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人物专访

城市当代乐团指挥三宝:要填补轻音乐市场空缺

2011年12月21日15:59
来源:搜狐娱乐
三宝
三宝


  上世纪80年代,曼托瓦尼、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三大轻音乐团进入中国,给中国人普及了流行音乐,随着人们对流行音乐的逐步了解,轻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就像初等教材一样,慢慢被人们遗忘。尤其是最近10年,人们能听到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多,世界各地流行音乐在中国一直轮流展示,但从不生根,只要流行过就从不再次流行。当北京金水桥文化公司成立一支完全针对演出市场的“城市当代乐团”,聘请三宝担任首席指挥,试图填补这个演出市场的空缺时,人们才会意识到,“轻音乐”这个词已经变得很陌生了。

  金水桥文化公司总经理胡静云过去一直从事演出项目运作,多年来她发现,即便是一些没什么名气,演奏水准一般的乐团,每年都会有将近200场演出。如果好好打造一支像曼托瓦尼乐团一样的团体,一定能吸引更多观众。事实上,这些每年能演出200场的乐团,面对的往往不是真正的消费市场,都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堂会,这也是目前中国文化市场的畸形所在,不接地气,只能靠别人养活,一旦真正面对残酷的市场,就不行了。所谓的文化娱乐市场,其实是很脆弱的,或者说,文化市场的繁荣、创造的市场价值是假的,企事业单位集体买单让很多演出团体慢慢失去了市场存活能力。所以,当城市当代乐团真正想走市场,会遇到一个问题,现在还有人听轻音乐吗?

  一方面,现在各类演出人们差不多都见过了,在吸引观众的方式上竭尽所能,观众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国从来还没有出现过本土轻音乐消费市场,真正按照市场化去打造一个轻音乐团体,会面临很大市场风险。

  现在人们的消费心理和口味跟过去已经大相径庭,三宝认为:“说实话我也没太大的把握。我们面向更多的可能是白领,现在的小孩对这些东西可能没有太大的兴趣。可能是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第一可以消费得起,第二平常听的东西,基本上不可能听古典音乐,也不太听歌剧,反过来你给他们听摇滚乐,他们可能也接受不了。这个年纪的观众,平时演出市场提供给他们的元素不够多,尤其国内的东西比较少。所以我第一套曲目选的都是民歌,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如果你弄一个新的旋律,全新的东西,接受起来可能更困难一些。我选了这套曲目是专门给这些人去消费的。这些人既熟悉了旋律,又有一种轻松的、好玩的感觉,所以在这层观众群中应该能得到一些反响。保罗·莫里亚、詹姆斯·拉斯特是在80年代初引进到国内的,还挺火的。恰恰是那时候听这些音乐的人,和我现在年龄差不多,80年代初刚刚十几岁,对外来的音乐挺感兴趣的,感觉挺新鲜的,这帮人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了,而且已然有怀旧的情怀在心里。我相信他们会对这种形式有亲切感。”

  像保罗·莫里亚、詹姆斯·拉斯特这样的轻音乐团,在西方是因为从很多类似的团体中脱颖而出的,是因为他们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才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音乐环境,听众也就无从去对比和鉴赏。没有参照,听众是无法分辨的。

  胡静云之所以想做一支像模像样的轻音乐团,就因为她发现有些交响乐团,比如电影乐团、上海轻音乐团经常在国内到处演一些轻音乐化的古典音乐。虽然是交响乐、古典音乐的形式,但演奏曲目大多是通俗的交响乐,比如施特劳斯系列、电影配乐系列,这类演出一直挺有市场,很多大企业年会,某些新产品发布,如果他们想弄一个音乐会,不太可能找几个歌手,因为成本会高一些;也不会演奏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所以会想到这类轻音乐团,既感觉很高雅,又很轻松。

  所以,胡静云找到三宝,而三宝也正有这样的想法,俩人一拍即合。三宝说:“我最初提出的概念是,首先应该是一支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乐团,有国际化的共性和自己的特点。所谓特点,无非是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间乐器,整个曲目、演奏感觉、色彩也比较丰富。再有对我来讲我比较熟悉,电声、管弦乐、西方传统音乐、中国民乐我比较容易把握住,改编这些曲目是我的长项,也能把握住它的品质,又很国际化,也很跨界,也很混搭。你是否能搭得有品质,就看你对整个乐团的理念是什么,你的能力是什么。”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