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郭敬明介绍,《小时代》是一部“献礼上海”之作,与张爱玲和王安忆不同的是,作品更有时代性,主要反映当今上海这座城市里年轻人的生活状态。韩寒曾调侃这部小说道:“尽是LV、爱马仕的,我觉得就是给那些县级市的读者做品牌普及的吧。”但同样我行我素的郭敬明对这样的言论并不在意,经过多年的历练,郭敬明逐渐摆脱了那份迷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越来越现实主义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直言文学理想不在自己追求的目标之内,“我没有最喜欢的作家”。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他表示,即便以后完全放弃写作、成为职业商人,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记者: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和17岁刚出道时有什么差别?
郭:17岁时写东西以热情或是对文学的热爱为主,那时并没有想过它会变成自己的事业或是什么。那时就觉得很爱写,我喜欢讲故事,就会写很多文章。这是最开始的过程,当它变成你的事业的时候,你会慢慢变得要去经营它、维护它,要去保护你自己的品牌。到后来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不是凭着最开始的冲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记者:但在那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东西可能更加真诚。
郭:不,我觉得写作主要还是技巧。你小时候写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有现在好。因为那个时候的阅历、创作水准,包括对文学的把握都是远远不够的。那时就是很青涩的一种状态,创作出来的文字除了热情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缺陷,很稚嫩,需要经历时间去打磨。
记者:我很好奇你现在一天里的写作状态。
郭:这么多年的创作经验已经让我非常熟练了,哪怕我在公司或是很吵闹的环境里,只要我想写我
还是可以写出来。我没有给自己分一个那么清晰的时间段,说几点到几点是我的写作时间。我可能白天在公司处理事情时,有灵感,或者第二天稿子就要交了,我一定也会赶出来。我觉得这是职业化的,它是我的职业,我的工作,而没有像传统作家那样要闭关写作,对我来说没这样的事。
记者:灵感对你不重要吗?
郭:我觉得不重要。我的灵感只要想有就会有,这就像是一种技能。我今天只要想写就能写,写出来的东西质量也是好的。这就是一个成熟作家和刚刚开始的新人所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你会不会全职做生意?
郭:很有可能。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不知道自己目前算不算。我在经营我的公司,我希望我的公司可以很顺利地发展,越做越好。没有人开了一个公司会希望做一个糊涂的商人,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行业,选择了图书出版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我就一定会把我的事业经营到最好。
记者:你说你要打通整个文化产业链?
郭:中国的出版业很乱,不像欧美、日本的出版业,作家只要写作,出版人来代理所有东西。我认为作家是个艺术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从事商业的东西。我希望更多擅长这方面的出版人,包括我自己或我的公司来做这方面的规划,这也是我们公司在做的很重要的事。我们签约很多作家,举办文学选拔比赛,《最小说》里的新人我们努力地在培养,我希望建立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秩序。
记者:接下来会有什么打算?
郭:很多东西现在还在谈,所以不能讲太多。我希望将来可以做更多商业上的事情。下一步我希望公司涉足更多不同的领域,人们可以改变对我的认识和看法。企业家、商人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据《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