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前规则》剧照 |
王珞丹和陈柏霖的浪漫组合 |
楚桥的公司搞了部电影,眼下正在万达影城热映,名字叫《恋爱前规则》。据说剧本改编自网络小说《与空姐同居的日子》。楚桥派人送票给我,嘱我一定看一下,并说,如果能在博客上做个评价,那就更好了。
评价谈不上,看完后倒是一脑袋想法,不吐不快,哪说哪了吧。
一、爱情的原动力:性魅力
这部片子在描绘爱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道出了推动爱情的原动力:性魅力。
一个姑娘,平白无故地敲你的门,说自己家冰箱坏了,把东西先放你们家冰箱里;又说自己家没阳台,把被子衣物晾你们家;最后说自己被房东赶出来了,直接搬你们家住。你居然同意了,这可能么?电影这么演,观众相信么?
可能。相信。
因为这个姑娘,漂亮,可爱。用术语阐述就是:性魅力指数极高。
电影里有句台词:男主角问,有个不三不四的女人住我家,怎么办?同伴答:漂亮吗?漂亮的不三不四女人和不漂亮的不三不四女人,应对方法可完全不一样!
虽然是个玩笑,但话糙理不糙。
(当然,女人的性魅力不仅仅在漂亮,还要看身材嘛——不是,还要看性情、气质及其他因素嘛!即便容颜占的比重高,也备不住审美眼光各不一样,野百合当然也有春天,这是需要补充的。)
明白了“性魅力为王”的核心,广大爱情业者或爱好者,或许可以知道重点。不要整天挖空心思琢磨性手段和性方法了,子曰: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还是要在提高自身性魅力上下功夫啊。
(思考题:假如你是男性,怎么提高性魅力提高到能让一个空姐主动跑到你家里借住,并一住不走?假如你是女性,怎么提高性魅力提高到尽管自己鸠占鹊巢,男的反而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了?)
有朋友问:何为性魅力?我是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全国劳模,五年级时曾荣获“小小发明家”称号,一进入我的领域,别人都特别佩服我,按说魅力不低呀,为啥女的一见我就躲着走?
魅力,不等于性魅力。能不能对异性产生甜蜜性、燃烧性的吸引力,能不能让异性产生小鹿乱撞、两颊飞红的心理生理综合反应,是判断性魅力的核心标准。
怎么能做到?我也不知道。本人自认为还有些小魅力,但性魅力根本谈不上。可悲可叹!想想当年阿兰德龙、高仓健,再比比咱,真是人比人要死,货比货该扔啊。
二、爱情的动人特质
爱情有几个非常动人的特质,在这部片子里,有意无意,都有触及。
超现实性是头一号动人特质。男主角今天戴个头盔扮兵马俑,明天插上翅膀装天使,大家不觉得不可信,而且觉得可爱,就是因为他将要陷入一场爱情中,大家就认可了。爱情中人的关系,有个说法叫“二人世界”。这个说法很棒:这二位已经不在地球上了,这个瞬间,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甜蜜燃烧之时,床上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时间空间均不存在了。假如大家没有宗教信仰,这一刻是可以达到宗教体验的。
童话性为良好爱情所不可或缺。童话的美学特征是什么?自动过滤掉丑恶(即便有丑恶,也把它审美化),留下纯和美。宫崎骏笔下大朵大朵的白云,徐徐的风感,大片大片的草地,酷酷的男孩子和温婉不失倔强的女孩子,飞行的感觉……这是爱的质感。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都是不食人间烟火,只须看花看云即可的,生活中当然做不到;但要有这种不食烟火的气韵和追求,不能丧失这种色彩。连爱情中都没有了童话,那你这个人活得也太实在了。
轻松性和娱乐性,也是爱情的动人特质。影片中不断抛出包袱,制造笑料,使影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行走。这非常好。好的爱情应该姿态轻盈,应该是一出轻喜剧。男孩子女孩子看对了眼,在伊甸园里幸福奔跑、依偎,这是恋爱的好图景。轻松、愉快、甜蜜、幸福,应该是主色调。猜忌、怀疑、痛苦、哀伤,最好不应该有。应当举重若轻,而不应该举轻若重。有的人难事化易,有的人没事找事,我旗帜鲜明地站在前者一边。实在应该把爱情经营成一场令人身心得到极大享受的游戏。我们寻找恋人,是来享受甜蜜的,不是来扛麻袋、背大石的。轻松娱乐,应该是出发点,也应该是落脚点,更应该贯穿全过程。
那么,牺牲、责任、照顾、相濡以沫、死去活来,这个是不是爱情的动人特质?也是。但我不愿意谈。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一谈这个就来劲,甚至带有自我虐待的快感来谈这个,谁爱谈谁谈去,我不凑这个热闹。假如借这个作为压制超现实性、童话性和娱乐性的大棒,那就是我要坚决反对的了。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警惕右,也要防止“左”,但主要是防止“左”。——我们爱得太重了,也太容易鼓吹重了!
由尚雯婕和杨坤唱的片尾歌曲中有一句词非常好:阳光照耀生活,恋爱是我的娱乐。我举双手赞同。电影中关于爱情有两个比喻:女主角说,爱情像红酒,醇厚甜美。男主角说,爱情像皮筋,谁后放手谁受伤。我是女主角这头的——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怎么做到呢?
一是树立举重若轻意识,不蔓不枝,不找事,抓大放小,不搞矛盾扩大化。坚持建设,反对破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革命的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的花朵。
二是既坚持全身心投入,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爱要既强烈,又开放。既珍惜缘分,又不在意得失。依恋而不依赖,做到爱的丰富性和爱的深刻性的统一。
三、影片本身
影片本身,比较好地运用了电影叙事的手段,语法通顺。叙事动力基本成立。从思想性角度看,并没有对爱情的深邃思考;然而这并不是这类片子的题中之义,不必苛责。
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其开头。
男主角躺在楼下沙发上,他的分身甲、乙、丙(代表他人格构成的三个侧面)在热切讨论是不是到上面的房间瞭一眼。讨论间,一位从楼梯上失足滚下。
(男人讨论中透露出对女主角栖身房间的强烈兴趣,点出女主角的性魅力,也点出这是一处爱情戏。甲从楼梯上摔下,增加了戏剧感。后面段落许多人物的穿插,都有这样的特点)
楼上房间有了动静。甲乙丙附身到男主角身上,沙发上只余一位睡男。女孩叫着从楼上冲下,娇嗔:谁给我换了衣服?拽男主角,男主角半醒不醒。
(这是一个典型性动作。电影中人物的主要性格格局已经吐露:男孩潜意识里喜欢女孩,表层意识却不解风情。女孩子占据主动。女孩子占据强势,推动事件发展。)
女孩子误认为是男孩子为自己换了衣服,怒斥,臭流氓!并愤怒地摔了男主角一具雕塑。请注意,摔了,摔了,她摔了!
(这也是典型性动作。修理男孩,是女主角推动情节前进的有效手段,也是二人关系的一种构成。摔雕塑,动作性强,适合电影的表达,和臭流氓的指责一道,抓人注意力。)
男孩子解释,你喝醉了,是楼下的阿姨给你换的衣服,送我这里来了。女孩子为摔雕塑道歉。说了软话。言语间透露出与男主角同楼。换回衣服后,告辞出门。门变成卡通门,出片名。
(由震怒娇嗔到可怜可爱,增加了对女主角性魅力的描绘。同时为下段落张本。关门,也是很合适的一个标点符号式的语言。)
可以看出,这个开头是中规中矩的。影片中大量戏剧化或喜剧化的人物、事件、细节处理,使影片保持了一种轻喜剧的偶像剧色彩,类型化也是比较成功的。
但后边情节的设定和人物的增加也有些草率和轻易之嫌。当戏不好往下走的时候,我就加一个矛盾,加一个人物,这种添加难度比较低,所以导致了影片叙事层面的肤浅。好的叙事,是开头埋下因子,后面几乎不增加,靠这几个因子的成长,挣出一个必须解决的矛盾,合乎情理的斗争。这种叙事是靠内在逻辑长出来的,叙事动力足,力量强。走不动,就肆意添加一个矛盾,太容易,也就没了力量。
比如,影片中妈妈要来的伏笔,并没有推进情节进入更深层面。因担心飞机失事而深化爱情,又太简单;留学还是留下来,不是一个高层次的对立。
好看,不错,但不震撼,不伟大。这是我对影片的评价。
四、其他
女主角是《奋斗》(在线观看)里演“米莱”的演员。米莱很可爱,我喜欢米莱。
陪我观影的是阿卉师妹。您的出席,使观影效果得到了强化。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