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陵》是一部大片,不能以搞笑为主,必须有强烈的表演和题材(独特性),演员演得好,观众才会喜欢……我们拼的是演员搭配:神经的陈道明、男人周杰伦、傻大姐林志玲。”
朱延平在台湾电影市场上搏杀了数十年,是台湾最重要的商业电影导演之一。今年,朱延平一改往日风格,拍摄完成了西部探险寻宝题材的电影——《刺陵》。该片目前正在后期制作,将于12月9日上映。
《刺陵》的套路
“《非诚勿扰》和琼瑶剧都是讲爱情,结局都是男女主角在一起,但能说它俩是一样的吗?武侠片都是大家一起来练功,最后都是以正派胜利告终,但还是有《新龙门客栈》和《笑傲江湖》这些不同的故事……”
大漠、宝藏、壁画、骷髅、马队、龙卷风……《刺陵》的关键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夺宝奇兵》。这是一部“致敬”之作吗?“当然不是!夺宝一定要过关,这是套路。但两部影片的细节不一样。”
讲起新作品,朱延平眉飞色舞:“这种套路是好莱坞专利,但在亚洲,我的这部影片是第一部。我加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寓言、古墓、千年守陵人、功夫、武士,很有娱乐性。或许有人会说,最后你还是掉进‘古墓’里了,但盗墓不进古墓进哪里?”
朱延平认为“套路”是客观存在的。
“文艺片也有套路啊,比如说爱情,从不认识、巧遇、相爱到分开,或者爱在一起,这是爱情的套路,但能说都一样吗?”朱延平对此有自己的看法,“《非诚勿扰》和琼瑶剧都是讲爱情,结局都是男女主角在一起,但能说它俩是一样的吗?武侠片都是大家一起来练功,最后都是以正派胜利告终,但还是有《新龙门客栈》和《笑傲江湖》这些不同的故事……”
为了展现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刺陵》的剧情几经修改,最后定稿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是“地球经过暖化等一些摧残之后又回到了复古的感觉,又保留了电脑、手机,你会看到骑着古老摩托车的周杰伦,一群马队,还有古墓里的千年老者、武士,你会看到沙尘暴、兵团,沙漠奇景,还有龙卷风,你会看到浪人部落。”朱延平把《刺陵》比作《哈利波特》和《指环王》,“有很多的想象空间”。早先的媒体报道提到《刺陵》剧本有“时空穿越”的情节,朱延平特意对此予以澄清。“这个戏第十稿时都还有‘时空穿越’,后来拿掉了,因为《神话》里也有时空穿越,删掉是避免雷同。”
“《刺陵》准备投拍的时候,我就想了如何进入大陆市场。这个想法四五年前就产生了,拍中国人的电影必须在大陆拍,在台湾香港都没法拍,尤其是投资一个亿的影片。”朱延平感慨道,“在银川红高粱的基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光服装一项,在奚仲文带领之下就花了上千万。沙尘暴兵团,衣服作了几百套,几百匹马,在沙漠奔驰了一个月……都好费钱。”
重回内地贺岁档,朱延平带来的明星有老搭档周杰伦,还加入了“新人”林志玲,不过,过去其影片中必备的配角阵容在该片中只剩下曾志伟一人。
对于该片男女主角的演技,外界普遍担心“腕儿大,雨点小”。朱延平对此却信心十足:“其实当初大家都有点担心周杰伦和林志玲这对组合是否组得来,或者说演技是不是都较生涩。但后来拍摄时的情况完全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两人迸出了火花,而且极默契。”
至于其他几个“腕儿”,则是纯粹的“实力派”。这种演员搭配正是基于市场的考虑。
当年《大灌篮》上映时,朱延平观察到“95%的观众是16岁到25岁的,师奶级、三四十岁的女性观众可能对《大灌篮》不是很有兴趣”,这也让他有了拍一部“老少通吃”影片的想法,便是今日的《刺陵》。周杰伦和林志玲有人气,但缺经验,“要让30岁以上的观众爱看,还必须有演技派演员做串联”,于是《刺陵》有了曾志伟、陈道明和苗圃……
对朱延平来说,之前的《大灌篮》是一部献给周杰伦粉丝们的青春偶像片,但《刺陵》有不同的风貌。“《刺陵》是一部大片,不能以搞笑为主,必须有强烈的戏剧表演和题材(特点),演员演得好,观众才会喜欢……我们拼的是演员搭配:神经的陈道明、男人周杰伦、傻大姐林志玲。”
朱延平表示如果影片成功,将来还有可能拍续集。“空间很大,可以发展《刺陵前传》《刺陵后传》。”
“张艺谋是我最佩服的内地导演,陈可辛、刘伟强、陈德森是我最敬佩的香港导演。跟他们PK很光荣。”
观众对朱延平电影的记忆,可追溯到录像带和VCD年代的《新乌龙院》《旋风小子》。他也是较早与内地电影人合作的台湾导演之一,但说起其真正意义上的首部两地合拍片,朱延平认为还要属《大灌篮》。当年为请周杰伦出演该片主角,《大灌篮》的主题元素确定为“功夫”和“篮球”。该片投资5000多万元,大陆的票房收入占到影片总收入的40%(海外票房约占60%,另影片在日本的版权也卖出了300万美元)。“因为这个戏票房还不错,所以我才敢再次带着《刺陵》来到这里。”朱延平说道。
每年的贺岁档总是硝烟弥漫,今年亦是如此。
虽然《刺陵》比原定上映日提前20天上映(原定12月29日),抢占了2009贺岁档的前哨位置,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先发优势,但整个贺岁档大片云集,而且其他大片的档期随时都有调整的可能,这些都让《刺陵》的票房前景充满了挑战。
《风云2》、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陈可辛的《十月围城》……“这下可精彩了,12月档‘血流成河’了。”朱延平笑道,“不过干这行就不能怕PK.”
“若害怕就不要上商业舞台,这个舞台很残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路走过来要理解这个规则。张艺谋是我最佩服的内地导演,陈可辛、刘伟强、陈德森是我最敬佩的香港导演——跟他们PK很光荣。”
至于票房,朱延平“不敢做猜想”,他认为这就像是一场考试,观众就是评委,“观众花钱来看电影就是投你一票。现在对手这么多,票房肯定会被分掉,我不敢预计票房……坐三望四吧。”
收入有一点,日子好一点
“我觉得影展不是我所了解或者明白的,还是埋头拍我明白的商业电影好了。”
回忆早期从业生涯,朱延平表示那段时光他拍得太多,也忘得太多。朱延平将那段时光称为“恶名昭著”的年代。
“为了给公司赚钱,每年要拍6到8部电影,作品怎么能优秀起来?被影评人骂惨了!”朱延平坦言那时候心里一直有拍部片子“证明自己”的念想,他想拍部自己喜欢的电影。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延平得到一本书,是柏杨所著的《异域》。这是一部战争文学作品,在当时的台湾是“禁书”。朱延平一直把这本书当作“稀有资源”和自己的“梦想”一起珍藏着,一珍藏就是十年。1990年的一天午后,朱延平找到他的老板,表示自己想根据这部小说拍部戏,老板很不屑地撇撇嘴:“这种戏哭哭啼啼的,谁爱看?”虽然老板不待见,但朱延平仍然坚持。朱延平表示,由于自己的上一部电影给公司赚了不少利润,因此对方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
《异域》拍完,朱延平非常喜欢,并请罗大佑为该片创作了主题曲《亚细亚的孤儿》。“这是我这辈子最好的一部戏!”
当时很多人觉得《异域》应该能获奖,但那一年的金马奖,《异域》甚至没有入围。“影评人跟我有对抗情绪,只要是我的作品,都没有奖。所以可以说我害了很多人:原著小说是柏杨的,他的原著剧本没有入围;音乐是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竟然败给《尼罗河女儿》,因为后者出自侯孝贤的电影!这对我打击蛮大的,所以我自己也逐渐看淡,不奢望拿奖了。再说,现在这个年纪,拿不拿奖有什么重要?好好拍几部影响好的片子,收入有一点,日子好一点就行。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
不过,《异域》的票房很好,于是朱延平接下来拍了续集《孤军》,其中明星有梁朝伟、关之琳、吴孟达、林志颖、吕良伟等。他自认为《孤军》很差,没想到该片却入围金马奖最佳影片,而且还入围了亚太影展。“因为编剧是吴念真嘛。入围什么的我都没有去现场。因为我觉得自己拍得最好的是《异域》,《孤军》只是赚钱戏,回归商业了,结果入围这么多。我觉得影展不是我所了解或者明白的,还是埋头拍我明白的商业电影好了。”
对话朱延平
从来没有这样受人尊重
《综艺》:《刺陵》全球上映的时间是统一的吗?
朱延平:不是,内地原定是12月29日,现在是12月9日;港台上映时间是12月31日。后期特效在香港做的,我这边11月19日就要出拷贝,感觉很赶——影片特效一定得找中国人做,外国人做很麻烦。《大灌篮》的后期特效都没做完,因为赶上了圣诞节,他们外国休假就没人理我了。
《综艺》:与其他同期上映的影片相比,《刺陵》的前期宣传显得较弱。
朱延平:对,这是档期提前造成的。跟演员签的是18日到28日宣传。档期调前让我们措手不及,周杰伦的宣传都没排开,他现在还在美国拍《青蜂侠》,林志玲则要到12月5日才能来。
《综艺》:作为台湾影人,《刺陵》是你第几次跟大陆合作?
朱延平:正式合作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大灌篮》。我之前有部电视电影《一石二鸟》的版权卖给了大陆一家公司,票房2000多万元。这让我看到了大陆的市场,大陆电影正在向上发展,我想好好拍一部片子,怎么也能保证7000万-8000万元的票房。所以就合拍了《大灌篮》。
《综艺》:目前两地合拍方面,台湾相关政策是怎样的?
朱延平:现在台湾也开始推崇商业机制了,私下里我们得知了不亚于香港的很多优惠方案,合拍模式和香港也没什么区别。但因为政策条文没正式公布,不方便讲,只能期待。大陆现在电影政策很开放,变化让我们惊讶,堪称“中国奇迹”。特别在剧本送审方面,《大灌篮》和《刺陵》都没什么问题。上次两地影展我带了一些青年导演来,希望他们能获得更多和大陆合作的机会。
《综艺》:大陆现在更需要成熟的商业导演,台湾这么多年推崇的都是艺术片,台湾年轻导演如何适应这个市场?
朱延平:台湾导演虽然没法拍古装片,乡土片,但在时装片、偶像片或者像《刺陵》这样的幻想片上,我们有优势。台湾电影现在也在渐渐往商业走。今年,我出任了“台湾发展基金会”的董事长,要知道,之前我可是被骂了二、三十年,从来没这样受人尊重(笑)。如今他们突然了解,电影必须要有商业,不赚钱电影早晚会死——台湾电影在几年前就“死了”。目前蔡岳勋、魏德胜、戴立忍等五名新导演是我们内定的商业导演的接班人。
《综艺》:当年为什么没有台湾本土导演跟着你一起“商业致富”?
朱延平:首先,商业电影很难拍,艺术片表达自己相对容易些。商业片的导演要有丰富的片场经验和熟练的镜头技术。其次,那时候影评人经常攻击我。比如我拍爱情片,他们就说我利用青少年的感情,说我很罪恶……而且台湾当局当时也很鼓励艺术片。
不过商业片也不好做,台湾电影市场近几年受到好莱坞电影的严重冲击。在影院,一个《阿凡达》就有六张海报,但台湾电影连片花都看不到。美国公司在台湾影院分账要拿70%,几乎垄断了票房。我们公司,多年来要靠接拍一些电视电影维持生计。我觉得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要向法国学习。电影不是商品,电影是文化,这样才不会受到经济侵袭。
《综艺》:大陆影片你都看过哪些?谈谈你喜欢的。
朱延平:《活着》是我最喜欢的大陆片。《风声》是近来在台湾卖得最好的大陆片——2000万台币,合400多万人民币。台湾观众只认张艺谋,《英雄》当年卖了快2亿台币。
《综艺》: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朱延平:下一部片子邀请了宁财神做编剧,片名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