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综艺》:央视新闻变革揭秘 将重归新闻立台

2009年07月15日15:3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娱乐
欧阳夏丹将不再主持《第一时间》

  《新闻联播》的改版空间

  要改变《新闻联播》的面貌必须要有充足的动力。业内普遍认为,《新闻联播》由于承载使命太多,时效、形式和语态的变革可能更为现实

  由于多年始终保持着一种面貌,《新闻联播》只要发生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被极端放大,比如2008年《新闻联播》推出4张新面孔就一度成为业内外热议的话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艾红红说,“为什么一个新闻栏目会一次次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成为媒体的新闻源,成为公众的热点话题,甚至相关意见会一边倒?值得研究。”

  “纵向看,《新闻联播》开播30年来变化挺大的,只是其变化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艾红红在研究中发现,《新闻联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变化最大,从单个播音员变成男女对播,新闻编排先国内后国际,先时政再经济文化,增加《天气预报》,增加栏目开播曲,包括以新闻价值为衡量标准,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放在头条等,这些模式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逐渐探索中形成的,那时《新闻联播》是全国人民获取新闻的最主要的新闻源。

  在取材方面,1982年以前,《新闻联播》连头条首发权都没有,当时受重视的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简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1978年,《新闻联播》6条新闻可以播半个小时,1985年以后单条新闻的取材开始典型,单条新闻的时长也逐渐压缩,在30分钟的节目时长内新闻条数开始增加。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新闻联播》的模式开始相对固定。“八十年代的时候央视和地方台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类型节目的弊端在哪里他们非常清楚,而且那时候列的缺点跟现在丝毫不差。”艾红红表示,虽然《新闻联播》这些年也在一点一点改,但是由于改动的速度远远慢于社会发展的速度,所以给大家感觉跟没改一样。

  那么,《新闻联播》改革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央视内部人员表示,此次改版以新闻为切入点,以“金”标准为目标。“金”代表了节目质量的最好水平、最高标准和最严要求,是全国观众对《新闻联播》的期待,是栏目的自我追求,也将是中央电视台所有节目的标准。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新闻联播》由于承载使命太多,因此它的变化幅度不可能很大。艾红红说:“改革的空间有,但是如果集体记者制度、全国联播制度以及多级审片制度这三个制度不发生变化,《新闻联播》耳目一新的可能性不大。”集体记者制度始于1980年,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国家广电总局的前身)为了让央视做好《新闻联播》,借鉴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集体记者制度,当时规定全国电视台的记者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义务为《新闻联播》提供本省新闻,而地方台本身也愿意上《新闻联播》。全国联播制度带来了强制收视,多级审片制度则让节目形成了固定的运作模式。

  比如对表达方式的处理。新闻学教科书中一直强调要多用实词少用虚词,但《新闻联播》最不能被观众所接受的恰是“亲切友好”、“强烈反响”等惯用修辞的使用。“传播理念过于传统”、“政治价值高于宣传价值”,虽说从业者也清楚这些弊端,但是太多“命题作文”式的宣传任务,加上安全播出至上的原则,让“跟着脚印走”被《新闻联播》员工们视作最稳妥的做法。语态的背后是观念,《新闻联播》的表达方式可以轻松么?

  报业系统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实现分层,《人民日报》等机构将机关报、市场报、都市报等根据不同受众分层建设、管理,要改变《新闻联播》的面貌必须要有充足的动力。有专家表示,如果秉承客观、真实的新闻理念,变宣传思维为新闻思维,正确的舆论导向也会随之出现。具体调整可以让新闻时效性再强一些,为重要的突发事件、国际事件给出应有的位置,在形式上播报方式再活泼一点、亲切一点,在时政新闻中尝试多一些同期声等,至于新闻评论版块,则未必需要在这档节目中出现很多。《新闻联播》若能有这些变化,进步就已不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昊)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