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简称《哈6》)今天零点在中国和北美同步上映。《哈6》启用了因执导《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而备受争议的导演大卫·耶茨。他延续了剑走偏锋的风格,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魔法少年们的感情纠葛,让影片的前半部分犹如一场青春校园故事,引发许多观众的争议,好在导演最后还是回归正题,一场魔法大战被誉为《哈利·波特》系列开拍至今最精彩的戏。
粉丝熬夜看片
在经过2年的等待以及跳票去年圣诞档的失望之后,《哈利·波特》系列的粉丝们终于等来了第六部影片《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不少《哈利·波特》的粉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对原著的剧情已了如指掌,但对于电影最终将如何呈现这些剧情仍旧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因此在《哈6》上映的第一时间都忍不住熬夜来观赏这部影片。
“情感”喧宾夺主
在千呼万唤之后,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们在零点“卷土重来”。虽然在前一集中就备受争议,但导演大卫·耶茨仍坚持剑走偏锋,将原著中一些并不引人关注的情节引申为影片的重要主线之一。与伏地魔的较量以及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生活成为《哈6》的两大情节主线。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小演员们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事实,在影片的前一个半小时中,导演把更多的篇幅放在了哈利·波特及其伙伴们在魔法学校所经历的情感故事,在原著中并不是重点的罗恩和哈利各自的“三角恋”被重点渲染,影片甚至有了校园青春片的味道。魔法和魁地奇比赛成了校园情感戏的催化剂和道具,与伏地魔的较量则成了穿插其中若隐若现的主线情节。
结尾切入正题
在一个半小时的魔法校园喜剧之后,《哈6》才真正切入原著所关注的主题——与伏地魔之间的较量,影片风格也瞬间转变为悲壮的魔法史诗片。魔法学院校长邓布利多的牺牲是原著中最令人震撼的故事情节,连之前“野豁豁”的导演大卫·耶茨也不敢“肆意妄为”,中规中距地以最悲壮的形式和风格送走了无数粉丝爱戴的邓布利多。
影片直到结尾的决战部分才让人依稀有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应该有的感觉。主角们也终于从“成长的烦恼”中走了出来,让观众重新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危险和残酷。
观众争议不断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上映之后引发了比前一部更大的争议。一些粉丝直言不讳地认为,导演大卫·耶茨毁了这部令人翘首期待2年的影片。尤其是哈利·波特和伙伴们的“三角恋”不仅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还令节奏拖沓,让《哈6》失去了原著中所描绘的“神奇”。也有观众认为,导演这样的处理让哈利·波特和伙伴们显得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不过影片最终的魔法大战还是令影迷们心悦诚服,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至今最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戏份。虽然粉丝对于影片和导演争议不断,但大卫·耶茨已经确定将继续执导《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解读
被淡化的三大悬念
作为整个系列的倒数第二部小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其实为最后的大结局预设了许多悬念,尽管小说的提前“揭秘”冲淡了悬疑的成分,但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影片中的三大悬念相当精彩。
斯内普就是“混血王子”
斯内普在前几部里一直被塑造成一个大反派,虽然邓布利多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对他信任有加,但这并没有让斯内普变得受欢迎,反而更让人讨厌起来。在《哈6》中,斯内普这个神秘人的身世也一点一点地被揭开:他的童年阴影,他在学校的生活,他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最后,大家发现其实斯内普就是“混血王子”,这一集他才是真正的主角。
邓布利多悲壮而死
尽管《哈利·波特》系列的每一部都会有人死去,但恐怕小天狼星的死都不会如邓布利多的死更令人难过。事实上,老校长的悲壮牺牲才是《哈6》真正的戏眼。
伏地魔的真正身世
虽然哈利总是直呼其名,但其他人却一直都用“神秘人”来称呼伏地魔,足以证明他的诡异。在《哈6》中,伏地魔的身世被彻底揭开,原来这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有着非常坎坷的童年,并且曾经在魔法学院学习。伏地魔在魔法学院究竟经历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引诱他倒向了邪恶的一边,这一切都将有所交代。
扮演伏地魔的是英国著名演员拉尔夫·费因斯,他曾因主演《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以及《朗读者》等电影而名声大噪。这位资深的演技派在《哈6》里演起大反派来得心应手。有意思的是,童年伏地魔(右上图)的扮演者正是拉尔夫的侄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