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马兰花》:这样的大片十年出一个

2009年07月21日15:1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搜狐娱乐讯 京沪两地举行了教育、电影等方面的学术专家、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动画片《马兰花》研讨会。

  汪天云(上影集团副总裁):《马兰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经典

  《马兰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经典,跟我们同龄成长。

《马兰花》舞台剧一直是一个传统的保留剧目,经久不衰,原作者任德耀先生已经去世了,他的夫人陆晋三在动画片《马兰花》上海首映时来了,她很高兴这个片子能够打造成这样。首先是故事新编,现在的整个故事已经跃过了原来的传统的故事的框架,放到一个人类的环境、生态、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大环境当中展开。周总理当年看《马兰花》时曾讲过话,说这个老猫将来可以变好,因此新编动画片修正了原著中把老猫摔死的情节,新设了一个藤妖,这个妖是带有现在的一种邪恶势力,主要想把人类的意识放进去,就是说人类真善美是和环境成长,如果缺少真善美互动山水就可能枯萎,人们就可能失去颜色,这个戏实际上这点做的不够。同时,又增加了很多动物,也是根据我们中国的金丝猴啊,羚羊啊,那个八喜也是研究半天,实际上是鹦鹉和喜鹊的混合体。包括它们戴的耳环、花环这些东西都做了很多研究,讨论了一年半。这次的音乐还是做了一些创意,歌是请了台湾的歌手,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著名摇滚音乐大师昆西琼斯看了《马兰花》,因为吴克群唱了一首歌,他说很喜欢东方歌的情景。结果没想到唱的人就是吴先生本人,他以为这个歌作词作曲年龄比较大,他已经八十岁了,吴克群听了以后非常激动。配音我们也做了大胆尝试,主要是考虑市场效益和更多的人喜欢谁的声音。包括结尾,有人觉得这个结尾很美好很干净,也有人觉得这个结尾太突然。我们开了很多座谈会,都是请一些家长、孩子、老师,观众比较多,众说纷纭,现在总体还是喜欢,特别是小孩,他们笑比我们多得多,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东西。

  曹小卉(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这样的大片十年出一个

  《宝莲灯》是国庆50周年电影局推荐的优秀影片,一晃10年过去了,《马兰花》是60周年的优秀影片,但是这样的大片十年出一个,对于中国动画对于中国动画观众来说应该说都不是特别的事儿,而上海美影有这个能力,从《马兰花》我们看上海美影承接了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优良创作作风,和对于民族动画的关注,最难得的是以美日动画为主的外国动画对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提下,他们坚持了自己的道路,从《大闹天宫》一直到《宝莲灯》等更多小片子看到这么一个传统:他们始终坚持民族动画,同时我注意到他们这个民族动画是有发展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现代动画。现场有很多小观众对这个影片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现代语言,有一些作为我这个年龄来说,或者是以电影学院老师身份来说是很回避的,他说可持续发展,但是小孩跟着乐,像我们会注意这种政治性的语言,不会随便用,但是他们按照相声、小品语系说小孩也能接受,这类语言不是特指这句话了。另外也掌握了国外动画片的法宝就是时尚性。我在电影学院当老师,更注意这些学生对于形象的美是非常注意的,这种美跟我们那个年代是有差别的,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现代化意义。小孩追求很多美的东西我们认为也许不唯美,但是很时尚,这是美日动画片吸引小孩的很重要的因素。上海美影做的片子有两点明确:第一注重青少年观众,第二注重市场。所以我觉得他们承接传统的同时也有了很多新观念和创作技巧,以及策划、营销等等,这个片子我曾经跟他们副厂长聊过好几次,觉得这是很好的题材,但是像他们这么大胆的改编确实出人意料,这里去掉了敌我矛盾的因素,像藤妖都没有完全赶尽杀绝。我也同意有些专家说的,这些也许过于深刻,或者是比较复杂的东西,其实影片以后还可以去掉一些,我觉得刚才有些专家说的挺好,比较唯美,包括声音、画面等等,一个是继承上海的传统,另外我认为是有发展的。从我个人评价来说,我认为比《宝莲灯》确实好,《宝莲灯》是青黄不接的时代,也就是中国动画退出影院转进电视的时候,这个动画打了强心针,但是不能说有多高成就,只是承接了一个环节。但是《马兰花》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道路。其实我们看看历史,迪斯尼去世了以后有20年的整顿,按中国的话说石一个改革的时期。《宝莲灯》我觉得现在应该是成绩,《马兰花》突出重围已经找到了一个确定的方向,而且坚持了对于民族动画的重视。

  赵葆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剧作家):《马兰花》吸纳了中国元素

  上海美影在创作状态上非常有文化智慧,首先立足给孩子们看,同时又不单纯是给孩子们看,如果放在儿童电影、动漫电影仅仅给孩子们看,创作上就会产生误区,日本动漫产业也不会在亚洲经济危机时就趁势而起,因为它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最重要的是《马兰花》吸纳了中国元素,实际上承载了最经典的,也是最单纯的审美元素—真善美;也承载了我们最传统的,最经典的道德理念,也是真善美。另外吸纳中国元素,无论是动物的设计还是人的设计,这样一种文化元素和我中华文化内涵是非常统一的,叙事手段非常通俗,孩子们可以看真善美,孩子们可以看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一种和谐哲学。这个作品在市场的行走,既让孩子们乐于观赏,也让成人们快乐接受。该片在技术上,在民族理念,民族形式的表达上更趋于成熟,这就是中国元素,民族元素。三维动画和二维的构建结合统一非常好,特别是主要人物都是两维,而且特别传神。而三维,树妖的出现使三维达到了强势,奇观效应。另外,这个故事承载的空间环境是一种超现实,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承载着真善美道德环境,这样的美轮美奂,空间环境的构建特别好,这都是上海美影艺术工作者对中国动漫的呈现。《马兰花》在中国动漫创作上应该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是重塑经典,重新书写经典,或者不能因为它是重塑的表达,而忽略他艺术上创新价值。影院动画片《马兰花》借用经典,是因为经典是经过了长久的时间考验,对艺术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文学经典上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拉动动漫电影做成一个产业。

  《马兰花》:国产动画片的一个地标

  说到美国的动画片,毫无疑问会点到《唐老鸭与米老鼠》,说到日本动画片,就不能不提到《铁臂阿童木》,从《唐老鸭与米老鼠》,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幽默、智慧,从《铁臂阿童木》,可以读到日本人顽强、勇敢,别看是一部小小的动画片,其实从一定意义上,动画片塑造的动漫形象可以潜在地预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

  我一直在想属于中国人的动画片,《大闹天空》、《三个和尚》、《宝莲灯》等都是国产动画片的代表作,但是这些作品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动漫形象都只能代表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局部,不具备典型性。因此,中国动画片一直以来缺乏像《唐老鸭与米老鼠》、《铁臂阿童木》式的作品,也就是国产动画片缺少一个坐标式的作品。

  五十年的中国文化品牌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大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句源自童话《马兰花》的经典童谣,曾经伴随着许多中国孩子的童年,成为他们那一代人儿时最经典的美好回忆。经典儿童剧《马兰花》自一九五六年中国儿童剧院首次公演以来,盛演五十余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该剧已成为儿童心中的“世纪之花”。不少孩子最初对于勤劳勇敢的启蒙,就来自于妈妈外婆在枕边讲述的《马兰花》故事。《马兰花》由任德耀先生改编自同名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的故事,他通过他的作品自始而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向上精神,意气风发地抒发了一种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渴望和理想生活的梦想,他用自己生命的全部为孩子们制造着一个个精神的天堂,守护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迎送着他们无忧无虑的岁月。1956年上演的《马兰花》还培养了方椈芬等四大名旦在内的中国第一代儿童剧演员,1960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首次将《马兰花》搬上了大银幕;而五十年后的今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将故事重新改编,作为向共和国60周年献礼的精神礼品。《马兰花》打造的是一个五十年的中国文化品牌。

  中国动画电影国际化道路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越来越多的欧美动画电影将东方元素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更原汁原味的中国动画电影,也在寻找着一条走向世界的道路。世界著名动画导演雅克—雷米•吉雷尔表示,全新创造的《马兰花》或将成为世界动画界的又一部佳作:“《马兰花》在其以前舞台剧基础上,按照动画片的语汇约定,特别增加的反派藤妖以及各有特色的八喜、胖豪等动画角色与形象,这种创新一定会受到动画观众群的喜爱与追捧。”动画电影《马兰花》在主题、形象、技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革命性创新,是一部故事很中国、造型很民族、音乐很经典、呈现很时尚、人物很丰富的国产动画片,也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的动画版青春时尚剧。《马兰花》推广的是一个五十年的中国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陈青)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