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魔术、杂技、舞蹈、戏曲杂糅《黄粱梦》,评书、相声、京剧融会《乌盆记》,近一段时期的戏曲舞台,“混搭”俨然成了中心词汇。台上演员演得尽兴,台下观众看得高兴,一本正经的戏曲大有被拉下神坛之势。有业内人士指出,一种艺术形式要想生存,必须要坚持其核心价值,其他的形式只是为了烘托它而已。
昨晚,由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演出的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在长安大戏院上演,该剧讲述了元杂剧中就曾有的“一枕黄粱”的故事,不仅剧中“儒释道”的思想精华与当代生活相勾连,将魔术、舞蹈、杂技融入濒临失传的河北邯郸地方剧种平调落子的方式,真正把老故事讲成了新传奇。梦境中的卢生在舞台上空飞行,素衣白袍的穷书生瞬间变为披红挂彩的状元郎,官员一边念RAP,一边大跳“螃蟹舞”……引来观众的掌声与喝彩。
“混搭”的不只是《黄粱梦》,前年,为了纪念“相声泰斗”马三立诞辰95周年和“梨园冬皇”孟小冬诞辰100周年,马氏相声嫡传马志明、评书艺术家单田芳以及有“小冬皇”美誉的王珮瑜等京津冀三地名家联袂在天津上演了一出别具新意的《乌盆记》。谁知这种融评书、相声和京剧于一炉的形式在观众中反响颇佳,于是主办方将这台演出保留在了舞台上,并将于本月27日亮相北展剧场。
对于这种“混搭”现象,白燕升表示,“无论是《黄粱梦》,还是《乌盆记》,戏曲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而已,虽然混搭不是戏曲的终极目的,但固守传统、拘泥于传统绝对是一种倒退。”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则表示,“艺术市场和观众都是多元的,我也觉得这个《黄粱梦》很好玩,但我更喜欢计镇华(昆曲大家)演的《黄粱梦》,因为这样的作品绝对不是戏曲的范本,我不认同有的人说戏曲不行了,才以这样所谓混搭的形式来救市,用这种方式来挽救戏曲只能越救越死。一种艺术形式要想生存,必须要坚持其核心价值,其他的形式只是为了烘托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