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冯小刚在这个方面做得怎么样?

姜帝圭
姜帝圭:他是中国一个必不可少的导演,他在中国电影中起的作用非常大,让中国的电影变得很健康。他的电影有这种不断打破自己原有框架的趋势,比如他的《天下无贼》和以前的喜剧是很不一样的。冯小刚这样的导演,中国如果有10个,中国商业电影就好了。
记:你觉得冯小刚做得最好的是什么?
姜帝圭:他把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他的电影,对中国观众来说有一种信任感,我听说中国观众只要听说是他的电影,都会去看。这种信任的关系是非常难建立的,非常宝贵。
记:你认为亚洲的导演该用什么样的电影来抵抗好莱坞?
姜帝圭:我想首先就是要培养亚洲级的明星、导演,不要只想自己国家的观众,把眼光放开一点,就像你们中国的陈凯歌、张艺谋这样的导演那样。另外是在选择影片的题材的时候,选择能引起整个东方共鸣的影片,我现在就是在试图做一个亚洲化的片子,不仅要考虑韩国观众,还要考虑中国、日本观众。当然,在本土的成功是最重要的,如果连身边的人都感动不了,那你还指望能感动谁?
专门挑战“不可能”的事
记:从你自己拍的三部电影来谈,是怎么不断打破“极限”?
姜帝圭:我的三部电影对我自己来说就是三次对自己极限的挑战,挑战无数人警告我“不可能”的事。第一部电影《银杏树床》是魔幻电影,当时的韩国没有魔幻电影,大家都觉得只有好莱坞才能拍出好的魔幻电影。所有人都反对我,他们说电脑技术也不行,太难了,不能这样做。但是我做了,结果行了。拍第二部电影《生死谍变》的时候,别人听说我的电影里会有朝鲜的人物出现,全都认为不可能成功。他们说如果要看间谍电影的话,当然看美国的FBI、CIA的故事。但是我不这样想,除了武器和科技,南北的亲缘关系、离散家族是更有看头的东西。结果我又成功了,创造了第一个韩国票房神话。第三部我开始想做战争片《太极旗飘扬》,还是有人反对我。这次大家是说制作费用太高了,“你花那么多钱,就是讲一个兄弟情的故事,有必要吗?现在是反战的,战争电影没人看!”这是我听到的最多反对意见的一次。我后来就有一个经验总结——别人告诉你“不可能”的事,往往比“可能”的事更有价值,我就是照着这条路在做商业电影。
记:那你判断“可能”和“不可能”的基础是什么?
姜帝圭:我常常和观众交流,他们喜欢看什么,想看什么是我经常问他们的问题。而且我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在电影院里我非常注意观众的反应。他们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叹气,我都在观察。我把这个看做对自己的训练,直到今天我都在做这个训练,每个月我一般一共看20部电影,其中在电影院里大概看6部,这个训练是让我成功的基础。
记:你的电影都特别注重宣传,在这方面有什么值得中国电影借鉴的经验?
姜帝圭:比如《太极旗飘扬》,我在韩国用的宣传费是400万美元,在日本用了800万美元,我很舍得花这个钱。一部商业电影刚出炉的时候,就像是日本的“刺身”,非常新鲜,但是不能保鲜。它的价值必须马上体现出来,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吃掉它,抓住时机,做所能做到的最大宣传,这样才能实现一部商业电影的价值。
记:“做不可能的事、做最大的宣传”,建立这些商业片模式的时候,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姜帝圭: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不断挑战自己,这个很难。还有一个就是打破其他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改变他们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很难。
记:有过失败的经验吗?
姜帝圭:我自己导演的电影没有,但是我制作的电影有过票房非常不好的(姜帝圭监制的《海底深蓝》是2003年韩国票房最差的10部电影之一)。我分析过失败的原因,当我自己做导演的时候,我把每一部电影都看做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影,我总是告诉自己,这部电影上映的第二天你就要死了。我的目标是,即使死了,有这样一部电影留在世界上我也没什么遗憾了,所以我总是尽最大的努力。但是我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有些人喜欢抱着玩的心态拍电影,所以他们会失败,不认真怎么可能成功呢?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制片人,还是做导演更好。
最想拍《成吉思汗》
记:中国很多导演为了冲击海外市场,都在使用外国演员,但是你的电影都是用韩国演员,海外市场也很好,你是怎么看的?
姜帝圭:外国演员对海外市场有促进是肯定的,好莱坞的电影就是这样的。我的下一部电影就要使用外国演员了,现在正在写剧本,这个故事里面至少要用一个中国演员。
记:《成吉思汗》听说是你最想拍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不是你所说的能引起整个东方共鸣的电影?
姜帝圭:这部电影的剧本我已经写出来了,但不是很满意,还在修改。我希望能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