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或者4年,对于一个大导演来说,都不能算很短的一段时间。慢工出细活儿,拍摄《泰坦尼克号》和《真实的谎言》,他都用了3年。《泰坦尼克号》创下获颁11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以及所有影音产品席卷全球35亿美金的历史纪录。他的每一部作品,总是以开拓者精神撼动业界也吸引无数的影迷,从《终结者1》《异形2》《真实的谎言》《终结者2》到《泰坦尼克号》,无不以耳目一新的创作掀起高关注度的话题。如今《阿凡达》的推出,再次创造出一个不朽的神话。——编者
2009年12月16日,记者为《风云2》在香港采访。南方许多有钱的同行便早早去买了票,要先睹《阿凡达》为快。那时候,该片在全球还未公映。两周过后,这部投资5亿美元的片子,全球票房已超过6亿美元了,而在中国内地,片子还没上映呢。
詹姆斯·卡梅隆,是这部大片的导演。《泰坦尼克号》《异形2》《真实的谎言》《终结者2》都是他的作品。卡梅隆在执导名作《泰坦尼克号》后,认为精致的电影工业技术与特效,只是被运用来使一个原本就精彩的剧情更引人入胜,单靠特效无法成就一部好电影。因此,他花费14年时间审慎构思,投资2亿美元,以亲自研发的3D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科技,耗时4年的时间拍摄《阿凡达》。
始自高中时代的科幻迷 詹姆斯·卡梅隆从小热爱科幻,他也自认为是一个疯狂的科幻迷。高中时代,他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读科幻书籍,甚至上课时还把科幻书放在课本后面偷偷看。卡梅隆阅读科幻书的数量惊人,他所痴迷的作家也都是科幻界的大师级人物:阿瑟·C克拉克,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雷·布莱伯利,冯内古特……他那痴迷于曲棍球的老爸一次次扔掉他手里的科幻书,也依然没能遏制住他对科幻的狂热。
正如阿瑟·C克拉克不但是一位科幻作家,还是一名宇航家一样,卡梅隆不仅对科幻如痴如醉,也对探索他身处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极大热情。
在艺术方面,他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且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做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在他14岁的时候,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时詹姆斯·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他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他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一些简陋的影片。
直到今天,卡梅隆说他仍搞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一个科幻书痴转变成为一个将自己在纸上画的飞船,异形呈现在银幕上的视觉匠人。但显然,在这背后,科幻一直是他展现奇思妙想的枢纽,也是他的影片中故事展开的动力。
从卡车司机做起的技术狂 翻开卡梅隆的电影履历,会发现他的生涯一直和电影技术紧密相连。卡梅隆大学学的是物理,但他很快就对功课产生了绝望并退了学,之后他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卡车司机。1977年和朋友一起看乔治·卢卡斯经典科幻片《星球大战》的经历,从此改变了这位22岁卡车司机的命运。这位大学辍学学生当时深受阿瑟·C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的荼毒,沉迷于摆弄自制的太空模型。而《星球大战》带来的启发,让卡梅隆恍然大悟:唯有电影技术才能让梦境成真。从此他依然继续摆弄他的模型,只是手里多了一部16毫米摄像机。
1980年,卡梅隆在B级片之王罗杰·考曼的影片《世纪争霸战》中谋得了电影圈的第一份差事:负责片中太空飞船的特技模型,他的模型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靠着努力,他成为罗杰的艺术总监,并在第二年为自己赢得了亲自执导的机会,于是便有了电影《食人鱼2:繁殖》。这次和意大利人可怕的合作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只拍自己的电影。从此,便有了1984年的《终结者》,1986年的《异形2》,以及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渊》(1989年)和《终结者2》(1991年)。卡梅隆和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开拓性的合作,让观众见证了用崭新的影像技术打造的银幕形象,电影特效从此被领入CG的新纪元。
从卡车司机到卡大导演,卡梅隆以他构筑梦想的不懈追求,逐步成为了一位引领、推动影像技术革新的先锋。如今在好莱坞特效领域,詹姆斯·卡梅隆这个名字俨然已同乔治·卢卡斯,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相提并论,美国视觉效果公会还将授予卡梅隆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的贡献。
领先于时代的3D影片开拓者 1997年,《泰坦尼克号》问世后,巨大的成功给了卡梅隆更大的施展空间。人们兴奋的期待着他下一部开拍的影片,这时他却销声匿迹了。接下来的十个年头里,卡梅隆几乎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可有谁知道,他对《阿凡达》的执着和对技术的探索其实从未停止过?
在《泰坦尼克号》之前,卡梅隆曾为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拍摄了一部名为《终结者2:3-D版越空之战》的影片。这部影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单纯是一部3D电影,而是一个由真人互动的游戏,舞台表演,3D电影组成的娱乐项目。不过也正因为它不只是一部电影,所以它也不能简单的在一般的3D或4D影院放映。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三个环球影城能看到这个娱乐项目,这也导致它在影迷中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卡梅隆的其他两部《终结者》。然而,摄制这部影片的过程却让卡梅隆瞄准了一项将会改变电影未来的新技术:3D。卡梅隆认定只有3D立体的画面才能达到他想要呈现的《阿凡达》世界的效果。
2005年春,虽然3D银幕在美国的普及率尚不理想,但卡梅隆看准3D已经是大势所趋,时机已近成熟。他首先找到因他赚了个满钵的29世纪福斯公司,希望对方掏出一点钱来,让他可以拍摄30秒的片段验证他的想法。5个月后,这一片段拍完了,特效部分是由卢卡斯的工业光魔来完成的。效果如同卡梅隆所预期的,他很顺利的打动了福斯公司的高层们,又得到了1.95亿的资金。
当时,卡梅隆手头已有另一项拍摄计划:把日本科幻漫画改编成电影。由于都会使用到几近相同的技术来完成,卡梅隆打算同时推出这两部影片,并以“计划880”的神秘代号来掩蔽《阿凡达》项目,在这之前,卡梅隆那篇82页的早期作品已经在网上流传多年,当《阿凡达》被重新提上日程时,网上的剧本也随即被删除。《阿凡达》项目随之浮出水面,把另一部影片压后,卡梅隆正式开始制作《阿凡达》。
28年后,50岁的卡梅隆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实现他22岁时的宏伟梦想——打造一部足以匹敌《星球大战》的科幻史诗。不过,光靠最初的82页的剧本,离形成一部电影还有很远,要让《阿凡达》里凭空想象出的世界真实可信,他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帮助他丰富和完善各种细节。之后,一系列力量和人才参与进来,帮助卡梅隆进行片中元素的视觉化设计。于是,有了这部《阿凡达》。
把情节放在第一位的故事王
卡梅隆“技术狂”这个名号,常常让人忘记了他还具有“故事王”的天才。他的电影总能征服最广大的人群,并让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会对片中的人物和桥段津津乐道。
事实上,每一部打上“卡梅隆作品”的电影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神入化的特效”之外还因为它们都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正是卡梅隆本人撰写的精彩剧本和他身为导演高超的叙事技巧,才让这些作品如此出色,而他的剧本更成为了他坚持“只拍属于自己的电影”的敲门砖。卡梅隆不仅是《阿凡达》的导演,他同时也是编剧和制片人。在制作电影方面,他就是在制作神话。
卡梅隆个人的故事也讲得有声有色,他的现任妻子苏茜·爱米斯是他的第五任妻子,两人于2000年6月结婚,他第一次结婚是在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