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电影高票价的讨论中,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当务之急是提高国产电影的品质,这是前提,否则票价高低都没有意义。而现阶段合理的做法是拉开票价的档次,以满足各个层次观众的需要,即为大多数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 有一种为高票价辩护的观点值得商榷:高票价的合理在于目标消费者的稳定性,就是说,不管票价多高,想看电影的人还是会买票去看;不管票价多低,不想看的人还是不会进电影院。后一句话我同意,但前一句未免有点牵强和霸道了。别人我不知道,拿本人来说,碰上期待已久的新片上映,即使票价再高,我也会掏钱不眨眼的———但必须是我非常想看的,如果只是一般想看的电影我还是会犹豫不决。推己及人,我相信大概还有不少人对自己非常想看的电影犹豫不决,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即使非常想看也决不会动买票的念头———“大片”肯定是人人爱看,但岂是人人都看得起的?———假如票价始终如一,而又没有盗版碟可买的话。暂且不论上述判断符不符合实情,它至少不符合商品经济规律。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说法下的潜台词:来看电影的都是看得起的,看不起电影的人,何必管他! 此观点站在利益的角度,透露出的是当下存在的“富人心态”。其实为高票价辩护的理性态度,还是应该从市场规律出发:影院设施好、档次高,自然票价高;电影投入大、期待值高,自然票价高;高票价影厅就是为少部分观众服务的……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必须承认高票价有其商业上的合理性———但也必须承认中国电影票价普遍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市场必须给消费者提供可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否则,其合理性便不复存在,因为它符合了商业伦理,却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尽管电影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但电影和电影院作为精神文化传播的载体具有的大众文化特质,决定了它在遵循商业规律之外,还应该照顾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包括电影产品本身和看电影的条件。新京报发起的关于电影高票价的调查和讨论以及公众对于该话题持久热烈的关注度也说明了这一点,这肯定不仅仅是出于对商业利益分配的关注吧? 高票价问题上的“富人心态”不但令人讨厌,而且令人担忧。盗版碟违法,侵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它的屡禁不绝也一直是职能管理部门头疼的问题,与此同时,盗版碟却获得了很多的同情,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何以如此?电影市场门槛太高恐怕也是罪魁之一。在讨伐盗版碟原罪的同时,不能不看到它确实让那些买不起电影票的人平等地享受到了同样的精神大餐。 在电影票价格上,既要遵循商业伦理,也需兼顾社会关怀,而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特别的牺牲。事实上,现在推出的周二半价、早场半价、学生价、二轮降价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放低了门槛,让更多的人走进了影院,并且改变了票房收益下滑的局面。这样的“双赢”,何乐而不为? □西丁(广州影评人)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电影”,共找到
53,048,51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