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45
破解《番号》①:抗战版《水浒》+《鹿鼎记》
            文/黄杰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交口剧”:还没有上星播出,剧评人和媒体已经开始疯狂推荐;豆瓣上网友对该剧的评分达到了红色题材史无前例的9.1——导演徐纪周的“鬼才”在这部剧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他用一群灰头土脸的小人物,一种嬉皮笑脸的讲述方式,构筑起有关英雄和保卫家国的厚重情怀,凝重但不乏味,欢乐而不浮浅。
  李大本事,这个满嘴“跑火车没正经样”的主角,就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样,是反英雄的草根英雄;他身边这群正规部队都不愿收留的“刺儿头”士兵,就像《水浒》里的108将,个个都有段不能回首的故事,个个都曾被蔑视为格格不入的异类。但正是他们,一次次用诙谐实用的“土”办法狙击日军,并且重获番号,最终向死而生。
  荧屏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类型的剧,以狂笑开始,以飙泪结束,且久久不能释怀。
  如果说,《黎明之前》是2010年最不能错过的谍战剧,毫无疑问,《永不磨灭的番号》就将是2011年最不能被错过的另类抗战剧。前者记录了吴秀波最好的年华,后者将是黄海波的一线证明。
点击进入:《番号》
[进入专题] [在线观看] [剧情简介] [剧照海报] [媒体报道] [网友留言]
“韦小宝”式的草根英雄
  康熙形容韦小宝只用了四个字:不学有术;“李大本事”也只需要四个字:忽悠有术。
  和韦小宝一样,黄海波饰演的李大本事狡黠、能忽悠,他有着草根从底层向上奋斗时对环境的顽强适应性,无论到哪里都能将逆境转化为顺境。他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但对打仗却有着天生的敏感。在他的观念里,打赢才是硬道理,所以他敢用仅有的一发炮弹作为幌子来豪赌伪军的投降,事后还教导对方懂得什么叫“兵不厌诈”。
    他去日本人的医院里鬼嚎“皇军万岁!”,骗得日本人治好被鬼子刺伤的兄弟;他也向八路军的上级领导耍心眼,将伤亡与功劳夸大数十倍,为了得到一门“大炮”上蹿下跳。他耍诈看得人应接不暇,笑破肚皮却又愈发觉得可爱。他的本事就是靠着浑身上下的鬼机灵心眼儿、三寸不烂之舌,还有草根身
李大本事深谙厚黑学与实用主义之道
上特有的乐观和韧劲,在严峻的夹缝中生存,且游刃有余。
  他遇见陈峰,就像韦小宝遇见陈近南——他们格格不入,市井气息与理想文人不时有矛盾产生,却又对对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他身边的“吸铁石”则颇像茅十八:有勇无谋,但忠义双全;不受约束不会带兵的孙成海,就跟韦小宝的师傅“九难”一样,个人能力一流,但永远在闯祸,等着李大本事收拾烂摊子。
  李大本事对他们是兄弟、是忠义、是生死,但依旧用了一种草根的智慧与他们相处:有坑、有蒙、有拐、有骗,实用主义是他理念的准确概括,仗能打赢最重要,手段面子无所谓。但就像最实用主义的韦小宝,宁愿无聊守在通吃岛上也不肯围剿天地会一样,当他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独立团,接到狙击数千倍于己敌人、死守武义县城的命令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向死而生。他们的血换来了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华民族。
 
  观众评价说徐纪周“不按理出牌”,甚至不客气地表达为“以为又是传统主旋律,可越看越有滋味,笑里带哭,哭里带笑的,不带这么玩儿观众的……看着不光提劲而且让人觉得悲壮!这是革命乐观主义与献身主义最完美的结合。”
抗战版的“水浒传”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英雄领袖们的独功,抗战剧也当然不该是某一两个人的颂歌。《番号》有别于以往的任何一部抗战剧,除了李大本事对“高大全”主人公的颠覆外,更在于它塑造了群像,就像施耐庵用《水浒》塑造了宋江、吴用、武松……
  徐纪周其实并不讳言,这部剧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水浒》创作思路的启发。和梁山好汉一样,李大本事这群人都有“忠”有“义”,有不谋而合的目标,命运与责任的驱使让他们相遇。这是一群各有身手,却又性格特异的人。李大本事重建队伍,不得不像宋江一样壮大梁山泊一样,把有本事的人物收服聚拢起来。
  这群人的出身可谓五花八门。原华北战区国民党游击队的陈峰,是北大参军的正牌军官,有着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几乎不知如何变通;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飞贼豪侠似的“草上飞”孙成海,性格桀骜不驯,干事永远要拔头份;愣头吧脑的“吸铁石”,战场上总疯了似的冲锋陷阵,看见鬼子不顾命令只管开枪;永远叨念着家底、逃命还不忘记带上鸡崽子和一锅面条的“丁大算盘”……
 
  《水浒》曾被戏谑为“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番号》里的三个女人同样绝顶精彩:一个离家出走的青帮大小姐;一个比爷们儿还爷们儿的童养媳;一个逼着男人娶自己的山寨王——震撼程度完全不亚扈三娘。
男人戏中的女人们成为全剧最温暖的一抹亮色
  他们是李大本事的“将”,但他们都看不上李大本事的忽悠,尖锐的性格又使他们不停的内斗。李大本事对他们要么哄着,要么供着,当他们被李大本事“兵者诡道”的胜利结果收服后,他们成了最好的独立团,义无反顾地迎向牺牲。
  地面播出时,观众评价说:“一闭上眼睛,那些个人,尽管个个灰头土脸的,却都那么明亮和鲜活的活在眼前,不是那一代,而是那一个。他们都是人,不是神。”
  这确实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创作手法,这几年的电视剧不停地重复着这个规律:真正在口碑上立得住的电视剧,无一例外的在主演之外,存在着多名闪光的、过目难忘的配角,如《潜伏》里的谢若林、《黎明之前》里的谭忠恕、孙大浦等。
《集结号》式的生命敬仰
  《永不磨灭的番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部分是招兵买马,用尽办法将各方能人聚拢在一起。第二部分是李大本事和赛貂蝉及几个手足兄弟的感情,和战争交织进行。第三部分是成立独立团后部队建制、死守武义的事——这部分更为凝重,承载的情怀也更多。
  前两个部分,也在不断的交代各个角色不能回望的故事:譬如陈峰,他是南京守卫战的国军将领,在部队即将阵亡的时候,服从了上级命令撤退转移,结果南京被日军屠城,40万平民成白骨,陈峰为此一直无法原谅自己;李大本事原本是红军的通讯员,在戈壁上与军阀的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全部战死,唯他一人生还,落下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不敢回到八路军的队伍里,却又忍不住改头换面地回来了。
  作为幸存者,他们被主流抛弃,被看做格格不入的异类。当被放逐的生命聚到一起,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不为人知的宿命,每个人后面都藏着一支消失了的部队或家族的隐情,因为看到太多生命的消逝,他们被迫活了下来。活下来,是为了证明,证明  
逝去生命的价值,证明他们曾到世界上来过。所以,他们牺牲前提出的唯一要求:给一个番号。
  战争,是一场死神的盛宴,因为生命的无常,愈显精神的悲壮。看过电影《集结号》的人都明白,像李大本事这样仅存的人,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活着,也不仅仅只是活着。他们是最后的薪火,无论走到哪里,都背负着逝去生命的沉重,有无数亡魂的身影在心中凝视着自己。重新站立起来,再次被证明,是他们劫后余生的唯一使命。所以,就像《集结号》里中谷子地为牺牲的战友们苦苦争取的烈士荣誉一样,番号不仅仅意味着生者的荣誉,更意味着逝者的牺牲得到了尊重,曾经队伍的故事还有人追忆,精神还有人继续传承。
  北影教授郑洞天评价《集结号》说:“它的好,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永不磨灭的番号》也是一样,它努力传达一种个体和底层、对草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在苦难中站起,浴血重生地再次证明自己的精神的一种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