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观众为补缺憾
■两成观众再过把瘾
■低票价聚拢人气
“我们实在不敢宣传了,票7月17日就已经全卖光了。”作为“相约北京-2008”奥运重大文化演出活动之一,风靡世界的爱尔兰舞剧《大河之舞》就要在今晚登台国家大剧院了。
据中演公司介绍,《大河之舞》5月底开票,半个月后就迎来了销售高峰。6月中旬,最火的一天竟卖出150万元票款。这样的情形在国内演出市场上还很少见。就算是音乐剧《妈妈咪呀!》和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开幕演出《伊戈尔王》,也只是分别提前4天和在首演当天把票卖光的。有十多年演出票务经验的业内人士回忆,像这样的火爆情况,5年前(2003年)也出现过一次,那次,也是《大河之舞》。当时舞团不得不加演两场,才算给了观众一个交代。
也是从2003年起,《大河之舞》掀起了北京持续至今的踢踏狂潮。以至于在它后面来到北京的美式踢踏演出项目,要一遍遍说明,踢踏舞不是只有爱尔兰一种,跳踢踏时,上身也是可以有动作的。
仔细分析购票人群,中演公司发现,与靠团购取胜的其他项目不同,《大河之舞》卖的散票居多。而且,大剧院票房和各处订票电话反映的情况显示,购票观众中,有两成2003年就看过,这次是想再过把瘾。还有六成观众是早就听说这个节目,但一直无缘看到,这次来弥补遗憾。
此外,该项目受到国家财政部的大力支持,票价较2003年演出时有所降低。那时最高票价和最低票价分别为1280元、280元,而这次分别为980元、18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更加聚拢了人气。
《大河之舞》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昨天,演出制作人朱林接受采访说,《大河之舞》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节奏。“那种鼓点儿,是人类共通的东西,它让人充满活力,让人听到、看到就非常开心。这是人们来看它的根本原因。”
2003年就看过该节目,今年又介绍了两个朋友来看的刘女士说:“它带来一种内在的互动。不是说演员走下台来就是互动了,我上次看完出来就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上学跳踢踏。”说起来的时候,已经40多岁的她,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情。
2003年看过该节目,后来又专门买过节目DVD的李先生说,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数十位演员排成一排,在舞台最前端以超整齐的舞步踢踏时,全场5000多名观众兴奋的叫喊声。“中国人喜欢有规模、有气势的事物,这个节目不仅满足这两个条件,而且既规则又灵巧,所以才会久演不衰,老少皆宜吧。”
“大河”背后的故事
●舞团中一半是情侣
由于长年在外演出和彼此默契的配合,舞团中一半成员从同事变为了爱侣。其中,有几对情侣的恋爱时间很长了,说不定就是在5年前来京时,他们开始了这段恋情。《大河之舞》常常面临“无限期加演”的情况。1995年,应查尔斯王子特邀,《大河之舞》赴英国演一场,后来不断加演、巡演,连演了12年;1996年受邀赴纽约演出时,从演6场变为一直被全美各地邀请,演到现在还不能停下来。也许,以后他们还要在中国经常演下去。也就难怪演员们要就近在团里谈婚论嫁了。
●两位老将功成身退
上次来京的两位领舞Joanne Doyle和Conor Hayes现在都已退休。女领舞Joanne已结婚生子,定居法国。男领舞Conor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经营一个非常成功的舞蹈学校。上次来京时,他们只要上场,就是从头跳到尾,中间没有替补。男领舞能每秒钟击地25下,一直跳下来不累傻了才怪。中国戏曲行当,讲究一天三开箱,而这两位可以说开了箱就关不上了,所以才能赢得今天的地位和赞誉。
●演出后站冰桶降温
《大河之舞》所有演员都要保持身材和健康。上台前他们要暖身,下台后要及时降温。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要站在装满冰块的木桶内放松他们紧张的肌肉。每周,他们还要做几次按摩,不知道,这次他们会不会在北京感受一下中医按摩。
●三对领舞分担压力
这次来华,舞团准备了三对领舞,在整场演出中轮换上场。这样,也可以减少主要演员的压力,免得一次“失足”,就被老板炒鱿鱼。
(记者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