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 1.香港电影产量首次超过三百部。 2.“电懋”支持朱旭华组成国风影片公司。
1961年 1.香港第一部综艺体弧形宽银幕彩色影片《千娇百媚》公映,由邵氏出品,被誉为香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爱情歌舞片。 2.南国实验剧团成立,由顾文宗任团长,为邵氏培训演员。 4.“电懋”“邵氏兄弟”两大公司从抢拍《红楼梦》开始拉开火拼序幕。 1962年 1.《长城画报》与《中联画报》合并,改为刊有长城、凤凰、新联、中联等电影公司宣传内容的《娱乐画报》。 2.外籍港人创建香港第一个电影文化组织——第一影室电影会。 3.李翰祥导演的《杨贵妃》于戛纳影展获优秀技术大奖,以表扬其内景彩色摄影的成就。
1963年 1.邵氏抢在电懋之前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及东南亚引起空前轰动,掀起黄梅调电影热潮。 2.导演李翰祥则在国泰与联邦公司的支持下策反,离开邵氏兄弟公司,前往台湾自组国联公司。 3.吴楚帆成立“新潮影业公司”,创业作《大富之家》(香港第一部粤语综艺体阔银幕彩色电影)在港义映,分别为香港仔航海学校及澳门妇联子弟学校建校基金筹款。
1964年 1.恶性竞争已久的“电懋”“邵氏兄弟”握手言和,在港九影剧自由工会主席胡晋康的主持下,双方签订了“君子协定”,承诺互不恶意损害对方的利益。 2.“电懋”支持名导演秦剑组成“国艺”。 3.陆运涛在台湾参加亚洲影展期间遇空难过世,跟随的行政人员全部遇难,“电懋”便从此一蹶不振。 4.蝉联四届亚洲影后的林黛在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自杀而死,年仅三十岁。 5.香港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港币的影片《金鹰》公映。 6.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成立。
1965年 1.胡金铨执导的《大地儿女》获第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发扬民族精神奖”。 2.因董事长陆运涛空难去世,“电懋”改组成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由陆运涛的妹夫朱国良继承。 3.邵氏官方电影杂志《南国电影》以《彩色武侠新攻势》为标题,介绍了邵氏已制成和投产的七部新派武侠片,提出新派武侠电影的概念。
1966年 1.胡金铨完成“标志新派武侠潮流形成”的作品《大醉侠》之后,赴台湾发展。 2.邵氏兄弟另一官方杂志《香港影画》出版。 3.好莱坞影片《圣保罗炮舰》来香港拍摄外景,为香港电影工业引进新的制作技术。
1967年 1.张彻导演的《独臂刀》上映,票房超过一百万港元,从此开创以男演员为主导的阳刚路线。 2.铜锣湾“京华戏院”首设午夜场,此后午夜场慢慢成为电影人的实验场。 3.黄卓汉的“自由影业公司”(1952年创建)改建为“第一影业机构有限公司”,香港注册,台湾拍片,70年代发展成港、台地区的第四大电影机构。 4.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正式结束。 5.前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病逝于香港。 6.提供免费电视服务的电视台“无线台”开播,导致香港观影人次急剧下降。 7.李翰祥在台湾自组的国联公司宣告破产。 8.由电影爱好者及文艺青年发起的“大学生活电影会”正式组成。
1968年 1.“邵氏兄弟”重新设立邵氏台湾分公司,同时筹备在台设立片厂事宜。 2.胡金铨执导的《龙门客栈》在港公映,票房收入二百二十万,打破中外影片香港票房记录。 3.电影杂志《明报周刊》创刊。 4.“古典美人”乐蒂因投资失利和情感困惑而服药自杀,终年31岁。
1969年 1.国泰机构香港公司经理俞普庆去世, “香港国泰”的制片业务再度收缩。 2.著名导演秦剑自杀身亡,终年43岁。 3.方逸华加入“邵氏兄弟”,初在采购部工作。 4.邵氏开办“龙虎武师训练班”(续办时改名为“武术演员训练班”),武行逐渐成为香港正式的电影行业。
|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