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23日在晨报大讲堂开讲。图/记者赵尚渝
作为在国际上声望仅次于张艺谋的国内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却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一个人战斗的成果,难当一个“大”字。此次受邀“晨报大讲堂”前来长沙,贾樟柯这位天生的演说家极其温和地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的一切问题。
贾樟柯说,这10年他一直在争取话语权。如今他的声名,让其早已过了只能筹集到20万来运作自己一部电影的困境,这位国际大导已有了足够的身段开始了与资本共舞,也开始提携新人。他承认在创作了蜚声海内的文艺片《小武》11年之后,自己正在筹备的下一部影片《在清朝》,它的外衣叫作“商业片”。
本报记者王路
长沙报道
尝试商业片 商业片不要太片面
“《在清朝》的故事,我觉得必须要依靠商业模式来制作完成,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舍弃文艺片,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贾樟柯说,他这10年一直是在享受即兴拍摄的心情,但他也一直在努力地改变。他信誓旦旦:如果说前面的工作是同步地在记录中国的变迁,那么之后他希望让历史和当代在电影里会面。也许这就是滋生了自己的第一部商业片《在清朝》的思想土壤。
对于这部将于明年初春开拍,讲述1905年清末时期巨变所发生的爱情武侠故事,贾樟柯并没有遮掩,“这就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我觉得理解商业电影不要太片面,它分为两种。一种完全是商业的目的,完全按照商业的规律来,获取好的回报;另外一种题材必须要通过商业的模式才能实现。比如《在清朝》,你按《三峡好人》那样完全拍不了,街上走的都是演员,这样的电影就适合通过商业电影的模式来拍,像这样通过商业电影来运作的类型电影很多,比如像《教父》。对导演来说这就是另外一个类型罢了,并没有很深的鸿沟。”
对于转型这个问题,贾樟柯希望外界不要把他的电影符号化,“任何事物都会有生长的需要,不能说我所有的电影都要在县城里拍。《在清朝》的故事,我觉得必须要依靠商业模式来制作完成,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舍弃文艺片,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探讨回报率 谁说我的电影不赚钱
“大家对我有一个误区。其实我拍任何一部电影,包括短片都很注重回收的概念。从拍《小山回家》到最近的一部《二十四城记》,每一部其实都有很好的回报。”
《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屡获国内外大奖,不过其首部国内公映的《世界》总票房200多万,与《黄金甲》同档PK的《三峡好人》150多万元的票房数据,总是严肃地拷问这位国际大导。对于这个问题,贾樟柯直言其实自己的每部电影都有不错的回报。
“大家对我有一个误区。其实我拍任何一部电影,包括短片都很注重回收的概念。从拍《小山回家》到最近的一部《二十四城记》,每一部其实都有很好的回报,只是不一定是在单一的市场全部体现出来。每一部我们都有很严谨的回收模式,并没有说拍艺术电影就不考虑这方面的。《在清朝》类型改变后,我相信票房会很好,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首部将进军商业片市场的贾樟柯作品,贾樟柯自己称“不会考虑是否会输给某个商业片导演。只考虑是否能给投资人把钱赚回来。没有这个信心我不会去做。”谈及国内另外一位也以拍艺术片见长的重量级导演姜文,贾樟柯却认为姜文拍的正是商业片。“我觉得姜文一直拍的就是商业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很商业吗?《太阳照常升起》,那是他的一个尝试吧。因为很多导演他会有一个过渡作品期,喜欢一个导演要适应他的调整,和他未来的电影。”
提携新导演
我这一亿元不是做公益 “我这一亿元是投资,不是基金。我自己找到这些钱后确实是要投给年轻导演,但不是你拍出来就可以了,这是公司正常的投资项目。”
贾樟柯说,这10年他一直在争取话语权。如今他的声名,让其早已过了只能筹集到20万来运作自己一部电影的困境,这位国际大导已有了足够的身段开始了与资本共舞,也开始提携新人。近日贾樟柯就宣布自己的西河星汇公司已经募集到一亿元人民币,准备用于投资新导演的开发当中,但最近他也收到了很多让他困惑的电话,“所以这个事情我要讲清楚。我这一亿元是投资,不是基金。我自己找到这些钱后确实是要投给年轻导演,但不是你拍出来就可以了,这是公司正常的投资项目。从剧本制作、拍摄、发行、宣传、制作,都是按一个正常的投资项目在做。这些天我收到很多电话,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申请的基金性质,我们要求要有回报,我们是为那些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提供一个和电影工业接轨的桥梁,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公益的东西。”
已经“奔四”的贾樟柯直言,“现在20多岁的小孩想拍电影跟我熟悉的状态肯定不一样,但要学会感受他们,至少我们表达的冲动肯定是要一样的。”而对于新人,贾樟柯选择的标准只有两个,“他的项目有没有创新力,二是他们到底有多想拍电影?也就是他们的创作欲望。如果心思放在只想拍电影这件事上,那就算了,这对大家都是个浪费。不过我观察真的想拍电影的还是更多一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