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与赚钱
哪怕在新片《七剑》盛大首映庆典开幕前,观众就很明白,首映礼的演出和电影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不光是《七剑》,当初“盛典营销始作俑者”《十面埋伏》的首映礼也同样如此。那么,在这声势浩大、一掷千金的首映礼背后,昂贵的宣传成本和电影的票房收益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为电影《指环王》剧照。
为《黑客帝国》海报。
为《最后的武士》海报。
传统宣传不能刺激观众
虽然奢华的首映礼有铺张浪费之嫌,但是作为精明的商人,谁都不会去做赔本的买卖,其实跟好莱坞大片的烧钱水准比起来,这些争相一掷万金大搞首映典礼的国产大片们相对要勤俭节约得多。
中国电影烧钱“鼻祖”张伟平告诉记者:“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首映式,可以说是搞得五花八门。不惜上千万美金作首映式宣传。一般大片为电影的推广宣传占总投资的40%并不算高,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影就太可怜了。”确实以往国产电影的炒作方式太千篇一律,不是炒作绯闻丑闻,就是导演带着一帮演员走四方,大家见多了,不当回事了,自然对电影的宣传作用也大打折扣,打个比方说,当满街都是小贩的时候,这种小贩式的吆喝已很难刺激受众的神经了。何况,传统营销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所以电影盛事营销,这一在好莱坞颇为常见的电影营销方式就此粉墨登场,被国产大片们争相效仿。
烧钱是在走钢丝
关注国际电影产业的安邦分析师张宏君告诉记者,所谓的“盛事电影”(eventmovie)意指其放映通常可以引起轰动效应,堪称盛事的电影。这类影片的投资标准是1.5亿美元,其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同时也伴随高风险。
张宏君说,“盛事电影”的巨额投资有点像高空走钢丝,将如此巨大的投资转化为利润,仅靠国内市场是很难收回成本的。因此选择“盛事”影片的主要标准不是一部影片在国内的前景,而是着眼于这部影片在全球及其他相关市场的国际化潜力,这样可以分解风险。确实,好莱坞大片如《黑客帝国》《最后武士》以及《指环王》等,至少60%的影院收入都来自海外。
而作为国产盛事电影的《十面埋伏》除了在国内鲸吞掉1.5亿票房,在海外仅南美地区的票房就高达1亿人民币。虽然距离好莱坞大片仍有差距,但是已经成为中国国产盛事电影的一个标杆。
结论:即使今时今日,电影烧钱造势正在形成一种风气,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所谓“盛事电影”的烧钱模式不是随便什么电影都能烧得起的。不同影片应该有不同的首映式,风格不同,关键看资金实力以及电影的本身制作水平高不高。如果一部电影没有具有国际票房号召力的影星阵容,没有取材拍摄制作上的无国界,随意的烧钱只能让本来就已经惨淡的票房回收更雪上加霜。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今天的中国电影人不必清高到无视市场运行规律,但也绝不该把所有的聪明悟性用在沿街叫卖的技巧上。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们都在念叨生意经,仿佛电影无涉人生而只关营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十面埋伏”,共找到
1,874,72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