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1.长城影业公司(旧长城)改组并易名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逐渐呈现“左转”趋势,并迅速发展成为香港规模较大的制片机构。 2.“南洋影片公司”改以“邵氏父子公司”名义在港摄制国语片,属下“南洋片场”改为“邵氏制片厂”。 3.以南下影人为主的长城电影公司,创办《长城画报》 1951年 1.拍粤语片的中联公司,出版《中联画报》。 2.“永华”的进步影人以拖欠薪金为由爆发工潮。 3.国泰机构辖下的国际电影发行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其业务是代理香港、美国等国家的电影。
1952年 1.时任香港《文汇报》编辑主任的左派文人廖一原组建新的粤语片制片公司—“新联影业公司”,并推出创业作《败家仔》。 2.完全由粤语影人(红线女、吴回、吴楚凡、张瑛、秦剑等)自发组建的“中联影业公司”宣告成立,创业做为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家》。 3.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成立,人员主要来自“龙马影片公司”的电影人(龙马公司由费穆主持,费穆病故后,龙马也被迫结束),以及一部分离开永华公司的电影人,当时主要负责人是朱石麟和韩雄飞。
1953年 1.香港第一部立体国语片《玉女情仇》公映。 2.左派影人在“永华”组织读书会,发动斗争老板李祖永。香港政府将20多名左派影人全部驱逐出境。 3.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在香港病逝,终年60岁。 4.国泰在新加坡成立克里斯电影制片厂,开始出产影片。 5.国泰机构派国际电影发行公司的股东及主事人之一的欧德尔到香港成立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开展其在香港的业务。 1954年 香港第一部宽银幕电影《新玉堂春》(国语片)公映。
1955年 1.由桑弧执导的越剧电影《梁祝》在香港热映,影响了后来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创作。 2.香港第一部潮语片《王金龙》在泰国首映,该片是由徐少云等几位旅泰潮侨合资成立的鮀江公司创业作。 3.“国际影片发行公司”支持严俊、李丽华成立了国泰电影制片公司。 4.华达制片厂(即华达电影企业有限公司) 建成,位于龙荃湾。 5.国泰机构在新加坡出版的杂志《国际电影》迁到香港出版,一共出版了三百二十一期,是香港的长寿电影杂志之一。 6.台湾当局为防止香港电影节继续在台赚取大量外汇,实施了《影片业汇款审核办法》。 7.为纪念“一代笑匠”尹秋水,香港影剧界联合推出一部由上百名演员参演的喜剧粤语影片《后窗》,全港专映粤语片的二十多家戏院同时联映该片,打破了香港开埠以来戏院联映的记录。
1956年 由于“永华”积欠“国际”超过百万而无力偿还,“国际”接管了永华片场,改组成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由钟启文主持,陆运涛担任董事长,宋淇任制片部经理,拉开了电懋在香港的制作序幕。 1957年 “电懋”创业作《金莲花》公映,女主角林黛凭该片第一次夺得亚洲影后名衔。
1958年 1.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担任总裁,同时在九龙清水湾买地筹建邵氏影城。“邵氏父子公司”改为在香港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业务。 2.邵氏官方电影杂志《南国电影》在港出版。 3.邵氏出品《貂蝉》于第五届亚洲影展中获最佳女主角(林黛)及最佳导演(李翰祥)等五个主要奖项。 4.联艺出版社创办《银河画报》,成为香港电影“官方刊物”以外的一本重量级电影杂志。
1959年 1.邵氏出品《江山美人》于第六届亚洲影展中获最佳影片。 2.邵逸夫从美国新闻署香港分处“挖来”曾主理“美国之音”广播节目的邹文怀出任“邵氏兄弟”宣传主任。
|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