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都说剧本是一“剧”之“本”,而人艺院长张和平则更是将剧本视作一个剧院的根本。昨天上午,十位曾为北京人艺创作过剧本、为这块金字招牌增添过荣耀的剧作家,从张和平手中领取了“北京人艺荣誉编剧”证书。或许稿酬的提高是编剧价值的最直接体现,但能够赢得人艺的尊重对于这十位当今编剧界的领军人物来说更是一次至高无上的加冕。
万方的《关系》、中杰英的《北京大爷》、王俭的《北街南院》、叶广芩的《全家福》、过士行的《鸟人》、刘恒的《窝头会馆》、孟冰的《白鹿原》、苏叔阳的《丹心谱》、邹静之的《我爱桃花》、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这十位剧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了世人公认的人艺当代代表作,而人艺为这些曾为舞台奉献过感动的剧作家颁发证书,也正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作者为人艺创作精品力作。院长张和平表示:“剧院与剧作家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手心与手背,建院之初,郭(沫若)老(舍)曹(禺)曾经打造了人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光荣,近几十年来,人艺更是结交了一大批作家朋友,他们的创作同样绚丽过中国话剧的舞台。因而我们用这样一种仪式来表达人艺的感谢,这是人艺第一次为荣誉编剧颁发证书,但绝不是最后一次,我们希冀更多的艺术家用他们手中的笔来滋养人艺。”
新闻链接
十大剧作家一句话感言
万方:在我四、五岁时就跟着父亲到首都剧场来看戏,人艺对我来说有家的感觉。
中杰英:感谢人艺还能想起我们这些编外人员,这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
王俭:我看了20年人艺的戏,终于有机会为这座剧院创作剧本。
叶广芩:当我在北京的十余位兄弟姐妹陆续故去,身在西安的我和北京的联系就如同一盆炉火渐渐熄灭,但是当我坐火车来北京,人艺的同仁竟然到火车上来接站时,我感觉自己在北京是有家的。
过士行:当年我还不会写戏时,人艺上演了我的第一出戏,现在当我写不出戏时,人艺却给了我如此巨大的荣誉。
刘恒:人艺就如同一座殿堂,今天的我有一种受戒的感觉,我的戒条就是要写戏、写好戏、给人艺写戏。
孟冰:是人艺的戏剧点燃了我的话剧梦想,如今的人艺已经不年轻了,但愿人艺悠远的香气能够消失得更慢些,我更愿为这瓶老酒增添辛辣或香甜。
苏叔阳:小时候是我的执著感动了看门的大爷,让我有幸看了人艺不少无头有尾的戏,是人艺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让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了一个剧作家。
邹静之:我从小没看过话剧,是听着人艺话剧的录音剪辑长大的,直到如今我对台词的迷恋都是源自人艺。
何冀平:30多年前,在人艺二楼的一个房间里,人艺的巨头们听我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讲述自己粗浅的创作构思,毕业后我写出了《天下第一楼》,后来当我离开剧院去香港前,院领导专门为我签下了特约院外编剧证书001号。
■本报记者 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