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实录:第27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暨创作研讨会

2009年09月10日11:3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娱乐

  时间:2009年9月9日下午14:00

  地点:广播国际酒店3层多功能厅A区

  王丹彦:

  各位电视艺术家、各位参会代表,大家下午好。今天的活动是“飞天奖”颁奖典礼后的一个最重要的、最高量级的27届“飞天奖”创作研讨会。这个会把昨天的荣誉化成未来前进的经验和启示,供大家分享。

  下面以热烈掌声欢迎《漂亮的事》的导演高希希做精彩发言。

  高希希:

  各位领导、各位业内同仁,大家好!

  值此27届“飞天奖”颁奖活动,又是共和国成立60年之际,很荣幸应邀来参加作品研讨会及各位影视界的同仁们坐在一起共同讨论此次“飞天奖”上获奖的一些优秀作品,希望能以此讨论当下中国电视剧的创作现状及未来。

  在这一届的“飞天奖”作品中,其中我挑了四部,电视剧《士兵突击》、《闯关东》、《金婚》、《潜伏》播出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及其业内人士的认可,值得关注的是这四部能够在观众中收到如此热烈反响的电视剧作品都是绝对的主旋律。

  我想谈的就是,如何让一部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摆脱说教,以真实化、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充满创新性、突破性的创作理念,加之人文信仰升华来构成一部丰富、精彩又洗礼人们心灵的作品。在当今的影视剧创作中,影视剧中的主旋律创作其实需要我们重新理解和阐释,换句话通俗的话说就是一句革命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其实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在任何时代都有历史发展的主潮,也就是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我们重新理解当下的主旋律创作,那就是表现一个社会里的自身价值和理想参照,就是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传统风范,每一个社会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都要宣扬和传播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旋律,主旋律并不意味着假大空。只要真正接近人性的光辉,主旋律同样可以艺术化,就能获得人们的共鸣,既养心又养目,目及而道从。

  电视剧《士兵突击》做为一部军旅题材作品,视角很新颖,它选择了一群普通士兵的成长作为故事聚焦点,以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细节,形象的展现出这群普通士兵的成长史,而且塑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许三多”,正是这样一个中国式阿甘的人物让观众体会到了独特的魅力,这部作品正是通过鲜明的视角和独具特色的人物,突破以往的故事聚焦点,在军事题材影视创作模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不仅如此,他所体现出来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主题,非常具有时代精神,影响了许多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当下的许多人尤其是一些80后的青年人都被许三多的精神鼓舞,坚持不懈,“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最好的主旋律精神的体现。正是这种对于作品精神价值取向的追求和探索,才使得这部作品比一般的作品更显得感染人心。

  同样获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闯关东》,以主人公朱开山艰辛传奇的一生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闯关东这样一段未以表达的历史画卷,表现主人公颠沛流离的故事,朱开山一家三十年的闯关东历史,就是在看我们国家在那段历史时期的发展史,朱开山一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该剧除了艺术上的成功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讴歌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团结和谐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这些精神在当今社会也是十分珍贵和必要的,这些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导向意识,都是在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中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这些深受观众欢迎的影视剧作品,也都包含了某些人类共同追求的积极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作为电视剧创作来说,它最终的目的还是感染人、震撼人的心灵,这也是主旋律题材作品的基础。

  电视剧《金婚》采用编年史的结构,以婚姻线索来贯穿在50年的时间跨度中,成功地演绎出了一对夫妻的感情生活,从生活常态中让人触摸到50年的光阴。这部电视剧从一个侧面举重若轻的勾画出一部社会的变迁史,从两个人的婚姻生活中揭示了人生的艰难和温馨,虽然是一部情感剧,但它把故事的根深深地扎进了深层现实的底处,渐渐长大可以回忆人类共同的情感困境,从而成为一部贴近生活,让人慢慢品味作品,正是由于它是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和高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众生活,才能够和电视观众取得共鸣,成为不可多得的婚姻家庭剧。

  还有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潜伏》,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书写了主人公余则成因为最初爱情而理解获得感受信仰的力量,到坚守自己的信仰成长的过程,以及潜伏在敌人内部离奇艰险震撼的工作过程。《潜伏》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反响,因为它做为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完全没有说教式的语言,而是通一个个推波助澜的事件,为信仰付出一切的成长过程,以此来让观众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洗礼。同时做为一部谍战剧,它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谍战类型剧本身,而是加入了新的内涵,生动化、生活化的加入了信仰的主题,使其在根本上得到了升华。这也是为什么这部戏能够打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人,这是现在主旋律电视剧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一点。

  由此看来,我们对主旋律概念重新理解,需要在创作中做到朴实,以平民化回归到创作中来。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时代精神,以及《闯关东》向我们展示的宽恕精神,还有《潜伏》中对我们讲述了信仰的崇高,都体现的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凸显的时代精神,反映的是一个群体意识,都是主旋律精神的体现。同时作为表现形式来说,更加真实化、生活化,彻底摆脱说教的表现方式。这也是对艺术创作者提升作品、艺术品质的更高要求。我们所讲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是教条化的训导,而是艺术性的创造,主旋律丰富的外延使得只要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都能被称之为主旋律。

  我们作为电视剧创作者,要充分利用电视剧创作的规律,深入开掘主旋律题材,不要用固定模式认识和阐释主旋律,要用多样化的视角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来进行主旋律的创作。只要把时代精神、主流精神和观众喜爱的形式结合起来,并为两者找到一个艺术的结合点才能保证我们的作品既能够拥有艺术的品质,同时获得观众的认同。

  谢谢大家!

  王丹彦:

  下面掌声欢迎九洲音像出版公司总经理杜大宁做精彩发言。

  杜大宁:

  首先声明,第一是没太有资格在这样一个高端的场合来发言,因为我们无论是这个剧的水平和我个人的水平都没达到这样一个程度。第二,按程序也不该在第二个发言,因为要去现场制作60周年的成就展和彩车,不得不把这个事提前了。我受命于电视剧艺委会,我把电视剧《台湾.1895》的体会跟各位汇报一下。

  首先介绍一下《台湾.1895》这个剧的背景情况,自己人,我实话实说,这里还有一些带有工作上的元素。2006年初,国台办在考虑2008年助选国民党重新赢得执政权这样一个综合战略举措当中,其中有一个文化举措,要拍一部电视剧,说清楚台湾是怎么被割让的,要让台湾的老百姓知道台湾的民众当中有一种悲情意识,就是说台湾之所以有现在的现状,是大陆不要我们了。我们要把这段历史说清楚,台湾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历史条件下被割让的。所以说,这是一个命题作文。

  2006年的春节,已经下达了这个任务,让我们做这个事情,要求我们在2008年年初要完成这个任务,同时在两岸播出。我是2005年到九洲来工作的,以前没从事过电视剧相关业务的一些制作、各个环节的工作,接受这个任务觉得很难。但是有这样一个带有文化使命的任务,就要努力去完成,我们是在2007年4月份完成剧本创作,由已经故去的杨晓琼先生担纲剧本。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国台办的审查,完成了中央台的审查,完成了广电总局中台办的审查,完成了外交部的审查,2007年4月23号,正式开机,2007年7月23号在北京关机,三个月三机同时拍摄,在六个省,艰辛就不说了,也有很多重大的损失和牺牲,包括杨晓琼老师是带着癌症的病症来坚持完成这个剧本创作,结果在后期还没有做完的时候,他就去世了。这是我们电视剧制作,尤其是历史电视剧制作的一个遗憾,也是《台湾.1895》的遗憾,也是由于他的去世,我们在晚期剪辑的时候,有些细节还比较粗糙。好多好心的电视观众给我们指出了,但是也有别有用心的人拿这个事做文章,使这个剧的播出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是通过做工作,在2008年年初拿到了允许这部剧在台湾播出的批准书,全部原始资料都带来了,包括他们专家的审稿,包括所谓的新闻局的批准,能够拿到这样一个批准书,我们觉得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这个剧做得政治性太强,没有历史的真实和拍摄水准的话,我估计是批不下来的。

  实际上我们做这个剧就是一条,希望能够获得台湾民众的历史认同,当然也不能通过一部剧能够做到,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举措,通过这样一部剧,逐渐拉近与台湾老百姓的历史认同和距离,说清楚台湾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被割让的。

  下面谈一下在整个创作和制作过程当中,整个剧组的一些体会,这些体会包含了一些文化的体会、哲学的思考。

  一,历史剧要关照现实,要为现实服务。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都是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不可能从现实中来,但是必须到现实中去,必须为现实服务。它要选择合适的题材、角度,选择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的成功和教训来警示、提醒现实。历史剧不搞影射,但是要讲关照,要讲服务《台湾.1895》正是本着这么样一个出发点来做这件事情,来制作这个电视剧的。

  《台湾.1895》这部剧里面,实际上为现实服务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

  1,说明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怎么被割让的,以及在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当中,为两岸的民众怎么来反割让、保台湾的英雄壮举,反侵略的一些英雄人物,这里面当然也有腐败朝廷的统治集团在这个事情上的态度,以及侵略者包括剧中表现的法国和日本是怎么侵台的史实。

  2,这部剧说明了弱国无外交,因为很多历史事件有很多历史的协议,包括中法协议、天津专条、甲午海战以后的《马关条约》等等,有很多外交上的活动,实际上我们是处在一个下风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力不强,弱国无外交,都以失败而告终。很多外交界,包括王毅主任原来就是外交部副部长,他和一些外交部的同志看了以后,都给这个剧以一定的肯定,它不仅是在说明台湾怎么被割让的过程当中说的一些历史史实,同时也揭示了在外交上弱国无外交的历史史实。

  3,也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实际上台湾被割让,是作为一个结果,整个过程当中,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失利使得我们门户洞开,同时北朝鲜,我们的陆军也被日军打败,他们从陆路进逼山海关,逼迫我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这里也是历史,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正在打造深蓝的水军,北洋水师《台湾.1895》应该说是我们的借鉴,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战争决定的武器是人,中国北洋水师是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但是后来我们把这些钱拿去造颐和园,而日本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皇室人员把首饰捐出来买先进的吉野号的军舰,这样使得我们的装备上处于劣势,由量变到质变,到最后战争中输掉了战争。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南部有印度,海上油沿海还有东海,这么多的一些,使我们受到威胁的严重局面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样使我们的军力,使我们的国力,使我们的海军能够更强大一些。我想在历史当中都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得到一些启示,能够有一些警醒,所以说从这三个方面,我们这个剧是力度以这个为出发点来制作的。

  二,要体现真实,再现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要在反映的时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发展的过程中要追求真实,同时还要在环境、音乐、灯光、道具等要反映历史。凡是在看历史剧的角度都要反映真实,像不像、假不假,真不真都要进行评论,要符合观众的标准都要符合这个。《台湾.1895》再现了100多个历史人物,其中有命题的命官,有宫廷的大臣,有大陆,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这部剧还再现了从占琉球开始,从霸占了我国台湾开始,实际上占琉球也是从目前1875年开始占的,到1895年霸占台湾。同时这部剧也再现了好几个宫廷条约签订的全过程,包括《中法条约》,包括《马关条约》,李雪健老师作为当时剧中人物李鸿章,表现得活灵活现,很多人看了以后觉得李雪健老师演得的确好。

  同时我们这部剧来再现了甲午海战,还再现了台湾从建省到被占领的全过程,也再现了北洋水师从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这段历史是屈辱的,我们是想把握一个主线,保台与占台。关于人物真实,我这里有一些体会要多说,对于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要评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功大于过,还是怎么样一个历史结论,我觉得历史不是抽象的,人物也不是抽象的,真正去表现一个人物,不能一分为二,恰恰要合二为一。因为它受三个局限,一个是受当时所扮演人物的局限,再一个他的个性、特点也是局限的,不能把一个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写成现代人都认可的没有缺点的人,也不能把它看成没有一个没有优点的人。李雪健扮演的李鸿章把握得是比较准确的,他在整个拍戏的过程中一直在琢磨李鸿章这个人物应该怎么去演。说实在的,李鸿章这个人我们看得是有血有肉的,但是他不是一句好话都不能说,一件好事都不能干,是不应该的。

  我个人觉得在历史剧审查的过程当中,尤其我个人觉得能不能宽严得当,审查通过是36集,其中有一集戏是李雪健的戏,我们从拍摄角度认为它是有血有肉,出彩的东西,但是最后还是被审查掉了。审查掉不是说我对审查结果有意见,但是怎么评价一个历史上的人物,无论是好人坏人它应该是真实的,应该是完整的,应该是有血有肉,既有缺点,又有优点,不能说它一句好话都没有,一件好事都不做,一个功劳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有点体会,也可能不对,但是谨请各个领导专家进行批判,我们愿意解说批判,但是我们在这里是探讨,“探索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我们这个原则还是要遵守的。

  三,历史剧要力争成为经典。这个意思就是每个历史的时代、每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事件,从电视剧认为,观众认可的不会太多,也就是一两部,花了那么多工夫、代价,拍一部历史正剧一定要观众认可,在观众的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否则就是失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标准,不拍成经典,说白了就没有意思。拍成经典就要使自己拍的剧成为一个高峰,成为一个里程碑,为什么有的剧从拍以后观众不认可,第一以往拍的剧超越不过,第二在观众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太重要了,你在观众脑子里留下的第一印象可能成为其他同类产品的一个标准。

  《台湾.1895》我们付出了大量的财力,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拍成这样,是一个遗憾,但是我们的确付出精力了,如果作为电视剧,我希望它是一个经典的东西,否则的话我们工作也白做了。但是我们知道电视剧是遗憾的艺术,成绩应该是上级的,荣誉是大家的,缺点、错误永远是自己的,我们要从这里面吸取经验教训,免得再犯同样的错误。

  谢谢,耽误大家的时间。

  王丹彦:

  下面我们掌声欢迎吉林市副台长《静静的白桦林》的制片人李建平。

  李建平:

  昨天晚上一宿没睡觉,我1995年开始参加艺委会主办的各项活动,包括“飞天奖”,我自豪的不得了,历届的“飞天奖”颁奖晚会搞得这么气势恢弘,对电视剧奖的扶持、支持,从形象思维到具体的支持,没有电视剧工作者,没有办法把电视剧做好。

  今天讲一点感受,我心里很忐忑不安,下面坐的高人、大家,我仅是吉林市台的制片人,而且还是农村题材的制片人,在个人作品很悲哀,但是我又感觉非常理直气壮,因为中国幼14亿人口,有9亿是农民,如果农村题材电视剧真正被重视了,我真的走到了一部拍不出来的时候,农民真的不行了,各位导演,包括安建导演、康洪雷导演,你们吃什么,我说的意思是想你们不要老拍《士兵突击》,拍点农村戏,9亿农民会感谢你们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的政策对农村给了极大的阳光,比如农业税、机械补贴,可是农民在这里给他一个帮助来,但是最大的帮助是怎样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农民也是一样。我这几年,从1995年《秦战》到我正在拍的俄罗斯戏,可是农村题材电视剧也不错,可是我不知道农民怎么着了,还是我们怎么着了,一播电视剧就是世界杯,再不就是奥运会,再不炸南斯拉夫大使馆,而且我们东北农民是晚上七八点钟就不看了,所以这几年就是我喜欢做这些戏。

  我记得我们在拍《插树岭》的时候,我们的导演、编剧就给老百姓家,连灯光,还有摄影,我们13个人包括司机,每人给他们扔200块钱。我们要找什么样的家庭呢?仅仅是离吉林市30公里的农村,我们去采景的时候,我们找一个破一点的,要找到一个没建成新农村那种场景的地方。那是过了春节,东北还是很冷的,雪还没有化,一个30多岁的汉子穿一个棉袄,下面是裸体的,屋里我们看到房茅漏的,老头半身不遂,老太太是糖尿病。外面坐着的,我们了解是17岁,弱智,没有一个姑娘嫁给别人。这两个老人就靠农村五保户,农村每个月给他们200块钱的生活费。午饭是老头二两酒、干豆腐卷棵葱,老太太多加一杯开水,这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为什么党感召不到他,也给他钱,但是他一个是身体问题。但是老头没病的时候这家还可以,吃住都可以,什么呢?一场病,老太太得的糖尿病,老头半身不遂,花掉了几年来的所有积蓄,所以农民因病致穷、因病返穷的现状。我跟农民讲,为什么病,不要因病致穷,不要因病返穷,给他写本书给他看,没有时间看,只有用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的文学、大众艺术的载体,把农民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感受、对党阳光政策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我们的电视剧来,因为这是老少皆宜,谁都能看得懂,这是我们这几年拍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初衷。

  我们拍这几部戏的时候,《种啥得啥》、《插树岭》、《静静的白桦林》,我们吉林电视台在东北农村农民心里形成了一个品牌,我感觉康洪雷和安建导演,高希希导演上我们那儿去了,你们再有这么大的作品,你们今生今世,两位导演还年轻,应该做一个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九亿农民应该感谢你们的,因为你们的智商还是比我们高。

  昨天在跟朋友聊天,我们这个剧的演员说,拿破仑说的人要真诚,但是撒谎也要撒一个弥天大谎。什么意思呢?要把故事讲真实了,要撒弥天大谎也是一个好作品,脱离生活也是一个好作品。两位导演拍这么多戏,你到我们东北农村拍戏感受一下,你们拍戏的每一个场景,人家都管你要钱,到我们农村去,只要是农村戏,不要钱,农民抢着让你去拍戏,农民百姓的朴实,会把家里全部让出来,你给我们反映反映农村,反映反映我们农民。这种感受是真正的艺术家也好,是你们的名导也好,你们在其他地方拍戏特别是影视城,你到我们东北农民的影视城去拍,那种感受才能感受到拍出好作品。这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在这儿再一次感谢中央电视台和电视艺委会,对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真是给了厚爱和支持,如果中央电视台这个大的媒体不来关注农村电视剧,那么各个台就不喜欢农村剧了,没有市场。电视艺委会在每部戏拍完之后都给我们开研讨会,从拍摄到剧本的把握上,包括当地农民,《静静的白桦林》当时播出之后把农民叫到一个地方让农民给我们说,他们对农村戏的感受让他们自己去说。我们的《插树岭》和《士兵突击》做过一个调研,为什么要调研呢?因为当时说《士兵突击》的收视率怎么怎么着,我的《静静的白桦林》的收视率很低,我这个人好气,就倔,我就调研去了。我儿子的战友就在我们的炮团,我就调查《士兵突击》好不好,全体战士在一起看,而且他们为了这个,连长受了处分,熄灯时间就晚了,大家都在看。后来说不过瘾,买碟看,结果挨了批评。我再说农村戏看不看,只有一半的举手,这一半举手的都是农村兵。为什么各个台,比如广电总局在东北“村村通”这个事搞得非常好,农村家家都可以看电视,如果广电总局和艺委会帮助我们,特别是帮我们吉林市电视台,能把像康洪雷、安健、高希希整到我们那儿去,我带着我们的大财团,兜里带着钱的,感受一下我们东北的黑土地,感受一下我们那里的生活,感受我们那里农民对真正好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渴望。我想总有一天,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敢跟《士兵突击》和《北风那个吹》去媲美。我只要有一口气,我把农村电视剧的题材的制片人做到底,我不怕赔,我一个戏投了十块钱,我卖出去十块钱就赢了,我也不想挣那一分钱。我就是一种爱好者的心情。

  我在这里也不说两年时间打造了《俄罗斯姑娘在小城》的剧本,我们这些剧都是东北农村,就是吉林市周边的真事,我们吉林市苏南有一个小城,农民从1993年这个村的人不甘落后,因为我们那儿离俄罗斯近,都跑俄罗斯打工了。掏第一桶金的人现在是俄罗斯的一个几亿万富翁,在俄罗斯开了鞋厂。一开始到这边挖了一个参,被八路军削了一个脚跟,残疾了,现在他是有名的亿万富翁,张瘸子,干了这几年。还有比他弱一点的,因为为了拍这个戏,我们这个农民到莫斯科打听中国人的很少,打听苏南人都知道,因为苏南人那个城市只有40万人口,可是在俄罗斯打工的将近有13万,他们在这里娶回了13万俄罗斯的姑娘回到我们小城村。小城村最好的开宝马,最次的开捷达,而且还是最新的捷达,你想想是农民啊。

  农村题材走向国际,因为我崇拜名导的作品,我让崇拜我的一个演员说我认识谁谁,我就想跟谁合作,我说你可以跟他讲,看剧本,看完剧本以后,协议那边稿酬多少让他看,酬金多少我给他多少,我等啊等,没音讯,我真的等了半年,六个月。阎学进给你带了一个本子,《俄罗斯姑娘在小城》,我这一顿崇拜啊,我后来太失落了。

  我感谢艺委会给我今天这么一个平台,我真心的希望艺委会把这些导演,不要光扶持《士兵突击》和《闯关东》,要扶持农村题材电视剧,因为有九亿农民,而且我们的《静静的白桦林》开研讨会的时候那六位农民,他们昨天给我发短信,如果再到《静静的白桦林》去春游,因为那已经成为旅游品牌了,你们听听他们的话、他们的感受,而且东北的大米是胡锦涛吃了,而且大米很好吃。

  王丹彦:

  我们去到东北拍《静静的白桦林》的研讨会,那些农民对这部戏的感情,这一部戏使他们那儿的医疗保险率从80%上到百分之百,有些人都不行医了,看这部戏回到农村医生的医院里面当医生。这一部戏对当地的教化和感召力非常了得,我确实是也很有感受。

  康洪雷:

  刚才李台长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真是让我热血沸腾。我在这儿可以跟李台长说,将来我们合作一次会是非常痛快的,而且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一直在寻找农村戏来做,我也想做农村戏。因为我跟你的观点非常相似,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到今天为止有着很深的农耕文明,而且这种农耕文明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思想的很深的体系对我们今天是有用的,谁敢说我们是城里人,谁敢说我们是都市人,中国大陆不是香港。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要追本溯源,老百姓才会看这个东西,才会认识这个东西。刚才李台长说了这么多,我觉得他充满了家国情怀,这一点让我非常钦佩。从这一点说到我们的创作,我从2000年开始独立执导到今天八、九年了,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自己找到的东西,都是我自己愿意拍的东西。那一天有人讲,康洪雷的作品里充满了家国情怀,我听了觉得无上光荣,有这样的评价我一生足以,他的评价我觉得比什么奖都好使。

  军事题材创作,我不是军人,但是我对军人怀着崇敬的心情,为什么?不知道,可能是我父辈是军人。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每次过中南海的新华门,每次路过那儿就忍不住,我几次试验自己,就看战士挺挺地立在那里,我就有一种眼泪忍不住的就想流下来。前天晚上我看新闻,天安门广场晚上的仪仗队彩排,在小雨中,我们的仪仗队员默默无声的走过,我忍不住的眼泪往下掉。 为什么?我老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后来我想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新中国当时薇薇写这篇小说《最可爱的人》,那么多人在读,给我们那么多人的鼓舞,一天天往前走。今天的新中国有没有最可爱的人,我相信一定有,一定是有的。所以,我拍摄军事题材不多,从《士兵突击》,包括最近拍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是属于军事题材,其实不多,但是我始终遵循两点,拍军事题材,第一点一定要告诉大家,这是一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不容玷污,这是一个铁律。第二点,这个钢铁长城上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我记得禅宗也写过,他说生命本无意义,你给他就有意义。那么给他什么,给什么,给生命什么,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也在别的场合里讲过,我说看一个社会,看一个民族,看一个个人的问题、缺点易如反掌,我觉得那不是能力,看一个民族、国家,看一个个人的优势是需要考量我们的胆量,考量我们的肚量,考量我们的胸怀,我愿意做后者,其实挺难的,但是我愿意做。那么带着这样的创作的我不知道哲学思想还是美学思想,我们进入到每一个戏的创作。这种东西带着这样强烈的色彩在我的戏里,可能大家能看得到。其实这就是给他注入了一些人文情怀也好,对生命的尊重也好,可能有这样的东西让大家看完以后,忽然有一种特别温柔、特别柔软的东西,比如说《士兵突击》的许三多,作为一个当兵的,你练什么,说得俗一点,不就是练杀人吗,你到特种兵练的更是杀人的本领,无论是用各种方式就是杀人。这个没有问题,当他真正杀了人以后他崩溃了,他的防线坍塌了。可能不可能?按照过去的创作,怎么可能,一个解放军战士杀了人还能坍塌了,这是什么道理,但是同志们坐下来静静的想一想,当你面对一个生命,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当一个生命在你面前被你放倒以后,我相信你的心里不是高兴的。那么这个东西就会引起大家真正的反思,生命在我们面前,我们能这样吗?能高举着大刀砍下去以后,我还是自豪的说我杀了仨、我杀了五个,我觉得今天的创作不能这样。

  包括前一段时间关于汽车的肇事案是枪毙还是无期徒刑,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值得探讨的。所以我觉得军事题材,我们观众看的是什么,我觉得不是看什么宏大的场面,什么高科技的武器,没有用,你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比武器比得过美国吗,比得过F22吗,比得过雷达系统吗,比不了,我们可以比的是精神,精神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中国的古老的传统文化,来自于“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所以这个东西是可怕的,这个东西同时也是强大的,这个东西同时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管里都在流淌,谁说我们不流淌,谁说我们不爱自己的家乡,谁说我们不爱自己的父母,谁说我们不爱自己的亲人,这里面都有这种因素在里面。那么,把这些因素附加在一个作品当中,怎么不会赢得一些观众,最起码它赢得了我自己。

  有人问我,创作怎么样考虑观众,考虑观众的收视,我说我自己就是观众,你肯定是观众啊。就像一个出示儿歌,怎么能众口同调呢,肯定是众口难调。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提高自己的厨艺,把鱼香肉丝做得最好。同样是鱼香肉丝,你的鱼香肉丝最好,咸甜正好,色彩最好,比例做得最好,就来吃你的鱼香肉丝。所以我觉得创作没有特别让大家觉得新奇特,我觉得就是用心去感受。在每一个作品当中,每一个题材当中,你是不是感动了你,你觉得是不是有一种精神的骨头在里里头,这个东西值钱不值钱,你觉得值钱就干吧。从《青衣》,到《民工》,到《有泪静静流》,到《一针见血》,到《士兵突击》到《我的团长我的团》,我都是遵循这么一种创作方式来做,没有过多的考虑什么南方片、北方片。

  其实我在创作当中一直在受着制片人的抵触。当时我拍《岁月》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支持我拍,现在是什么年代了,2000年了,黄棉袄黄棉裤、黑棉袄黑棉裤,还有人看吗?不行了。我说我一定拍一个黄棉袄黄棉裤给你看看,它是行的。拍出来以后,某个大台领导跟我说这个戏里没有故事,哪有故事啊,我说什么是故事,故事必须要有冲突,敌我双方,两个不同的政见。所以我有时候就觉得我们进入了一个八股式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惯性被紧紧牵制的一个时代。所以我老说,我们真的要离开这个地方到远处再走一走躲一躲,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直按照惯性思维在往前走,我们很容易形成惯性。我们经常接触一些传媒的娱乐媒体的小年轻的记者,他们提出的观点问题就跟80岁提出来似的,我老说你们这么年轻就按照这么一个一成不变的惯性往前来看问题,那你们以后怎么办,艺术创作贵在创新,出新、创新。你们都这么想问题,一成不变,拿一个观点看问题,这么年轻以后怎么办。所以我们的创作,怎么说呢,后来我总结一点,向自己开炮,向别人开炮没有用,就向自己开炮,每天跟自己说,每天跟自己过不去。我创作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创作剧本,失眠、焦躁、骂人,把编剧赶跑,又请人家回来,有的编剧跟我说你赶紧再请个人吧,我是弹尽粮绝了,我还要接着让他再来创作。开拍是我最快乐的事情,说明天早上开拍,我今天晚上睡得那才香呢。开拍就是盖房子,一切材料准备好了,按照图纸就盖吧,偏颇不了,就是盖房子。但是盖房子之前的材料准备,水泥标号,什么样的窗户,按照什么样的图纸,未来这个光从那边进来,包括风水、五行都得考虑,真要盖的时候,那是一个愉快的工作。

  其次,我觉得后期制作对一个导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后期制作恰恰是我们搞艺术的,我们所做的搞艺术的时候来了,那种快乐、那种创作,那种把故事编过来导过去,反反复复的结构它,那是一个极其愉快的过程,又把音乐加进去,又把旁白加进去,又把动效加进去,让一个生命力不太强的故事,随着这些东西越来越强、立体,越来越让你着迷。所以我觉得后期制作对一个导演很重要。所以我希望每一个制片人一定要让导演做后期,一定不能说光技术人员做后期,一定要让导演做后期,因为这个后期是他知道的,他知道这个内装修应该怎么装,应该把花放在哪儿,应该把沙发放在哪儿,应该把名画搁在哪儿,把赝品放在哪儿。

  所以我的每一个戏、每一个创作,我觉得都是向自己说“不”的一个过程。如果老是对自己按照经验去创作,我觉得三天两天就成了一个匠人了,生命里还有什么生命力,还有什么残破之美,我不认为里边的幼稚之处是让大家看出,好像是不应该的,我觉得艺术一定有它的残破之美,因为是你的能力和极限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什么问题都可以撒谎,什么行业都可以撒谎,就这个行业撒不了谎。不信你做一个电视剧,你是一个内心狭隘的人拍一个波澜壮阔的戏,你看吧,肯定某个地方会露怯。我们总结到今天,剧若其人,那你的思想、爱好、美学好恶,包括你对社会的认知、对人的相信、对社会的相信,都在你的作品里显现无遗。你做一个你不相信的东西,会有人相信吗?肯定不会有人相信。

  对创作者来说,每一天都在学习,每一天都在如履薄冰的在前进,同时每一天也在获得快乐,创作的快乐,这样交替地往前走是艺术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享受和快乐。说到27届“飞天奖”,与我们今天电视剧的发展那么吻合,那样的大气磅礴的开幕式,让我们这些获奖人员从红地毯上走上去,那些美女在身边围绕着你,整个的气氛、灯光让你觉得你特别自豪,你为你的工作自豪。本来想做生意,通过这个明天接着干电视剧,没关系,有多少苦,值得,28届等着你呢,真的是这样。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谢谢大家。

  王丹彦:

  谢谢康导发自肺腑中肯的感言,也是我们共同分享的智慧之果。

  安建:

  感谢艺委会有这么一个机会,跟这么优秀的制作人、导演、同行进行交流。

  上来之前还不知道说什么,但是我觉得一定要说,李台的几句话让我觉得有话说了,没想到来了给臊了一下,但是确实是这样,剧本没有看,当时正在拍戏,非常忙,这件事情的发生我是有责任的。不光是他,我相信很多的导演心里都有农村戏的情结,您说得非常好,我的祖辈、我的父亲,很多城市人谁敢说自己纯粹是城市人,我的父亲不仅仅是贫农,是雇农,一分地都没有,我也是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后代,所以都有这种情结,都希望有一天有这么一个机会,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视角,这是一种最大的欣慰。农村戏如果有一天还找到我,我一定拍,向你道歉。

  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27届“飞天奖”评选,很多同行都有非常多的感触,在这里见了非常多的老朋友、很多的前辈,而且也是终身成就的艺术家给了我们一个前进的方向。昨天李雪健代表电视界有一个宣言,里面有一句话我记住了,“这一个电视剧的黄金时代”,它有很多硬性的评价指标,我没拍多少好戏,但是我从业的时间非常长,我做导演已经有15个年头,看到这个行业的兴旺发达。无论从制作质量、制作水准,数量不能代表问题的,我觉得是质量,都是贡献。27届“飞天奖”之所以精彩纷呈,争夺得如此激烈,我觉得是电视界拿出的一个答案。如果27届不如26届,26届不如25届,下一次我们应该到鸟巢去,我觉得非常好,非常自豪。

  从创作的方面讲,我想说自己的一点感受。不要说得作品那么具体,最大的感受,我从这一次获奖的片子里面,觉得不仅仅是电视人的共同思考,它也带有了一个当代中国的文化诉求。有一句话,搞电视剧的人都耿耿于怀,比如电视剧是快餐文化,如何如何。我记得90年代初,我在电视剧进修的时候,当时有很多新的思潮,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他说一百年后我们给这个时代留下的艺术是什么,他的结论是广告。如果上一个世纪前80年给这个时代留下的艺术是电影,80年后留下的,我相信会给电视剧一个公正的评价,我也希望文学界还把电视剧当做快餐文化的,快餐文化又怎么了,快餐文化也有好吃也有不好吃的,也有口味独特的。今年的27届“飞天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电视剧这种影响力对普通老百姓文化的影响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样式可以拿出来比拟的。从业者的角度,我觉得自豪。

  另外,我无愧于这个时代,我从这个奖里看到的感受,第一是主题和思想性的深度开掘和决策上,我觉得会遇到很大的问题,第一是图解的东西越来越少,粉饰的东西越来越少,发自内心的充满着时代的激情,充满着创作者个人趣味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它给我们当前的时代的主流话语或者时代精神如此地相吻合,比如极端的例子,康洪雷执导的《士兵突击》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特别是像《潜伏》对信仰的追求,这都是我们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匮乏的,特别是通过意志而极致化了,这是在我们艺术创作中非常少见的。我相信有了这样一个开头,我在未来的几年当中从不同的视角、题材也能达成这样一个东西。在这一届“飞天奖”上我看到了这样的作品,仅仅是两部,包括《闯关东》都在这一方面给我们一个极大的启示,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很大的启发。

  同时,“飞天奖”在电视剧的开拓上,做到了不是一句空话,它在表达的诉求上面说了两句含义:第一,我们真正看到了如此丰富的作品,虽然现在的获奖量上跟入围的作品,我听到在三万集,最后有180多部是申报,最后呈现的已有获奖作品当中的题材丰富,涉猎广泛,我们往前翻一翻就知道了。在一段时期大家一窝蜂似的,大家非常幼稚的创作被改变了,至少从27届“飞天奖”我看到了。

  另外,来自创作的自觉性和媒体,和目前我们播出形态的媒体人,包括我们主管机构,包括我们的艺委会这种思想和氛围的宽松所协调的,这里面受益的有很多,包括我做的《北风那个吹》,它也是属于题材多样化。真正的电视剧的繁荣,我自己理解恰恰是刚才我所指的方面上,在真正的主题和思想上有了一种时代的精神、个人的需求预这个时代的话语能够达成一个契合,这种契合,我们不再看到的是图解。为什么网上有这么多的年轻人会去追逐,它有如此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就是因为它与本身的诉求达成了一致,觉得这样的力量是非常一致的,我相信在未来主题性的深挖上,在未来的一两年中和下届的评奖当中一定会走得更远,这是电视剧创作的一种进步。

  题材多样化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在此时此地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作为导演,我经常看到来寻求合作拍戏的人做的选择,我看到非常多的好剧,这是原来在苦恼的事情,现在这个格局也在改变。今天有个意外的收获,向李台,我也表示态度,如果李台觉得合适,我一定尽全力和李台创作一个农村戏,谢谢各位。

  王丹彦:

  安建导演从宏观的“飞天奖”的情况下谈了很精辟的内心感受,我也感受到时代精神和我们内心非常契合,可喜可贺,而且有强大力量的,我们相信这种契合会创作出更好,更多的精品。

  马维干:

  首先感谢电视艺委会,感谢“飞天奖”奖评委,这次八一电影制片厂好几部作品都得了奖。在“飞天奖”评比中,八一厂几部电视剧,像《士兵突击》、《周恩来在重庆》、《战争目光》、《我是太阳》,这几部作品分别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感谢对电视剧的厚爱,也感谢在座新闻媒体和全国电视代和电视机构对我们八一厂的电视剧的支持。

  康洪雷的发言对《士兵突击》说了很多,《士兵突击》这次在“飞天奖”中得了一等奖,而且得了优秀导演奖。《士兵突击》在全国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响,特别是在“飞天奖”中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有几个好:第一,编剧好,兰小龙是编了很好的故事,兰小龙是一个学生,到我们部队文艺团体当编剧,他下部队的时候,昨天大家都看到了兰小龙,他穿了军装,在连队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兰小龙是专业编剧,也不知道他是创作人员,就让他当了一个兵,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跟部队的战士打成一片,所以《士兵突击》创作出来是一个很好的编剧。再一个是很好的制片人,八一厂制片部的张先主任很好地发现了这个题材,发现了这个本子,而且组织了一个很好的班子。第三就是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导演,他对军事题材的痴迷和热爱,他拍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他对军事题材这种痴迷和热爱,而且康洪雷拍军事题材电视剧非常有激情。第四,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这个片子是八一厂和华谊兄弟公司、成都军区电视艺术中心和云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第五,有一个很好的演员,演员就是王宝强,这个《士兵突击》确实得益于王宝强的精彩表现,没有他这个电视剧就没有这么出色,这么好看。第六,播出的效果非常好,这部剧在全国播的时候没有很大的宣传力度,没有很好的炒作、宣传,是从网上观众逐渐炒起来,逐渐热起来的,互相传播,好起来的。

  这届“飞天奖”不仅仅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创作的丰收,也是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大丰收。说到军事题材电视剧,不仅仅是八一厂和军事题材电视剧制作单位拍的军事题材,包括各省市电视台、各个文化公司拍的和军事有关的电视剧。这次一共有13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在“飞天奖”中得了奖,刚才李台在呼吁农村题材电视剧,我现在也呼吁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除了《士兵突击》得了一等奖以外,八一厂和重庆合作的《周恩来在重庆》也获得一等奖,另外《战争目光》、《井冈山》也获得二等奖,《我是太阳》获得了三等奖,《旗舰》、《红梅花开》获得了提名奖,13部电视剧在这次“飞天奖”中占的比例非常大,获得了骄人的成就,是我们军队和地方电视剧制作单位和制作者,对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集体荣耀。

  “飞天奖”是专家奖,是政府奖,在这个大的平台上,军事题材电视剧一直是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我参加过很多次飞天奖的评奖,军事题材电视剧在2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乘着“飞天奖”强有力的翅膀,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才得以起飞、翱翔。追溯“飞天奖”发展的历史,最近要开“飞天奖”创作研讨会,我查了一下27届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大概前12、13届军事题材在“飞天奖”整个评奖中参评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获奖的奖项也不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比较多,而且都是中篇、短篇电视剧。到上个世纪90年代,1992年、1993年以后,军事题材电视剧出了很多,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获奖的数量多了,奖项也高,从长篇电视剧《潮起潮落》、《血证》得到了二等奖以后,军事题材电视剧逐渐走向成熟,成长起来。接着就是《和平年代》获得了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为什么特别强调了一下长篇电视剧,因为获得这么高的奖项,说明军事题材电视剧在整个创作是走向了成熟,成长起来了。其后像中篇的《豫中之战》、《大漠丰碑》都获得了一等奖,还有像情感的守望获得了一等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突出重围》为开端,接着就是像《女子特警队》、《波涛汹涌》、《DA师》、《壮志凌云》、《激情燃烧的岁月》,包括《长征》、《延安颂》这几部作品,军事题材的获奖数量一般总数都超过了十部,第26届军事题材电视剧飞天奖中占了12部,这一届占了13部,而且还获得的奖项都非常高。26届的时候,《亮剑》和《八路军》也都获得了一等奖,这次《士兵突击》和《周恩来在重庆》也获得了一等奖。许多军事题材电视剧都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热议,比如说《士兵突击》、《亮剑》这些优秀的电视剧。

  军事题材电视剧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受到了各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特别是广大观众的欢迎,获得了诸多的奖项。分析起来,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大力宣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自觉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士气,弘扬社会正气。这些军事题材电视剧都在塑造着英雄,这和我们整个时代呼唤英雄是一致的,可能是大家看了太多的风花雪月,都想看看中国军人这样的硬汉。每个人都有英雄的情结,都崇拜英雄,就像我们特别是男同志,我们小时候都喜欢玩战争游戏,都喜欢打仗,小时候都喜欢有一个木头手枪。也都渴望了解我们的军人生活,走入军人世界。现在的军人迷和军事发烧友非常多,在网上军迷就有数以百万计。国内的一些军事网站的页面浏览量已经达到几百万,加上现役军人、退伍军人、转业军人加上军人家属,这个观众群体是非常大的群体,所以军事题材一直受到大家的欢迎。

  第二,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在这么多年一直积极的配合重大节庆日的活动,对革命战争历史进行了新的开掘、挖掘和开拓,大家觉得重大节庆日说我们老是跟着重大的活动走,实际上重大的节庆日是对军事题材的创作,对整个电视剧的文学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重大的节庆日,像去年的建军八十周年,今年的建国六十周年,这些重大的节庆日,应该说都是军事题材创作的非常好的契机。《长征》、《延安颂》、《八路军》、《雄关漫道》,包括去年的《井冈山》,包括现在正在播放的《解放》,这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都是为了纪念一个重要的节庆日去努力打造的鸿篇巨志。

  这些重大革命现实题材的战争片,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从开始到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进步,这个进步在于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包括战争题材的作品的电视剧,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大事件的过程,比较注重事件的过程和战争的进展过程,现在越来越走向人物的塑造,不管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间的领袖人物的塑造和高级将领的塑造,以及普通士兵的塑造,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注重了人物塑造。

  第三个特点,这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贴近部队的实际,反映部队的现实生活,跟踪军队的发展。这些年军事题材电视剧、现实题材的创作的成就非常突出,这一二十年军事题材电视剧,可以说是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陆军和各个军兵种,各个部队,包括我们的通信部队、医疗部队、文艺专业的等等专业部队,还有我们的武警部队的现实生活都得到了全面的反映。《突出重围》、《DA师》、《战争目光》对军事变革、军事训练表现得非常前卫,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部队的现实。为什么写部队这种现实题材的作品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我刚才讲了,可能是我们的观众非常迫切地想了解我们的部队,了解我们的官兵,想感受一下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军人,因为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军人是比较陌生的、比较神秘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直线加方块,在绿色的军营里面。很多观众想在电视上、在电影上、在我们的荧屏上看看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到了什么程度,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普通的老百姓能不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护卫下能够安安宁宁的生活,很多电视剧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回答和贡献。

  第四,着重塑造军人的形象,以鲜明的人物个性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电视剧还是要靠故事吸引人,靠任务形象感染人,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在人物塑造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长篇的人物画廊,《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激情燃烧岁月》中的石光荣和《亮剑》里的李云龙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二十多年的人物创作上有几次大的进步。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那个时候对越反内战刚刚结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也刚刚开始,而且那一段时间号召军队要忍耐,军队的吃苦奉献、他们的生活条件、装备条件以及他们的待遇确实比较低,军队那时候要忍耐,所以那个时候,80年代和90年代初军事题材的作品塑造的军人形象更多的是呼唤理解,军人很辛苦,在无私奉献,在呼唤整个社会的理解,呼唤观众的认同。到了90年代的中后期,特别是像《和平年代》以后,《和平年代》塑造了秦子雄职业军人的形象,我当兵就是我的职业,就像警察、公安,就像我们的环卫工人,和我们的工人、农民一样,是一个职业,吃苦奉献,在边防站岗是我的职业,我要尽职尽责去做好我的职业,这是对我们80年代的电视剧是一个大的进步。到了21世纪,就是近期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像许三多、李云龙,像石光荣的这些形象又是一个大的飞跃,他们不仅仅是呼唤理解,也不仅仅是说我们是一个职业军人,而是骨子里和血液里都是军人,他的一言一行,所有的行动轨迹,他的人物性格,所有的东西都是感觉他在骨子里、血液里面都是流淌着军人的血。

  第五,军事题材电视剧在这么多年,特别是获“飞天奖”的这些优秀军事题材电视剧,努力追求题材风格的多样化。整个军事题材电视剧是一个大的堡垒,看上去像是一个绿色的阵营,而在整个军事题材电视剧里面,我们怎么把它做得更丰富多彩,更多样化一些。这么多年特别是像今年13部的电视剧作品中,既有革命战争历史剧片,也有一些历史战争的小插曲,既有海军、空军,也有陆军和武警部队的,既有表现我们军事演习、军事训练的和部队现实题材的这些作品,也有青春的、励志的。特别是像这几年出来的《炊事班的故事》、《卫生队的故事》之类的喜剧,特别受部队官兵的欢迎。

  我简单把军事题材电视剧做了一个总结,一个简单的分析吧。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在“飞天奖”这一个强有力的翅膀下,在大的平台下,军事题材得以起飞、得以翱翔,下一步军事题材的创作还要借助“飞天奖”这个平台,去努力打造我们更多的精品。

  在下面几个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第一,军事题材电视剧如何创新、如何在开拓新的领域进一步表现,把我们军事题材,特别是精神层面的提炼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第二,不要跟风,不要雷同,不要一个题材上来以后,一窝蜂的就都去拍同一类的作品。

  第三,还要塑造人物,在塑造人物上面有一个感受,现在像李云龙、石光荣这样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塑造了以后,又出现了另类的英雄,他们身上既有英雄的情结、英雄的素质,同时也有邪的东西,这些在今后军事题材创作上要把握一些度,如果走过了,就不是大家仰慕的英雄了,就不是大家所说的英雄人物、英雄形象了。同时有一些所谓的另类英雄也是我们杜撰的、虚构的,也是一种概念化的产物。

  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准指证。谢谢大家。

  王丹彦:

  谢谢马维干厂长全面给我们描述了近几年军事题材电视剧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主力军的整体发展脉络,从中确实也可以看到,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繁荣、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军事题材富矿的深入多层面的挖掘和探索。实际上现在的军事题材的开拓已经很丰富了,这也给未来新的创新提出了更高难度的挑战,要超越自我、超越现在的成果,确实增加了难度。同样,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其它方面、其它领域也面临相似的问题,需要寻找像刚才几位导演说的、几位编剧说的,能够打动自己的又和时代精神主流文化内涵相契合的这样的东西,既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又能使我们电视剧作为主流文化载体的功能得以很好发挥的类型题材,需要我们更加用心的去探索。

  这次27届“飞天奖”颁奖系列活动到现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大家共同期待未来的28届会有更加精彩的作品奉献给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人民,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宋宋)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