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第一部开年大戏《卧薪尝胆》遭遇观众诟病后,投资6000多万、目前正在央视一套热播中的82集《贞观长歌》,也没如期获得好评。反之,因演员表演太模式化、剧情与史实不符、对白太现代化等等,引来观众口诛笔伐。
诟病1
皇帝专业户表演模式化
在《贞观长歌》中,唐国强(唐国强新闻,唐国强说吧)、陈宝国(陈宝国新闻,陈宝国说吧)、张铁林(张铁林新闻,张铁林说吧)三位皇帝专业户同台飙戏被视为最大的看点之一。如今,虽播放小半,但是观众认为,陈宝国扮演初唐开国重臣杜如晦、表演不再有皇帝的痕迹,尚且可以;至于出演男一号唐太宗李世民的唐国强,以及饰演叛将罗艺的张铁林,则引来观众无数非议。有观众表示:“唐国强太老,张铁林太傻,历史剧太长,倒是剧中演各类大臣等配角还可一看!”
观众普遍认为,演员唐国强已经是“奔六”的人了,一副老态,却装嫩出演30岁不到的李世民,怎么看怎么别扭。“就宛如当年刘晓庆版的武则天,四十多岁的人化妆成14岁!”此外,除了年龄的硬伤外,唐国强在剧中的表演也被认为过于模式化,跟《大唐情史》和《雍正王朝》里面的表演没什么大的变化,“李世民不像是唐太宗,倒像是戏说乾隆,或者另外一个雍正。”
至于张铁林,则被指还是《还珠格格》里皇阿玛的形象,甚至连说话的方式、吹胡子瞪眼睛都如出一辙。
诟病2
剧情与史实不符
《贞观长歌》号称是“没有唐史基础看不下来”的历史正剧,因而史实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不过,众多观众认为,《贞观长歌》很多地方与史实不符:
历史上李世民登基的时候是27岁,剧中李世民一副老态,而两个本应才几岁的皇子李承乾和李恪变成了二十来岁的大男人;李世民坐的龙椅款式不对,那时候一般坐的是“床”而不是椅子;宫殿建筑规格形式好像清朝而不是唐朝;唐太宗的女儿安康公主在史书中只有一句话的记载,在电视剧中则把高阳公主等三位公主的事情都安排在了安康公主一人身上,把安康公主塑造为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剧中的特技和道具也有些不伦不类。有观众质问:“请问,现在还有导演懂唐朝历史吗?看着里面的演员拿着明清时期的雁翎刀和斩马刀却演着唐朝的戏,我就觉得好笑!”一位已经通过DVD看完全剧的观众则评论,《贞观长歌》缺乏细节支撑。“说史不精,说戏不透,是这部戏的硬伤。”
对于观众对史实的指责,该剧导演吴子牛则回应称:“谁要想在《贞观长歌》的史实上挑刺,那就是鸡蛋碰石头!”他告诉记者,《贞观长歌》不仅请来了中国唐史研究会会长做总顾问,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位唐史教授作为历史顾问,其中有一位教授还参与了全程跟组拍摄,“《贞观长歌》中每一件衣服、每一个道具都有历史学家的考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考究的唐史电视剧。”
诟病3
历史剧变成言情剧
据悉,开播之初,《贞观长歌》号称是“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不过,观众认为很失望,《贞观长歌》不像历史大剧,倒更像戏说和言情剧。如重要的历史事件反映很少,像平定吐谷浑、焉老,统一高昌、龟兹,平定薛延陀,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东征高丽等都没有反映,却重点打造六个或浪漫或壮美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历史书上仅一笔带过的安康公主(剧中女一号)的情感经历,成为勾勒的重点;李世民登基的原因也被描述成,是为了救自己深爱的女人。
其次,观众认为,《贞观长歌》也过多描写宫廷内的各种权力斗争,使之跟其他古装宫帷戏没多大区别。
诟病4
造型太滑稽、对白太现代
观众认为,除了以上几点外,剧中演员的造型也有不妥———李世民穿的那身盔甲,怎么看都像是故宫藏品乾隆戎装像里的模样,“那头盔上还竖一黄金棍,上顶一撮毛,乍一看根本就是头插草标在两军阵前卖身葬父。”人物造型有些是披头散发的,宛如古装武侠剧;还有一班武将的打扮好像清朝八旗样式,如头顶上的枪头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只有红缨,而且那么长。
此外,该剧还被指对话现代直白,“台词写得像偶像剧,很多都貌似在无数的台湾言情小说和连续剧里出现过的。”
(责任编辑:楚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