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该不该被“拳脚相加”?6月16日上午,赵半狄和一群朋友来到广电总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在中国的上映。赵半狄抵制《功夫熊猫》的原因有二,其中之一是认为“好莱坞,它的气质和价值观会产生大量莎朗·斯通这样的人物。
这样的好莱坞,还要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许多网友们对赵先生的行为激辩正酣——
声音一:
没有必要!如此抵制太荒唐
世界名画123:该片看了两遍(该片曾亮相戛纳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画面是中国式山水画,功夫强调的是太极的精神,故事讲的是抑强除暴,风格是轻松幽默,好片!凡事要讲究真凭实据,建议赵先生看上一遍电影,戴好放大镜,找准攻击目标后再来大放厥词也不迟。我倒觉得《功夫熊猫》是对中国功夫的致敬,抵制不要盲目,爱国也不是用这个办法。
野有蔓草: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很好地宣传了中国文化。中国要提高软实力,文化传播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向世界传播文化的努力并非一帆风顺。现在有西方的电影人开始用他们的方式来宣传我们的文化,我们为什么要抵制?
艾宾浩斯:简单点说,好东西自然有市场,坏东西自然没市场,这就是市场规律的弦外之音。若《功夫熊猫》仅仅是靠一个“洋血统”的噱头来欺骗中国人的感情,自有票房惨淡来收拾它,赵先生您未免也太过虑了。
声音二:
可以理解!中国电影还需奋起直追
最好不过:赵半狄抵制《功夫熊猫》话语的深层结构是否体现了我国文化在世界交流趋热中的“失语症”?为什么明明占着主场优势,中国就出不了几个人能做出更精彩的熊猫动画,掉过头去赚外国人的钱?
水组公道:改革开放三十年,五花八门的舶来品不仅改变了我们曾经熟知的生活方式,也日渐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本土文化的式微不应是轰鸣于耳廓的恐吓,而应成为鞭策我们前行的警钟,在我们宣扬支持国货的今天,更要以对自我文化的笃定,来勇敢面对挑战。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