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闭幕的戛纳电影节上,先期撤离的内地参赛片《紫蝴蝶》又成了一条新闻:按惯例,每到闭幕日当天,当届电影节的所有参赛片都将进行轮映,而当一位国内记者索取当日轮映时间表,竟然发现上面只有19部竞赛片,惟独没有《紫蝴蝶》。官方的解释是“由于《紫》片被安排最后一个放映,所以排版时不小心将它给误删掉了”。虽然组委会及时修正了这一“错误”,但对于一个历史悠久、世界一流的国际电影盛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和遗憾。而透过这位“多事者”的愤愤不平,隐隐也让观者产生一丝不解:难道《紫蝴蝶》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早在出发前,《紫蝴蝶》的导演娄烨对自己的这部新作就曾不无感慨地说:“当然你可以把结构都设计好,让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问题是我觉得一切都不在掌控之中。”一个已被“红高粱”们滥炒过无数遍的时代背景,一段似曾相识、模棱两可的情节,再加上音乐录影带般的时尚拍摄手法,难怪连主演仲村亨看完全片后都如坠云雾。也许,许多人会以为这样“试验”、“先锋”般的东西,会受到一贯偏爱“新浪潮”的戛纳的欢迎。但似乎国内一致叫好的声浪并没有为《紫》片博得国际的认可,即便是热衷炒作的国外媒体对该片也只是只言片语。除了影片放映时间被安排在冷清时段外,甚至有不少记者在该片首映时中途溜号,有人不禁问道:“一部好电影起码也应该能让人看得懂吧。”看来,戛纳这块“中国电影的试验田”如今也不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了。 当有人问及影片的拍摄时,娄烨曾说:“有时候特别有把握,有时候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样。所以有时特紧张,因为不知道这个故事会往哪里去。”也许,他只是在片中纪录了自己在创作时的真实心态,那观众们就应该陪着他一起玩猜谜吗?在那些以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为己任的真诚电影人的眼中,中国电影已经在玩弄概念的歧途中越来越不知所云了。(■舒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