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式各样的戏剧节频频向国内的艺术家们明里暗里频送秋波。在这其中,今年5月于光州举办的“民众戏剧节”实在是无足轻重。但是,它所关注的话题、运作的方式,却与《切·格瓦拉》的取向水乳交融。
光州“民众戏剧节”是东亚地区民众戏剧的一次集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民众戏剧”的概念,在中国大陆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但却在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蓬勃地延续着。所谓民众戏剧,强调的是戏剧走出剧场、走进土地、走向人民。此次于光州举办的民众戏剧节,以ASIAN MADANG为名,也是在坚持戏剧的公众性。MADANG是韩语“广场”的意思。在韩国80年代的社会民主运动中,“MADANG剧”是非常活跃的一个剧种。它吸收韩国传统祭祀等仪式化的舞蹈,演变为一种在广场上演出的戏剧形式。ASIAN指向了此次戏剧节的一个主要议题:即来自东亚的戏剧作品与戏剧家,在冷战的格局并没有在现实与心理层面退却的景况下,在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格局下,如何反省亚洲过去的殖民主义,又如何面对新的帝国与强权给亚洲带来的新压迫。
而这些,显然也是《切·格瓦拉》的一个方向,也是《切·格瓦拉》在2000年上演后,不断引起亚洲各界进步剧场人士关注的缘由。
一个由青年戏剧导演带领的新的“格瓦拉”集体来到了光州,来到了一个因为在拒绝商业、反思商业因而备显简陋的戏剧节。演出是向所有人开放。演出的地点是在帐篷剧场。这个帐篷是由日本导演樱井大造率领的“野战之月”剧团义务为戏剧节搭建的。与一般的演出场所相比,帐篷的确是个异样的空间:狭小的表演场所,简陋的化妆间,外界的风吹鸟鸣时刻与演出互相呼应。更有甚者,从不远处美军基地不断有飞机起落,那巨大的轰鸣声时刻会侵入到原本应该肃静的剧场内,随时会压倒演员的嗓音——但那巨大的噪音也在意料之外给演出增添了无比强烈的现实感。在这样一个帐篷内,《格瓦拉》更多实现了具有宣讲色彩的美学效果。在简洁的舞台造型以及快节奏的表演速度的合力之下——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普通民众对格瓦拉的朴素感情,在这个汇聚了来自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等观众的共同体中,《切·格瓦拉》以有限的字幕提示与演出介绍,真正做到了与观众共呼吸。它以戏剧的方式,把在场的人们团结在对革命、社会主义以及亚洲命运的思考中。
除去简陋之外,帐篷剧的特色,还在于它是流动的。帐篷仅是由钢管、帆布等简单器材搭建而成,它可以在任何一块空地上凭空而起,可以深入到工厂、乡间,可以直接来到最需要它鼓舞的地方。这样一个流动而简陋的演出场所,给了这一版《切·格瓦拉》一个很好的注脚,让它切实地感受到了超越“文化商品”的价值与意义。
《切·格瓦拉》在光州,身体力行地融入到了民众戏剧的浪潮中。或许,随着民众在我们社会中的位置愈发重要起来,在远离我们的视野许多年之后,“民众戏剧”还会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慢慢地重现它的生机吧。(陶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格瓦拉”,共找到
31,103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