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上一页 开始自动播放 下一页     
跳转至:
页 3/9
用户名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组图:南方都市报娱乐年鉴史记

我来说两句 2008年01月17日22:53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零七七戒

  杨老汉的纵身一跳,犹如平地一声雷,其爱女杨丽娟痴迷偶像13年的疯狂事迹奇思异想、杨家多年来的生活悲剧统统裸露于人前。

  这巨响,震惊了所有人,惊醒了万千癫狂粉丝,却许久才让女儿稍稍醒悟,在口口声声对偶像而非对自身的谴责当中,回到现实。

  疯狂追星,自伤,且伤人。切戒之。

  [追星守则]

  狂热粉丝越界:爱惜公物

  耳边传来“粉”这个字时,空气里飘荡着软软的轻香,它那么暧昧,那么温暖,好像奶黄色的鲜花在春天盛放。

  人是铁“Fans”是钢,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艺人出来行,不能没个“Fans”。中国人把“Fans”这个词形象地译为“粉丝”,体现出一种饥饿的情怀,由此还衍生了无数个性化的食品——玉米、凉粉、盒饭……但不管是“粉丝”还是“饭”,它到底不能真当饭吃,玩出火可就大件事了,这不,于无声处一声惊雷,杨丽娟出场了。

  杨丽娟事件可谓07年娱乐界的重磅炸弹,其情节可谓曲折,其结局可谓惨烈,一环扣一环,剧情匪夷所思,完全违反正常人类逻辑。

  理智而言,人都有实现不了的成就欲,所以,人都有挥之不去的挫败感,这种消极的情绪孕育出孤独感。要想摆脱这心灵魔障,只有两个办法:抱团、偶像崇拜。这就是粉丝团体存在的社会心理,所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你落了单,很可能还会变态。据报载,杨丽娟学生时代的老师回忆,杨少年时是个“羞涩,喜欢唱歌,但不敢上台表演”的绩优生,这显然符合对一个内向者的描述。杨在后来的采访中自称同学们都在“利用”她。呐,好端端一个绩优生,就因为害羞不敢交朋友,最后变成一个恐怖的偶像杀手。无法释放的孤独感最终决堤,毁坏心灵。偶像崇拜是她在孤独中信手拈来的一根稻草,其择“偶”标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人可以是刘德华,也可以是明星机制下的其他人。如此说起来,除了杨父,有谁能比刘德华更冤?

  百度谷歌上几百万的口水虽然大多数对刘德华这个人表示了同情,但是,也有相当多的质疑指向了他所代表的明星机制。反思是件理性的事,遗憾的是,谁也没能想出有效的改造办法。明星崇拜是现代娱乐工业流水线的重要环节,明星与粉丝互为寄生,明星寄生于粉丝的钱包,粉丝寄生于明星的光环。在虚幻的相互寄生中,双方都放弃了独立的精神交流。盲目的崇拜失去了信仰与情感的庇护,就会雪崩乃至癫狂,杨丽娟事件活生生实证了这一点。

  癫狂的实证不单只有杨丽娟这一特例。早年有歌迷枪杀约翰·列侬,成龙日本影迷自杀,都堪称粉丝界的悲剧。近年也有湖南少年谢锋在周杰伦广州演唱会上吞药自杀,幸好获救。该少年为了表示不再迷恋周杰伦,居然跑到张学友演唱会上再演自杀闹剧。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赵薇歌迷中,前几年有位17岁的初中生张某,因没钱见赵薇而服毒自尽,不幸的是,这次没救回来。

  大约可以下这么个结论:粉丝对偶像的爱慕,基本就是一种空洞的热爱,好像荷尔蒙驱使的奔放青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它绝不会给心灵提供有价值的滋养。想要在“偶、粉”之间保持一种无害的平衡关系,就要取决于双方的理性。遗憾的是,偶像崇拜本非理性产物,所以踩红线事件屡有发生。

  有鉴于此,年近半百的刘天王洁身自好,从业几十年来几与绯闻绝缘,勤恳程度堪比老黄牛,他到现在都不敢说自己已婚。但就算他小心至此,仍然揽屎上身,徒叹奈何。

  而且,在这场闹剧中,所有看官都被变相绑架了,大家都卷入了一场反理性的行动,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往小看,这是杨家举家疯狂,放大看,何尝不是举世疯狂的先兆。这才真的需要我们去反思。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情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哪怕它是悲剧。在理性无法教育人的情况下,非理性或者更能唤醒理性。在超女现象最狂热的时候,有人说某款粉丝是个邪教,此种说教,性情中的粉丝们当然不屑一听。现在杨丽娟事件就像给他们打了一针疫苗,有效地降了烧热。

  是人都会有时产生“脆弱、敏感、失控”的情绪,但是理性始终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动因,自我的认同不可能建立在虚妄的沙基上,一厢情愿的希冀永远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是为之戒。

  尔东尘

  大事记

  2007年3月25日,自1994年便狂迷刘德华的29岁兰州姑娘杨丽娟在其父母的陪同下,终于在香港与刘德华单独合影。3月26日凌晨,68岁的杨勤冀被发现在香港尖沙咀跳海身亡。其落款日期为3月23日的12页遗书斥责刘德华“太自私”。其间杨丽娟接受访问时坚称:“错的是刘德华。”

  2007年4月3日,刘德华在自己的官方歌迷网站以题为“你不会懂得我伤悲”的文章对杨丽娟事件作出正面回应:大家放心,我OK……也知道大家希望问我一些回应,我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声,重新地感谢你们,我没什么回应,日后也不会再回应的了。

  2007年4月7日,杨丽娟母女再次抵港的第三天,被香港媒体拍到二人在刘德华寓所附近流连意欲登门探访。

  2007年4月12日,杨父在香港火化。有媒体报道指杨丽娟呼吁刘德华前去拜祭,如华仔不出现她决不离开。

  2007年5月17日,将近两个月没被追访的杨丽娟,再次被记者找上门时表示:再给我一次选择的话,我只要爸爸。

  2007年4月4日,杨臣刚向将要再次赴港办理父亲后事的杨丽娟提供两万元资助,并为此召开发布会。杨臣刚遭网友骂“炒作”。即日晚,杨丽娟及其母亲赴港处理后事。

  

(责任编辑:Dawn)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