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央视10频道的《第十放映室》在评说《指环王》系列电影,又勾起了我的魔幻情结,哀悼了3秒钟随2003年电脑硬盘坏掉而夭折的那篇具有科幻神魔色彩的小说后,跑到书房爬书架,想寻找几本魔幻小说来读,但终于因眼睛太疲劳而再次“夭折”。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的众多兴趣在一点点稀释:架子上的古典唱片丢的丢,借的借(多是一借不还的);舞蹈鞋和练功服都在衣柜底层压着,当年同学帮忙制作的舞蹈鼓锤(《敦煌乐舞》道具)已经被用来撑靴子了;二胡丢在父亲那里,不愿去取;剧本成了卫生间读物,影碟四处散落着……我似乎对以前的兴趣无能为力了,我时常觉得疲劳而困顿,当真老了?还是“看透了”这些东西,进而厌弃了它们?觉得它们不过如此? 记得《指环王》3上映之际,我和当时的同事们组了“魔戒局”,去华星影院看了夜间的3场联映。去时发现很多观众都很年轻,那时还庆幸自己心态好年轻。可是,那次看完清晨回家的时候,我的老腰已经不行了,回到家里,像个竹节虫一样,慢慢把自己摆平在床上……张爱玲说:出名要乘早。我想说:玩兴趣要乘早。 如今的我对很多事情没了激情,对那些惹人生气的事件,总是一笑置之。客厅里,看电视的老公边看边痛斥改编《京华烟云》的编剧,说他们大脑被驴踢了。我本来就对这次重拍不怎么感冒,所以觉得无所谓,也就扫描了几眼,觉得没多大劲,此剧一开始就来了个“追妻三人行”似的开场,以后更是给弄成了俗套的琼瑶剧,看以后的剧情态势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要是搁以前,对于编剧抛弃了原著精神的做法,我会非常气恼并且要骂几句似乎才能”解恨“。如今的我笑着对老公说:“总得让人家创新吧?”老公睁大眼睛说:“那也不能瞎创吧?连一个正常的逻辑思维都没有,这种编剧还出来混什么,还不引咎自裁了算了?还号称名编剧组合呢?” 说真的,我有点喜欢眼前这个虎虎生气的老公,他那睁大小眼睛质问编剧头脑的模样,十分可爱。而我也实在不喜欢如今我的状态,难道是身体不适,从而引来一个兴趣疲劳过渡期?这个”兴趣审美疲劳“以前曾有过,只是那时候,身体还好,那”疲劳期“也很短,几乎是一瞬间。如果如今的这个过程是必须的,那我希望这个过渡期能够短一点,短一点,再短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