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从一把到一串
艺术是个宽泛的概念,音乐的位置重要而特殊。现代文明社会,音乐无处不在。最初的感知,通过聆听实现。“听”,本身意味着一种参与,这是听众分享创作者和表演者智慧与情感的审美过程。
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初就在打造这把金钥匙。自创始以来就有意识、有目的地突破表演疆域,精准而合理地开发、利用宝贵资源,将参加音乐节演出的国际顶级名团名家请下“神坛”,同音乐学子和普通乐迷零距离地面对面。最早在中央音乐学院会开创大师班,在保利剧院举办一场免费儿童音乐会。一堂大师班,可能就会造就一个乐坛新秀;一场音乐会,可能就会培养一群铁杆粉丝。
王纪宴 |
宓多里 |
郑新文 |
在最初的大师班和儿童音乐会基础上发展成长,第1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公益教育项目,已经做成系列配套工程,从时间跨度到地点分布、从规模范围到艺术含量、从日程密度到推广力度,多而不杂、广而不泛大有同舞台表演分庭抗礼之势。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公益教育项目精心设计安排了5个大项19个场次,现分门别类落点指南。
大师课:古典与现代相交 弦乐与钢琴对话
在公益教育项目中,大师课仍然是出重头戏。只是一戏五折,小提琴和钢琴,戏份很重,是为绝对的主角,有个初来乍到的新面孔,还需细细端详。中国大陆琴童,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的比例最大,主角登场,必受欢迎。
这5堂大师课:10月10日梅兰芳大剧院林昭亮与木村•帕尔克联手“弦乐、钢琴室内乐”;10月13日中山公园音乐堂平卡斯•祖克曼小提琴独领风骚、10月15日换上女主角宓多里的小提琴单出头;10月19日的大轴则是钢琴大师加里•格拉芙曼领衔。最“神秘”的团队是来自美国的“Bang on a Can”,他们将于10月14日亮相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虽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仔细端详,不难发现,5场大师课同属音乐节演出方阵的室内乐板块。用其音乐会冠名形容大师课恰如其分,正是在“乐声絮语”中,既有优雅的“弦键荟萃”,又有陌生的“新锐乐念”。
美籍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上熟悉的座上宾。倒是这位台湾同胞的新伙伴让大多数北京观众感觉他有些面生。乔恩•木村•帕尔克,加拿大籍国际著名钢琴家,学生时代即与奥曼迪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和普列文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而奥曼迪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更是我们熟悉的中美关系“破冰之旅”的伟大的音乐使者。这位1977年马德里索菲娅王后国际钢琴比赛的金牌得主,以其出类拔萃的艺术表现与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皇家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同台献艺,纵横卡内基音乐厅和悉尼歌剧院,并曾多次应邀为伊丽莎白二世、加拿大首相和日本首相演出。我们的音乐学子,可能会满怀好奇听他聊聊辉煌而有趣的经历。
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开辟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课的一方新领地。美国纽约“Bang on a Can”首次登陆中国首都,一定会在这里发现大批新的知音。 “Bang on a Can”在美国风头正劲,他们以首演和主演现代作品著称,其先锋与新锐的乐风,打破古典与流行的界限,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新锐乐念”除了舞台的光彩,更有在交流的魅力。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祖克曼先生大师课,更将革新授课学生选拔形式。任何14 岁以下的琴童,皆可通过网络视频上传,接受网络票选及音乐节艺委会选拔,从而使普通的琴童,也有机会接受大师的悉心指导。另外,所有完成视频上传并完整填写报名表格的参选者,皆可打印一张大师课的观摩票,现场观摩大师课。具体参与方法可登陆北京国际音乐节官方网站(www.BMF.org.cn)查询。此次网络甄选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公益教育活动中的一次创新,也是音乐节为了能让更多爱乐者参与,实现真正音乐普及教育的又一力举。
音乐会:公益与校园相望 鼓乐与人声和鸣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儿童音乐会和民乐音乐会,多年来为北京观众们带来了许多欢乐。今年更是注入了全新的元素,实现了新的扩充与调整。两场公益音乐会和两场校园音乐会,将统一列在公益教育项目“普及音乐会”名义下。前者放在东北二环人气旺盛的保利剧院,后者安置西北四环学子云集的北京大学,两处场所隔城相望。正如艺术总监余隆先生所说,越是普及的必须越是高级。这就像婴儿食品,绿色食品,必须保证最优质量。如果认为普及就可以凑合敷衍,那就会贻误后代。
两场公益音乐会,10月17日的“乐趣畅游”BMF儿童音乐会,仍然安排在条件优越的保利剧院。这场令孩子和家长翘首以待的演出,既保证艺术的高水准,又提供听赏的趣味性。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大提琴家朱亦兵率张颖、李金灿等7位弟子,用精彩的演奏加生动的讲解,向免费入场的小听众献上罗西尼、李斯特、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作品,在小朋友中
最有人缘的CCTV主持人刘纯燕,还将现场讲解托马斯•米弗内《泰迪熊与动物们》,一定是绘声绘色妙趣横生;10月26日的“情怀华夏”绛州鼓乐专场音乐会,将再现绛州鼓乐威震世界的雄风英姿。绛州鼓乐是山西省迄今走得最远,打得最响的文化品牌,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传统艺术与市场完美结合的典范,曾受赞誉具有“龙腾虎跃般的强大生命力”,“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血脉贲张的感情世界中,从威武豪放、深沉激越的鼓声中领悟生命的搏动和人性的奔放”。这场民族音乐会与儿童音乐会一样,将为观众提供免费门票。
两场校园音乐会,10月21日和28日在北京大学上演。德国Klang Verwaltung乐团与合唱团以“海顿合唱精选片段与讲解”先声夺人。伊诺克•Z•古登伯格的指挥和讲解,是为海顿合唱经典《纳尔逊弥撒》、《四季》、《创世纪》正式公演的“预热”暖场。这几部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合唱经典,在国内很少有现场聆听的机会。北大的青年学子将成为最早聆听福音“初啼”的幸运者,而这些旷世杰作将带给他们灵魂的触动与精神的升华,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艺术审美的体验经历。
艺术讲堂:海顿与莎翁相遇 音乐与文学互动
四处课堂 从最早面向音乐专业院校学生的大师班,到去年新开辟的“艺术讲堂”,从讲堂地点到主讲嘉宾,音乐节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今年艺术讲堂的五堂课分别安排在朝阳区小剧场、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大学;王纪宴、李六乙、费菁、郑新文、大卫•卡西尔、刘雪枫,六位主讲嘉宾堪称最高级别的音乐爱好者,而在音乐圈外自己的领域也都术有专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赤诚情感与深度研究,应该会产生区别于一般音乐家讲解的理想效果。
五场大课《演奏家的表演和人格魅力》《当代音乐与多元文化》《金融危机中的音乐生存》《莎士比亚与威尔第歌剧》《“海顿爸爸”的清唱剧与弥撒曲》只要看看艺术讲堂的主题内容,兴趣和热情便会油然而生。这些讲堂内容,突破音乐本体的局限,将以更具广度与深度的人文观照,解读音乐中的文化密码。因为主讲嘉宾的身份、职业,他们所选取的角度和侧重的方位,独特而新颖,他们的语言和表情,更贴近普通爱乐者,将更具亲和力与说服力。
在国际社会通行的音乐会导赏,引入北京国际音乐节后效果喜人。本届的21场演出,安排了5次音乐会导赏。
威尔第歌剧《麦克白》是第一次推上北京舞台,同时也是该剧在亚洲大陆的处女秀,芬兰萨沃林纳歌剧节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指挥家雅利•海迈莱宁在演出前担任讲解,相信会带给北京的歌剧爱好者新鲜而丰美的收获;俄罗斯血统的阿什肯纳齐讲解音乐中的“俄罗斯魂”,更是独具权威性,他与悉尼交响乐团的合作也会成为一个受关注的话题;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新客人纽约“Bang on a Can”,将在音乐会前提早给出一个答案,他们这次带来的7部作品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内地首演,借助语言走进“新锐乐念”,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因听觉生疏造成的审美障碍;北京观众对莎拉•张的演奏已经很熟悉了,而她和第一次来访的英国“田野里的圣马丁”乐团合作,肯定会产生引人入胜的新意;10月24日,伊诺克•Z•古登伯格在保利剧院指挥演出海顿《创世纪》之前的导赏,将为“纪念海顿爸爸”升华主题见证经典。
总之,第1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公益教育项目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引动音乐爱好者更高的关注与期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