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宗华有一句话把温海江弄了个一头雾水。 那是这两个人拍的第一场戏,也是他们饰演的曹雪芹和赛子都在剧中的第一次见面。镜头拍完,庹宗华走到温海江的面前,非常客气地问了句:怎么样,感觉舒服吗? 感觉?舒服?——海江眨眨眼睛,似乎有点不明白庹宗华在问什么。 庹宗华这才知道,眼前和自己演对手戏的真是个初次上镜的新手。回想刚才海江在镜头前的表演,庹宗华赞许地笑了,在这个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演员看来,海江的表演不太像是初出茅庐。 海江的确是第一次参加电视连续剧的拍摄,第一次站在摄像机的镜头前,他甚至还不知道电视剧的拍摄并非是从头到尾地按照剧情发展进行,而是根据场景安排、演员档期、季节限制等等各种因素,制定拍摄计划,可能把故事的结局提到头里来拍摄,也可能将情节拦腰截断了拍;可能是一个场景的不同戏集中在一起拍,也可能是一段情节分成了几下里拍;兴许还会上句话在北京,下句话就到了南京地拍。海江也不懂得镜头前的演员有什么走位、调度的问题,弄不好,自己就不知不觉地走出了镜头。他甚至听不明白诸如“反打”、“搭戏”之类的术语,当然也不明白庹宗华是在问自己刚才那段对手戏里,自己和对方交流得是否流畅,对自己的表演是否有什么限制和影响。作为明星大腕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无名小辈能够这样地询问,说明了人家的谦和与真诚。 然而,所有的大树都是从小苗长起来,所有的行家也都是从无知学起。幼稚不怕,海江既然来了,勇敢地承担起饰演子都的重任,他就有信心赢得认可。而这信心不是一时的冲动,不是凭空的自大,海江是个聪明的学生,他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尽快地进入角色。 那段时间,温海江感觉自己像是着了魔一般,白天晚上满脑子都是赛子都,这个剧中的角色仿佛成了他个人生活中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成了他心中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有时候,对子都一个动作的设计,会突然出现在海江的梦中,将他从夜半的沉睡中唤醒;有时候,对子都一句台词的处理,却又会让海江在大白天像丢了魂儿似的,骤然听下手中的活、嘴边的话,陷入思考;和同学们去卡拉OK聚会,以往最爱唱歌的海江此刻的最爱却是跟同学们讲述子都,开口闭口喋喋不休,引得大伙都忘记了点歌、冷落了话筒,和他一起讨论起了角色的创作,七嘴八舌地帮他开阔了思路;出门乘车,无论车上乘客拥挤与否,海江常常是站在那儿就不动,忘记了躲避人流也想不起找座儿,他的注意力早就交给了对子都的揣摩,不顾其他了。可是如果眼前偶尔闪过一个兴许会对他有些启发的人或场景,海江立即就能将其记住,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一册剧本拿在手,赛子都的所有台词和有关的描述,都被海江用红笔勾了出来,只要有空就挨个字地去揣摩。剧本里已经提供了的,海江去反复体会;剧本里没有明示的,海江自己去设想。他为子都设计了一番人生经历,作为其处世为人的依据,作为其性格形成的基础,以使自己塑造的子都更可信更符合情理。海江写下的那份设想的字数,比剧本里赛子都的台词都多。 那段时间,温海江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总能感受到鞭策的陀螺似的忙得直打转转。已经走出校门在广播电台做播音员的他,主持着几个栏目的节目。为了既不耽误拍摄又不影响工作,海江把自己的一日24小时重新做了划分,更多地分给了工作,而更少地留给了休息,有时候甚至把休息和往返于工作单位与拍摄现场之间的奔波归在了一起——一早赶到郊区的拍摄地,紧紧张张拍上一天,然后匆匆忙忙返回北京,直奔播音室,熬夜把第二天要用的广播节目做出来,待到天色发亮,海江又匆匆上路,赶到现场。现代的电台播音员和古时的昆曲红伶,温海江在进行着频繁的角色换位,北京的单位和郊区的拍摄地,温度海在忙于紧张的来往奔波,休息只能放在了路途的颠簸中。赶上剧组到异地出外景,海江就得提前把几期的节目做出来备用。 那种追着太阳跑、跟着月光转的忙碌,在温海江的记忆里留下的是美好的感受,因为他得到了台里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而且,每当夜深人静,整个工作大楼只有几个窗口还露出不眠的灯光,闪烁着辛劳,闪烁着充实,闪烁着收获的希望。海江说,其中就有一束属于自己。那种感觉实在太美妙,太让人自豪。 那段时间,温海江说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眼前的一切让自己都充满了新奇,而这新奇的一切,更加激发了自己创作的渴望。有自己的戏时,海江是个学生。只要有时间,他就坐在现场的一边,全神贯注地观摩他人的表演,不断地向自己提问,这句台词人家为什么要这样说,这个时候人家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情……找到了答案便也找到了进步的捷径。 在那些明星大腕面前,海江是个学生。逮着机会,他就要虔诚地讨教。戏中曹雪芹和赛子都的对手戏最多,每次拍戏前,海江都要找到庹宗华很认真地向他“汇报”自己对剧情和人物的准备,一时弄得庹宗华误以为他很紧张,一个劲儿地说些安抚的话。 在那些普通角色甚至群众演员面前,海江还是个学生。别人的一点点优长都会对他是启发,都会让他与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联系起来。 在人们善意的提示中,海江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饰演紫菱的刘辉是海江同学的姐姐,她热心地关照弟弟的这个同窗,海江便请求“姐姐”帮自己严格把关,以避免在表演中流露出舞台演出的痕迹。 在人们不经意的议论中,海江也能够捕捉到创作的灵感。最初见到温海江,很多人对这个现代气息挺浓的男孩能否吻合赛子都的人物形象表示过怀疑,尽管试装以后,人们的一致好评打消了顾虑,可海江却从人们最初的议论里悟出自己的本色与子都的差异。于是,他在塑造人物时,尽量提醒自己表演要往旧时旦角名伶的角色特点上靠。 渐渐地,海江的思路打开了,学会了把握人物的情绪节奏、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会了设计细节来表现人物,也学会了把生活中的体会和舞台艺术的技巧,恰到好处地运用到镜头前的表演当中。有一场戏中有子都与屈府丫鬟纳春之间情窦初开的眼神交流,海江就借用了他在京剧《白蛇传》中饰演许仙初遇白娘子时的神态,赢得了导演的好评,一条通过!都说虚心使人进步,其实进步的因素还应该包括肯吃苦和善于学习。温海江就是那么个聪明男孩,所以他进步了,成功了。 当温海江的最后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拍完,庹宗华带头为他鼓起了掌; 当《曹雪芹》一剧杀青,立即有新的剧组向温海金发出了邀请; 当片子送到有关单位审查时,温海江的表演受到了诸多专家的关注…… 以勤奋好学为自己的创作开路,海江是聪明的,希望他也是成功的。(文章选自《别样幽芬》,昆仑出版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