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故事片《劳工之爱情》(默片、放映时间:二十五分钟、中英文字幕),又名《掷果缘》,取男女主角用墨斗掷送水果,后互生好感而结姻缘之意。该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被誉为“尝试时期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压卷之作,是中国故事片艺术经验的集大成者。” 《劳工之爱情》拍摄于一九二二年,是明星公司成立之后最初尝试拍摄的影片。与此同时拍摄的还有《滑稽大王游沪记》(三本)和《大闹怪剧场》等,这两部影片,都是以滑稽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引人发笑的滑稽短片,带有明显的文明戏和启斯东动作喜剧片的印记。《劳工之爱情》虽然叙事简单、人物刻画相对单薄,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一般滑稽短片简单的靠夸张的肢体语言吸引观众,而朝向以情节和人物刻画见长的故事片发展。影片在二十五分钟时间里,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郑木匠改行开起了水果铺,常来常往中爱上了对门祝医生之女,祝女也恰有此意。郑木匠遂向祝医提亲,门庭冷清的祝医要求如能使医馆生意兴旺,便把女儿嫁给他。郑木匠心生一计,把俱乐部的楼梯改成活动的,在客人酒醉微酣的时候推动楼梯,客人都摔下受伤,前往祝医处就诊,祝家医馆便门庭若市。欣喜的祝医也就欣然把女儿嫁给了郑木匠。 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郑正秋本人还在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祝医,郑木匠由明星公司主创之一的郑鹧鸪饰演,饰演祝女的是明星学校的学生余瑛。他们的表演是夸张、喜剧化的、有时比较做作,明显受文明戏舞台表演的影响。但是《劳工之爱情》开始注意向纵深向度刻画人物,主要表现在对男主角郑木匠的塑造上:郑木匠改行卖水果,可切西瓜用的仍是锯,收拾甘蔗用的还是斧子和刨子等木匠家什。郑木匠敢于表达爱情,直白而真诚,在争得祝女同意后,带上礼物直奔医馆,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来意:“你的女儿可以嫁给我吗?”郑木匠善良,有孩子在他的水果铺前淘气还偷拿水果,他回来赶走孩子,有两个没有及时逃走的孩子吓得直哭,他又赶快拿个水果安抚小孩。郑木匠勇敢并爱打抱不平,有无赖在茶馆欺负祝女,他挺身而出。郑木匠聪明,为娶祝女,巧改楼梯。这样一个聪明、善良、勇敢、能干的形象,在短短二十五分钟的影片中塑造的生动而完整。 《劳工之爱情》的创作者为创造银幕时空,冲破舞台限制的樊篱,做出了突破性的努力。影片共有六个场景,以水果铺为中心,每个场景都相对独立,演员就在独立而相对封闭的空间中表演。这些布景都非常简单,大多都由景片搭建而成,但是通过物件摆设位置的前后对比,加大场景的纵深感,如祝家医馆,前景是两张桌子,后景是对联匾额,再如茶馆内老虎灶的设置,是纵深筑灶,避免了平面化。另外,场景内人物向纵深调度,如茶馆里有人从后景走到前景为客人泡茶,俱乐部里有人从后景的大门出入。并且,通过人物出入画位置和人物交流的视线,创造虚构的完整空间。比如人物都由前侧面入画,即从摄影机后面进入画面,与画面轴线形成一定角度;祝女与郑木匠的视线交流也都是直视摄影机或斜对摄影机,这都避免了画面的平面化,造就了完整的银幕时空。 《劳工之爱情》在镜头的运用和组接上也都表现出电影语言的进步性。全片共一百三十多个镜头,虽然摄影机是固定不动的,但是镜头出现了丰富的景别变化。有完整的全景镜头表现人物的动作和场面的调度。也有特写镜头突出细节,如表现钟表、麻将牌及牌桌上的银元等,但是特写镜头一般不用于表现人物,可能与影片的滑稽的肢体表演有关,卓别林也曾经说过,全景镜头最适合表达这种从头到脚的表演。影片中还多次出现主观镜头和叠印画面来表达人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并且使用降格摄影,表现喜剧效果。镜头之间的切换组接也已经相当的流畅自然。 一九二二年是“五四”运动由北向南影响逐渐普及,势力逐渐巩固的时期,胡适等人纷纷发表文章来彪炳、梳理“五四”运动的成果。在这种氛围之中“劳工”、“爱情”等都是当时时髦的新式概念。深受新文化影响的郑正秋抛出这样一部影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呼应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劳工之爱情》一片,简单的宣扬善恶有报,在道德层面上作简单的是与非的评判,相较“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思想有较大的差异。但却是当时国产影片为获取舆论支持以及在票房上对抗欧美电影的成功策略。影片宣传时消解、掩盖了其进步的启蒙色彩,大肆宣扬其滑稽色彩,所以影片与《滑稽大王游沪记》一同上映时取得了较好的观众认同和不俗的票房回报。 《劳工之爱情》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的影像资料,展示了中国电影由滑稽短片向故事长片的过渡历程。影片继承了文明戏舞台演出的某些传统模式,也为突破图舞台限制而寻求电影化的独特表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李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