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辉: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大秦》经得起考验
            文/果子
 
  有人读史,有人看戏,有人爱它悦耳动听却铿锵有力的台词,也有人怀念那个激情澎湃的时代……这些都是《大秦帝国》所能带给你的。除此之外,这部历时16年才完成的作品对于编剧孙皓辉来说,则有着更为深刻和深远的意义。
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 还原历史真相
  许多人把《大秦帝国》当做历史教材来看。也难怪,在如今这个年头,一部历史正剧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教育程度,或许真的远远高过一本历史教材或者理论著作。这也是为什么正统研究学者出身的孙皓辉会在一开始,就选择了电视剧这种形式来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大秦帝国》编剧孙皓辉
  “我觉得一部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民众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一本无味的理论性说明。它更容易在社会上掀起一种思潮、提供一个普遍讨论的平台。而也只有好的文学作品,才是真正带着感情去思考中国文明的根本问题,才能长久的给人以灵魂上的触动”。
  这或许也可以看做历史正剧所应该担负的另外一重责任。但事实上,在我们周遭鳞次栉比、良莠不齐的众多历史剧中,真正能够或者说敢于承担起这一责任的,屈指可数。在这一点上,孙皓辉则信心十足。
  “我敢说,从最基本的历史框架、历史事件和重大的历史进程上而言,《大秦帝国》是一个最靠近历史真实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历史小说还是电视剧,都不可能没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大秦帝国》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所有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坐标性的人物、所有大事件的进展和结果都是真实的。但人物关系和结构上略有调整和发挥。要想展现历史血肉,肯定要有大量历史细节的复原,这方面的虚构是在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