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西游记》开拍之初,“真实”、“还原”二词张纪中常挂口中,但这对一部魔幻色彩浓重的巨著来说谈何容易。本报记者昨日专访编剧组组长高大庸,这位写过《神医喜来乐》的编剧解读《西游记》创作的“另类法则”更是自成一套。
剧情有增有减尊重原著六到八成
82版《西游记》深入人心,谈及新旧两版的区别之处,高大庸说,两版在制作思路上有很大不同,“老版创作年代较早,对《西游记》的解读太过意识形态化。如今新时代讲求个性自由,我们改写剧本时更看重的是孙悟空对自由、尊严的渴望,对约束、歧视的反抗。他与天庭的对抗,其实是自由与秩序的冲撞。最终悟空修成正果,天庭维持原有秩序,相互妥协。我想,这才是作者吴承恩的初衷”。
高大庸介绍说:“原著一百多回,五位编辑合力写出55集剧本。为保证有足够的观赏性,对部分剧情进行修改、压缩、扩充。比如,‘三打白骨精’会将人物进行深化;取经初期唐僧两个随从被老虎吃掉的戏码松松垮垮,会删节。保证尊重原著六到八成。”师徒四人与众妖斗法是老版《西游记》着重描写的地方,但高大庸眼中的《西游记》却是典型的倒叙小说,“吴承恩把高潮安排在了开头,所以我对前段剧本做足了工夫。观众将提前看到牛魔王。原著孙悟空学艺归来立马就‘收拾’了包括牛魔王在内的6个‘混世魔王’,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火焰山’一集中,他们已认识300年。”
角色更人性化孙悟空体现成长
高大庸聊起孙悟空这个角色,除了“神通广大”、“武艺超群”等词汇外,“稚气”、“自由”、“尊严”等人性化的词语也挂在嘴边,“虽然是魔幻小说,但最终还是离不开人的观点,童年时的孙悟空闹天宫、地府、龙王殿,无法无天,正是儿童任性、骄纵、率真的表现;了解到真实‘社会’后,五行山下被压500年,我的理解是‘哥们儿被送进私塾喽’;师父搭救,取经路上经历重重磨难,孙悟空学着自我成长;最终,‘极乐世界’修成正果,这正是人一生的发展经历。”高大庸进一步解读:“原著中一场‘小雷音寺’的乌龙秀,如来佛祖座下童子仿冒山寨版‘极乐世界’,连精明的孙悟空也误入圈套,而这不正是中年危机的象征吗?压力造就身体与情绪低谷致使误入歧途,作者想表达的人生预言十分清晰。”
融入现代管理思想师徒四人是一个团队
将唐僧师徒四人描述成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成员,这个比方在很多企业管理课程中都可以听到,但把这一概念引入电视剧中,高大庸恐怕还是第一人,“完美组合,缺一不可。”
“经理”唐僧:领导者。妖怪眼前作法,只能束手就擒,看似“无能”的他在整个组合中,却是唯一知道“我们”要什么,明确并坚定最终的理想和目标的人。
“精英”孙悟空:爱将。他是为解决组合困难而设计的,他是保证取经顺利完成的根本。
“草包”猪八戒:黏合剂。别看他贪吃好色,可在关键时刻,就成了维持团队团结的“说客”,当“猴哥”与“师父”发生争执时,他就“糊涂糊涂”这个,“糊涂糊涂”那个,信任危机立即化解。
“基石”沙僧:任劳任怨。缺乏创造力,但并不是没有价值,漫漫西行路,行李担子谁来挑?想想还是沙僧最合适。 实习记者 任奕洁
四大名著剧成奢侈品
一套精装的四大名著多少钱?至少需要100多元,在各种装帧精美的书籍中真不算太贵。将四大名著搬上电视荧屏需要多少钱?粗略统计一下,正在制作中的四部剧至少需要4.3个亿。这些数字让我们瞠目结舌,原来看电视剧也是消费奢侈品啊!
四大名著新版剧这两年接连开拍,导演都喊着要超越前版,虽然从目前曝光的造型照上看,还没有看出超越在哪里,但拍摄的成本的确是超过了旧版本,李少红1亿多的预算,还直喊穷。其实投资大能否拍出好剧还没有定论。有投资巨大口碑一般的电影 《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有投资很小收视率很高的 《潜伏》。从这点来看,好的影视作品真还不是钱砸出来的。
目前四大名著剧都开出了天价,新《红楼梦》和新《西游记》都200多万一集,新《三国》180万一集,新《水浒》正待价而沽。很多人以为电视剧再贵,买单的是电视台。其实在电视剧市场的消费链条上,最终消费的是观众。电视台花大价钱买剧为的是提高收视率,高收视率可以让广告价格飞涨,让商家投入广告费用,而投入的广告费用转嫁到了产品中。你说,为电视剧买单的是谁呢?
我来说两句(3闁哄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