《孔子》,也会有这种说法。我觉得《阿凡达》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前者满足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片子很精彩,大家喜欢看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孔子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的历史,愿意了解这些的人可以去了解,当然了,那些非常愤怒地要抵制,不看《孔子》的人,那就不看呗。我们对自己的影片尽力而为就好了。至少我们是很真诚地,好像是在某种精神感召下来做这件事的。  

  《综艺》:你觉得现在的观众需要什么电影?什么才是好电影?

  胡玫:感动人心的电影,观众能回味和留下印象的电影。就是好电影。不过现在观影人群不同,年龄也不同。我相信《孔子》会作为一个“事件”留下来,孩子们长大了,再想这部片子,再看这部片子,就会知道了。

  

责任编辑:潘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