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再向虎山行》捧得“金星奖” 徐小明:我当年也是一歌星
主持人陈汉泽:您今天坐在演播室里跟我讲有线,但是我的脑海里还是忍不住响起《再向虎山行》的旋律,那里面的主题歌是你唱的吧?
徐小明:对。
主持人陈汉泽:那您也算是歌星了?
徐小明:也可以算是,那是1976年,这首歌一推出,我就获得了当年的“金星奖”,这个奖如果当年拿不到,以后再成为著名的歌手都无法拿到这个奖了,我拿到这个奖也很高兴。我现在对唱歌也很有兴趣,我以前曾获得四次“金唱片奖”,两次“十大歌星奖”,不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主持人陈汉泽:这样的一个很传奇演艺事业走下来,慢慢转为平淡,你有没有一些不舍?
徐小明:没有,我也是顺着我自己的目标走的,我以前在电视台受重视的演员,我在丽德电视台也是三大小生之一,但是我的长相也不是很俊、很潇洒,我也感觉到将来会有很多的人出来竞争,而且我的性格也不适合继续在演员的路上发展,我就决定往幕后发展,但是要转移路走,要放弃一些事情,但是我放弃了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满足感,也获得了一些好的东西。
主持人陈汉泽:武侠巨星一向可能给人留下孔武有力的印象,但是很好玩的是其中很多人其实经商头脑非常灵活,比如说成龙,比如您多年来退居幕后运筹帷幄。我们看到的是,文艺片巨星经商好象都失败了。你是怎么看的?
徐小明:这点我倒没有进行仔细的统计。我是想通过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考了以后才能把戏演好,因为身体比较灵活,脑子也比较灵活。一定会做生意我觉得不见得,因为我也曾经失败过,我做生意也吸取了一些比较大的教训,只是我学得比较快,后来出现了一些好的机会,公司才把一些任务交给我做,慢慢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陈汉泽:那么片子里面的武打效果是真的吗?
徐小明:我在80年代初期在国内拍《木棉袈裟》,当时里面的演员都是民间的武术高手,他们是经过苦练练得的一身真功夫,他们把平时学的东西就套到电影里面,在电影里面一演却显得很呆板。
只有把武打动作和戏的剧情吻合才能拍出好的效果,很遗憾第二代武打演员还是我带,但是现在国内没有从武术电影行业冒出有名气的导演,这可能和香港产生的武术电影有关系。你是一个很好的武术运动员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武术演员。我记得当时和李连杰合作的时候,他就真打。我说小杰,不是这样的。有一些动作大家一看李连杰可以就知道你做的是真的,有一些容易造成小伤的动作其实可以避免。以前的动作很好看,但是镜头会让你的动作只能达到70%的效果,最后转换一下,效果可能会达到100%。后来他就懂得运用自己的技术,再深化,效果很好。
主持人陈汉泽:提起您的武侠经历,您除了缔造自身传奇性之外,也创造了巨星,比如说于荣光,您当时是怎么发现他的?你对李连杰和于荣光各自的发展前途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徐小明:李连杰的出道要感谢张鑫炎导演。于荣光首次在我的电影里面演出也是一个机缘,因为我当时在《木棉袈裟》找演员一直不满意,快要开拍了,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演员。我记得在北京出外景,当天10点的火车就赶到拍片现场,后来制片人对我说导演我找到一个演员,你觉得合适不合适,这个人就是于容光,我见了之后,制片人问我满意不满意,我说满意,但是还是需要一些训练。我让他(于荣光)跟我走,他也就马上跟我走了,把我制片的同事留下来,到他家里打包、装行李带到香港。
但是他是一个武术运动员,有一些东西不知道,我就每天给他补课,我就把电影方面的知识传给他,一步一步他也掌握了电影的角色。第二步,我就让他演《海市蜃楼》,我们请了武术队每天都给他锻炼,如何武打等等的,让他演了里面的角色。
主持人陈汉泽:现在的李连杰也开始做一些制片的工作,还有于荣光也在从事一些制片的工作,你认为他们是在向您偷师吗?
徐小明:不能说偷师,也许他们是想慢慢往幕后发展,但绝不是偷师(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