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
【1915年5月6日—1985年10月10日】
| |
奥逊·威尔斯也许是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仅靠一部影片就能创造奇迹的导演。这对有些人而言也许并不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尽管他曾经拍摄过至少12部影片(在他1985年去世之前,还有很多未完成的片子),却只有这唯一一部《公民凯恩》能完全体现他的电影风格,它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公民凯恩》是威尔斯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一部在情节叙述和电影技术方面推陈出新的杰作,时至今日,电影人依然在试图对它进行模仿复制。对一个没有经验的导演来说,为了能执导该片,威尔斯采取了在那个时代没有先例的手段:为了能完全取得创造性地拍摄影片的自主权,他首先在剧院打响了名声,接着,又通过《阴影》和《世界之战》这两部广播剧在公众中引起巨大反响。
被视为剧场革新者和“少年天才”的威尔斯有一张可笑的娃娃脸,正式开始拍摄这部“报业大亨”的影片时,他只有26岁,而他采用的回溯式的讲述方式,更是开时代之先河。影片却激怒了一位真正的报业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他认为故事是根据他的生活改编的,因此在影片公映的初期,他曾试图通过收买票房使影片取消放映。
威尔斯没能真正完成第二部影片《伟大的安巴逊大族》,影片意图用编年史的方式,刻画变革的美国社会中一个上流守旧的美国家庭的衰落。但是,看过试映观众对威尔斯剪辑版本的消极评论后,雷电华电影公司的新经理决定重新剪辑影片。被丢弃在剪辑室地板上的,是威尔斯创新性的长镜头,它们原本可以为后来的电影人带来极大的灵感,比如科波拉的《教父》或阿方索·卡隆《人类之子》那个惊为天人的长镜头。最终,《伟大的安巴逊大族》从威尔斯的150分钟版本压缩为88分钟。
在拍摄了两部商业上不怎么成功的影片之后,威尔斯不再具备能撼动电影制作系统的影响力,他的“坏名声”甚至传到了好莱坞。但是,在随后的影片中,仍然能不时看到他闪现的灵光。他一边拍摄低预算的个人项目,就像《麦克白》和《奥赛罗》,一边为制片厂拍摄类似《历劫佳人》和《上海小姐》这样的犯罪惊悚片,影片结束前房间里嵌满镜子的镜头,至今仍被很多人效仿。
堂·吉诃德的传记电影,半自传性质的《风的另一边》,威尔斯的计划野心勃勃,但他没有后援、也来得及实现这些想法,但是,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电影人和一名富有灵感的导演,他值得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对他的称赞——奥逊·威尔斯应同他的《公民凯恩》一起永垂不朽,他应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历史功臣的凯旋门额上占有显著的位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