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聂晶)昨天凌晨,为期11天的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落幕,以色列影片《黎巴嫩》一鸣惊人赢得最高荣誉金狮奖,美籍伊朗女导演谢琳·奈沙特凭借《没有男人的女人》获得了仅次于金狮奖的最佳导演奖银狮奖。
尽管有李安掌舵本届评审团,但华语片却极受冷落,最终只有内地导演杜海滨以汶川大地震为题的纪录片《1428》获得了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奖。
华语片受冷落 一向在威尼斯影展成为焦点的华语影片,今年却备受冷落。从入围的华语电影来看,首先影片数量少,仅有郑保瑞的《意外》以及杨凡的《泪王子》冲进主竞赛单元,其次影片质素不高,杨凡的《泪王子》甚至在媒体评分时曾以4.71的低分垫底。
另外,入围地平线单元的四部内地导演的作品,声势也较为冷清,最终只有杜海滨获得了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片名《1428》意指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平线单元评委在为其颁奖时,称赞影片“真诚而不煽情”。谈及获奖后的感想,杜海滨表示自己来到威尼斯之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够获奖,《1428》的获奖也是评委们对中国纪录片的一个肯定。他透露在这部《1428》之后,自己还会拍摄一部关于汶川震后中国人民重建家乡的纪录片。
处女作受青睐 无独有偶,赢得本届威尼斯最高荣誉的两部影片《黎巴嫩》和《没有男人的女人》都是两位导演的长片处女作。
《黎巴嫩》作为以色列导演塞缪尔·毛茨的首部长片,在今年遭到了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的拒绝,却悄然出现在威尼斯主竞赛单元,并最终夺取金狮大奖,体现了66岁的威尼斯尝试着从政治角度寻找突破的野心。这部影片将大部分场景都设置在幽闭狭窄的坦克内,面向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瞄准镜,导演通过这种充满寓意的视角,意图说明战争的残忍和人性的残忍本质。
女导演谢琳·奈沙特在1999年凭借其大型影像装置作品《狂暴》曾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她的作品以男人与女人、个人与社会、权力与无力、性与放逐等关系为探讨的主题。此前,她曾经执导过多部电影短片作品,《没有男人的女人》是她的首部长片作品,影片改编自一部女作家的小说,讲述了1950年代四个伊朗女人的故事,在首映当日,谢琳曾携影片所有女性主演以及原著小说女作家一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一场“女性宣言”,鼓励伊朗人民要为自由和民主不懈斗争。
《心灵厨房》受肯定 影展期间获媒体评分最高的《战时生活》夺得最佳编剧奖。德国导演费斯·阿金的《心灵厨房》被授予评委会大奖。科林·费斯(《单身男子》)与克塞妮娅·拉帕波特(《双重时间》)分别摘取影帝影后。两部华语片《泪王子》与《意外》都未能拿到一个奖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