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该剧的12位演员既是这个戏的表演者,同时也是创作者 |
作为林奕华来上海的“探路”之作,话剧《包法利夫人们》去年在上海的6场演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时隔半年,重新删改后的《包法利夫人们》这几天又在美琪大戏院演出5场。不过,由于剧中的12位演员很难凑齐,此次的演出也将是《包法利夫人们》在上海的告别演出。林奕华在和现场观众的交流中表示,自己接下来会继续一系列“禁书”和“名著”创作,《水浒传》就很有可能今年来沪。他甚至当场说道:“有生之年我一定会排一出音乐剧《梁祝》。
尽管二度来沪,《包法利夫人们》依然延续了上轮演出的火爆。现场的观众很多都是之前看过该剧的“老观众”,剧终的时候,偌大的剧场掌声如雷。而演出后的观众交流上,有不少看了多遍的观众抢话筒表达自己对该剧的热爱。林奕华和剧中12位演员也一一回答了观众的众多疑问。有观众问起剧终那句反复出现的法语“都是命运的错”是不是对该剧的注解,林奕华答道:“其实我是希望让观众思考,‘都是命运的错么’,我没有加问号,问号要观众自己加,看不到问号的人会以为是我的观点,看得到的人会反问自己。”
不过,对于此次删减版的演出,观众的反响并不都是交口称赞。有看了第一轮演出的观众认为,修改后的版本节奏过快,少了原来的味道。而不少第一次看该剧的观众则认为没有想象中精彩,但其中的很多笑点确实发人深省。对于剧中大量的“综艺访谈”形式,观众也呈现出两极化的观感。
■记者手记
一次值得尊敬的创作
很难用“好”或者“不好”去评判《包法利夫人们》,因为对于这个戏的意见相当两极。热情的拥趸们会接连买票看上好几遍,依然意犹未尽笑泪交替;而失望的观众也不在少数,有人没有耐心坚持至终场,有人则不喜欢情节的闹腾和剧情的冗长。但不管怎么样,《包法利夫人们》是一次让人尊敬的创作,因为剧中那12位刚刚跨出艺术院校大门的年轻演员,对于舞台有着那种纯粹的热情和投入;也因为已经功成名就的“鬼才”导演林奕华,始终用他学生一样的谦逊,不断尝试突破自己。他迄今的每一部作品都截然不同,《包法利夫人们》同样如此。
《包法利夫人们》其实是林奕华个人风格的鲜明写照,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时无刻不试图表达,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是集中了太多想法,太多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因此作品有着丰富的信息含量。《包法利夫人们》就是如此,那些让人意外的“绝招”和“妙句”,会让人惊喜乃至目眩。但也因为太多的思考,这一台装下如此多社会和人性质问的戏剧作品,多少少了一点忍痛割爱的结构梳理,多了一些个人化随兴创作风格的特质。即使此次来沪删减了将近一个小时,这种“碎碎念”的创作感觉依然存在。
但是,林奕华确实无愧于“鬼才”的赞誉。超级麻辣的娱乐综艺秀和深情款款的古典式诵咏交替出现,本身就是极富想像力的创造。虽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使整出戏的气质有了平衡的调和。综艺访谈形式的选择,确实和剧中那些极具时代感的话题,有着天然的契合,但能够接受并喜欢的观众,无疑是有限的。
该剧的12位演员是这个戏的表演者,也是创作者。他们如此年轻,却如此具有塑造力。林奕华说,这些孩子们,没有戏演的时候,也会上街打零工,卖汉堡。他们在舞台上的真诚,是很多国内演员望尘莫及的。
演出结束的时候已经很晚,林奕华依然把12位演员集中在一起,严肃地一一训话,指出每个人的不足。剧组的人说,《包法利夫人们》演了50场,场场如此。也许我们无法在艺术上对《包法利夫人们》做一个有标准的价值评判,但至少,在创作态度上,林奕华和他的团队,很值得本地戏剧界的同行学习。而他们能赢得如此多“回头”观众,也自有其值得深思的魅力。
(记者潘妤)
![]() |
继去年底"搅热"沪上话剧市场后,据福楼拜名著《包法利夫人》改编的话剧《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今春再度打磨后"来袭"...
08-04-23 11:19
|
·购票网 |香港林奕华戏剧《包法利 |
·繁花 |林奕华和他的《包法利夫 |
·峥嵘岁月 |香港林奕华戏剧《包法利 |
·轻倚迷惑 |林奕华:包法利夫人们-名 |
·黎群索居 |林奕华:包法利夫人10件 |
·歌手魔 |这是“演唱会”还是“演 |
·田启文 |加入娱乐圈必读心得(三 |
·谢苗 |息影10年,我无怨无悔!! |
·冯自立 |后天回京 |
·孙铭宇 |北京的大雾~ |
热点标签:刘德华 冯小刚 蔡少芬 快乐男声 朱军 赵薇 电影 大s 选秀 范冰冰 张柏芝 苏醒 郑钧 春晚 李湘 搞笑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