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明星_娱乐圈 > 搜狐娱乐先锋人物

陈凯歌:我也是个随遇而安的人

[提要] 严歌苓说看完《梅兰芳》浑身发抖,这不是第一次,之前陈凯歌至少让中国观众集体发了三回抖――《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特别后两部,现在看一遍还得出一身汗。
    陈凯歌,那是位爷啊,中国影坛的正角儿,栉风沐雨,在唾沫里游泳,在旗帜上飘扬的人。就是前两年跟在人身后遛弯儿,尽找不着北了。这一次《梅兰芳》,他找着自己了,话深了人也慈祥了,“没听说过谁把时代给甩了,听见的都是时代把你甩了。”
    与时代与世界彻底和解,凯爷不容易。[我来说两句][返回索引页]

陈凯歌

  你觉得自己拍人物传记片的优势是什么?

  我拍电影用的是一种很笨的手艺人的做法。我这次在日本做后期,在京都转的时候,觉得那里的许多条街特别像宋朝的,我当时感叹半天,问渠哪得清如许?在那么一座现代化城市里,还存在着那样一条小溪,两边都是土岸,根本没修水泥板,自然风味都在。然后我走进一个小店,看到里面出售竹器,有特别结实的竹镇纸,很有分量,我爱不释手。

  我在云南呆了那么多年,每天和竹子打交道,没想到竹子能做成这样,可以说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我感慨的是为什么在那样一个发达的国家还允许人靠这样的手艺谋生?!同样的道理——我也不会花三年的时间,从《梅兰芳》的剧本开始,一字一句地琢磨,然后用七个月的时间拍出来,又用好长的时间去剪接,完成后期制作……其实,无非是缘于一种执著的精神,就是下点笨功夫。我不觉得我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能够比别人做得好,也不觉得拍一个虚构的电影和一个真实存在的传记电影有多大的区别。但是一定要有人喜欢才行。

陈凯歌剖白心路历程

  国内电影在人物传记片这方面的成就怎样?

  对于其他导演拍片子,我不太好褒贬,但总的印象是官样文章。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还有一个传统的问题,那就是,凡是能够传著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那拍出来的也都是了不起的事。这成了一个规律,大家都按照这个规律来拍,都想拍得真一点,但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没有那么大的把握能把这个规律破除。

  在你眼中,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古书,上面有四个字:和光同尘,当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得深点,感觉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和其光,同其尘”。和光是指含蓄地暗地里发光,演绎自己的锋芒。和光的人很多,譬如说我特别心仪的司马迁。同尘,我后来明白了,尘就是污垢,与世俗相混同。

  梅兰芳是从污垢里出来的人,他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干干净净就走上了舞台。乾隆爷好声色,北京的梨园行从江南徽班进京,带回美女充盈后宫,带回一班戏子……所以,我觉得梨园行在艰苦谋生的这二百年是藏污纳垢的,不是玉洁冰清。梅兰芳一开始是不受人待见的,他也没比前辈唱得多好,那时候生角色挂头牌,他就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出来了,然后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像齐如山、冯子光这些商业赞助人。这很正常,“垮掉的一代”代表艾伦•金斯堡见到一个卖袜子的老太太还追着喊:“您给我出两万,我就能办一个朗诵会了。”

  梅先生的经历让我认清了一件事:他是一个俗人,他是一个真人,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无非是让自己觉得——我要活得像个人样。所以,他实际上是一个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少的人,甚至活得比老百姓还紧张。梨园行的竞争很激烈,梅兰芳一辈子最怵的是比他小十岁的程砚秋。程砚秋上欧洲演出了,才刺激他去了美国……他们在上海,程砚秋持弟子之礼,跟他说:“师傅,不好意思,跟您打擂台,我送您一桩饭,请笑纳。”很客气,握着手。转身,便跟下边的人说:“厕所里有什么议论,回来告诉我。”

  这都是凡人的举止,可是如果我能把这常人的举止拍出来,就很了不起。从一开始我就没觉得梅兰芳是一个伟人。前人拍的是官样文章,我这个也比别人的好不了太多。我们老说随遇而安,我觉得我也有点随遇而安的精神。

  在拍梅兰芳的过程当中,你对他的认识有什么转变吗?

  我小时候去梅家住过几宿,感觉是一般人家吧,正房有几个皮沙发,他们家里有电视,收苏联台。我觉得梅兰芳有他万般了不起的地方,尽管他受了很多罪,看不见的看得见的,但他还给世界的是一张笑脸。他的师傅第一次见到他就毫不客气地说他是死羊眼,跑个龙套就成了。而梅兰芳的厉害就在于,一辈子,他的眼色都没有使大劲,你看很多人,为了让两眼放光,一上台就使大劲。梅兰芳一辈子都没有按这条路走,说明他是一个极有主意的人,他就觉得使大劲不好看。只要看《贵妃醉酒》就知道了,这是他晚年的自况,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老演《贵妃醉酒》,一个失了宠伤了心的妃子还想在台上保持那点体面和高贵,他跟高力士说“哪个与你们通宵?”包括他那些动作,其实这都话里有话,放浪形骸……才是梅兰芳心中的自己。

  上次有个网友问我:“梅兰芳和周杰伦谁红?”我还真是说不出来。但是1949年底他从上海回来,在前门火车站,大冬天的很冷,这个消息口口相传,居然有六万多人去火车站看他,那时候北京才七八十万人口,也就是小十分之一的人听说梅兰芳回来,都自发地去了北京车站,第二天毛主席就问他:“前门的事,我听说了,看来你比我有名多了……”

  当时我没有了解那么多,但是梅兰芳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一个会笑的人,他不是巧笑倩兮,别人是皮笑肉不笑,他是皮和肉都不笑,但是他能让你接受他的笑。我看着这些事,越看越有意思,所以我是快乐地拍了这部电影。

  梅兰芳和陈凯歌有相似之处吗?有没有借着梅兰芳表达一下自己?

  要说可比性的话,是一点也没有,我不能跟梅先生比,差远了,这是我客观的说法。他的表演征服了很多人,有个戏迷甚至哭哭咧咧地跑来说她是梅兰芳的未婚妻。他是一个传奇,来了就这样来了,走了就这么走了。他有一个知进退的宗旨,可以让我们去学,《牢狱鸳鸯》、《孽海风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天女散花》全是场场爆满……突然有一天,他不演了,说这不是京剧,所以就有了“梅八出”……他在做人和艺术上,高就高在不仅让人高山仰止,更重要的他永远都是叉着腰的,所以他这六十年可以说是近乎完人。

  为什么会拍一部与《霸王别姬》相似度很大的《梅兰芳》?

  虽然《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都是京剧题材,但它们很不同。梅兰芳是一个公众人物,而程蝶衣却不是,他就是一个唱戏的,他跟这个社会不发生横的关系。

  关于京剧题材,我还想拍呢!再拍的话,我就拍爱新觉罗•溥侗了,红豆馆主为什么就下了海,而且生旦净末全能来。京剧太精彩了,中国人做人的规矩都在京剧里。京剧的影响在今天似乎减弱一些,可在当年,京剧是一个太重要的东西,无事不戏,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我为什么再一次拍与京剧有关的电影的原因。日本人青木正儿写了一本《支那近世戏曲史》,里面对京剧的描绘栩栩如生,是很难想象到的。我是北京人,我心心念念的还是老北京那一砖一瓦,斑斑驳驳都有着很多故事。

  怎样把握《霸王别姬》和《梅兰芳》的差异性?

  假作真时真亦假,张国荣第一天来北京就去了万华山,我没去过,就一起去了,事后才去颐和园,我不知道他对梅兰芳有多少了解,我也没问过,他怎么知道万华山?他怎么在那里伫立半天?他怎么最后跳了楼?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吧。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周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凯歌 | 梅兰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