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伟明感叹亚洲电影十年发展 |
今年中博传媒投资拍摄的电影《成都,我爱你》在威尼斯和釜山电影节都名噪一时,有不俗表现,但整体来看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不再风光无限,不再沾金带银,在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电影节上,都铩羽而归。而且市场困境所导致的“内患”依然显著。在釜山影展上笔者见到中博传媒总裁陈伟明,在谈起中国电影现状时,这位睿智儒雅的“爱影人”也感叹:中国缺少唯美的商业艺术电影。
中国电影,在失去绚烂的电影节光环后,不失为一件好事。
陈伟明说:“每年中国电影有数百部之多,但是观众在影院看不到。艺术电影更少得可怜,往往被安排在小厅,场次也受限制,票房能好到哪去。更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国电影都不够好看。不好看,再解释也都是错,只有好看了,才能怎么说怎么有理。艺术或商业的取舍,是不能做到纯粹的。人是挣扎的,想不挣扎都难,但电影必须纯粹。纯粹了,才有自由。纯粹的表现一定是唯美的。”
“唯美的、艺术的才是有精神内核的东西,兼顾商业,这是属于中国电影的独特精神气质。生活中的种种感动,通过镜头画面赋予的美感,不仅是震撼,更多的隽永和意味深长,这样才能打动人,拍真正留得住的东西,要强调唯美,美貌是太过光鲜的表面,而美丽是发自内在的永恒。像《闻香识女人》里艾尔.帕西诺与年轻女孩优雅地跳着探戈;《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上空飘荡着美妙的音乐;《走出非洲》里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罗伯特.雷德福在天空自由翱翔;《海上钢琴师》里俩个音乐家斗琴……这些经典的唯美的画面让人难忘。”
“在法国,政府很支持常年放映艺术电影的影院,会有政府补贴。中国的影院差不多是私营,他们更多的是一个商业行为,对很多影院、发行方来说,赔本的买卖他们是不做的。为了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口味,也为获得最大利益,电影院当然会选择盈利多的影片反映,这也是生存准则。而很多电影又不具备这样一种市场潜力。”
“市场环境改善、导演的能力提高、电影再不缺少唯美、观众能够主动购票进影院看片,热情支持中国电影,进而影院愿意放映更多艺术电影,如果如此,中国电影就非常有希望了。最后自吹自擂一下,《成都,我爱你》是我们付出努力所作的一个新的尝试,期待很多。”
从威尼斯及釜山电影节的反响来看,《成都,我爱你》便已成为中国商业艺术电影的一次有益尝试,而且取得成功。相信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商业艺术电影将进入人们的视线,使中国观众的选择面更广阔,电影制作人的创新意识更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