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君不解:电视剧《孔子》为什么要请一韩国艺人李贞贤来演南子?要我猜,“初衷”不外乎两个:要么就是某主创从某野史上看来半篇轶文,认定南子具有高丽血统,三弯两绕找到了李贞贤——天知道他引的是哪本野史,看的又是哪篇轶文;要么就是某君拍脑袋拍来的“馊主意”,经主创、投资人层层认定,终成“不二良方”。无论“动机”在哪儿,都挺玄乎!
相对来说,前者还有一定历史依据。毕竟,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进化史,也是一部多民族的融合史。有专家能考证出李白是一西域猛汉,难保不会有伪专家给南子考证成一高丽佳人。且不说,《孔子》本身就是一电视剧,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戏说了。至于如何联系上李贞贤,那更简单,只要你认识三位以上的“圈内人”,就可以找到90%“贵圈人”的电话。
而后者则更具操作意义。多少大楼、桥梁、花园、壁画,就是因为一位办事员无意中的“一嘀咕”——要是在这建一××就好了,最终破土动工的。在管理学上,这叫“最笨的人做最重要的决定”,通俗点说就是“员工替老板拍板”。我只是这么瞎琢磨啊,毫无事实依据啊,没准电视剧《孔子》剧组,就是这么请来的李贞贤:
剧组主创正闹哄哄地开会,商量着找谁演南子合适,诸骨干唾沫横飞、相持不下,最离谱的提议甚至扯到了斯特里普,就因为她老人家演技好。此时,一位茶水小弟弱弱一句“何不试试李贞贤”令主创们茅塞顿开:李贞贤,东方面孔,名气够大,价钱也实惠,没怎么拍过戏,应该也不挑,再加上咱们一忽悠“高成本、大制作、巨星阵容”,包她晕……
于是乎,此会接下来的议题只剩一项内容:如何“落实”李贞贤。各主创发挥聪明才智,遂把李贞贤包装成了“南子”的不二人选。上报导演,导演签一“拟同意,请×总阅”;上报制片,制片签一“拟同意,请×总阅”;上报投资方,“×总”欣然签下“同意”二字……
直到有一天,“无知者”冒出一句“李贞贤演南子很别扭”时,导演、制片、“×总”方觉不妥,但李贞贤此时已然上路……既然“×总”不能错,那么制片、导演也就通通正确,甚至茶水小弟也不能大错,唯一能大错乃至特错的人是李贞贤——谁让你的名字,在那热火朝天的尖峰时刻,如此“冒失”地钻进了茶水小弟的脑瓜子里呢?
真是难为了李贞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