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得让人看到百年话剧的历史传承,清亮得让人分明看到它体内年轻有力的心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近推出的话剧《骆驼祥子》令人再次感受到经典的力量。这时,距离上一版的公演已有18年,距离这部名作初登舞台整整50周年。
“虎妞”、“祥子”、“人和车厂”……通过小说、电影与话剧,今天的几代人都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可以说《骆驼祥子》在情节上已经没有任何“新鲜”的吸引力。然而,这部基本忠实原著,长达3个小时的新排话剧,依旧紧紧牵引着台下观众的一颦一息,一笑一叹。 将话剧《骆驼祥子》经典成功“立”在了舞台上的,是导演、演员与舞美这些话剧工作者。导演对全剧的节奏处理让3个小时的演出不觉拖沓疲惫。全剧暗流舒沉,小冲突不断,集中的爆发点则有致散落,平和与不安分交相着,或紧绷或松弛着观众的心情。
在导演的调度下,观众既能看到某个角色特写式的白描,比如寒夜叩门的“老马”、从旁屋走出的“大个子”;又有戏曲中点染意境的写意,比如通过人走台转,雨雪纷飞来表现四季更迭。 与原作有所不同,话剧《骆驼祥子》此次的导演顾威加大了原作中配角们的戏份。“八十一年前的北京,拉洋车的穷哥们儿,他们的人情义气礼数……”在顾威的导演下,虎妞与祥子成了线索人物,而“大个子”、小顺子们在苦难下迸发的尊严与力量,成为全剧的重心。 演员的表演离不开环境。
《骆驼祥子》的舞台设计是纯粹的写实,并通过转台不断更换着情节展开的情境。同一个场景,也因故事进展的不同而做了细微调整。比如虎妞与祥子婚后的小屋,从最初的喜庆到后来的萧条——处处看得出这是一部“活儿细”的大戏。 此时的社会还造就了小福子、曹先生曹太太、夏太太、阮明等人的。使其文章增添了几分色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