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艺术评论版主编李春利:《青春》让电视机能为社会发展的助动力。
对于青春题材我很关注,因为我觉得电视机前不应该是家长里短,大爷大妈看的戏,应该是社会发展助动力的。《青春》这部戏有难度,平常生活平常人经历的平常事怎么一集一集吸引住人,两对主人公各有特点,父母也代表不同阶层不同观念,也是各色人等的缩影,这部戏辐射面大信息量大。这里面有诸多讨论,隐含在人物丰富鲜活语言中,让人有一定的思考,也让这部并不厚重青春题材有了一定的重量。这部戏融合偶像剧诸多元素,漂亮男女,不打不成交的邂逅,浪漫的都市等等,尤其年轻人比较流行语言方式,多次出现的网络语言雷人等。语言是这部戏值得说的,但也要注意,所有人都是这个路数的时候,也是有一点埋没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责任编辑:Z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