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独家频道 > “搜狐娱论·观察”论坛 > 第6期 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

实录:娱论-观察——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上)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9月22日23:54

  话题一:纪录片在院线的发行现状

  观点:1,《海洋》的高票房出乎意料

     2,走进影院难,发行成本须控制

     3,影院系统是粗放式经营

     4,纪录片电影是长流式放映

     5,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破坏市场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的“搜狐娱论.观察”论坛,这一期的主题是“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纪录片这个话题,确实有点大,但是纪录片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特别值得说道一下。拿今年暑假市场上特别热的纪录片电影《海洋》来说,纪录片《海洋》上映时间特别长,现在上了一个多月,现在上电影院今天上午看每天排了九个左右的场子。在纪录片整个大环境特别弱的环境下,大家来看各种院线进入,怎么样让纪录片更好地发展?

  今天请了几位业内比较有名的嘉宾,大家共同聊一下这个话题。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这位是业内非常有名的张同道老师,《小人国》之类的各种片子都是出自张同道老师之手。这位是范立欣导演,是《归途列车》的导演,我感觉是纪录片界最帅的导演。最边上美女是吴靖,是百老汇电影中心北京负责人,百老汇院线是中国唯一的艺术片院线。旁边是金忠强,《海洋》发行团队成员之一中评国影总经理。

  现在《海洋》票房是多少了?因为已经上了这么长的时间,您刚才私下里说10月10号下线。

  金忠强:第一次去到9月下旬,还是有很多希望在国庆节档期看到,最终这个档期在10月10号,这个纪录片里面唯一的一次吧。这个票房比较令人满意,至少在纪录片里面仅次于麦克杰克逊的纪录片,能做到这样好的票房,在我们宣发来讲也是出乎意料的,很不错了。现在看来观众的热情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对这个事情表示感谢。

  主持人:《海洋》的数据,刚才查了一个,在北美市场1942万,共2319万。老师好像说七千多万,一亿两千万。《海洋》在百老汇公开的院线情况怎么样?

  吴靖:不知道跟他们其他影院有没有特别多的活动,我感觉《海洋》在电影中心来看,跟我们观众群很搭。而且这个片子在今年4月份法国影展上法国电影中心有展映过,当时两场爆满的,根本买不着票,当时有人问有没有可能买到内地,8月份要上的时候,没有说商业片大量的广告,大量的其他大型活动。

  张同道:《海洋》出来一阵了,已经上了一年多,在半年前我已经看到这部片子,而看了一个贵宾席,最贵的一张电影票大概买这个票120块,很舒服,最重要的是用最豪华的方式看一看这部电影。我至少看了三遍,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力量恐怕不是我们说的美景,自然动物,这些都还不够,还不足以描述这部电影给人带来的震撼,更大的震撼,是这个电影所关注的一些事情。法国人在关注人类面临的问题,我们还在弘扬某个地区的文化传统。这个之间在艺术层面上差了很多。首先是视觉震撼,我的孩子才9岁,看了一遍,专门买了一张盘回来,老师让每个学生给他们的班级推荐一部电影,我儿子就推荐了《海洋》。从小孩到成人,到所谓的专家,对这部电影几乎是一面倒的赞美。

  主持人:我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推荐这部电影,居然有六千多次转发评论。以前发一些片子,跟发《海洋》有什么不同的点子?

  金忠强:从经验,各方面来说,商业电影发行,发纪录片和发其他商业片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人群不同,还有传播途径也有一些不同,再有可能一些时机,一些题材的把握上也会需要不同的观念来做这个事情。纪录片的发行,特别是走主流院线的发行,在我们来说,我们以前可以借鉴的就是《迁徙的鸟》等等的一些电影。国内纪录片能够走进影院本身也不是特别多,就像贾樟柯(在线看影视作品)导演的一些片子,获得很好的口碑,《海上传奇》六十万,之前估计总票房的时候,在发行的成本方面我们尽量控制。

  主持人:刚开始《海洋》在国内上的时候,你预计大概多少票房?

  金忠强:我们预计1000到1500万。

  主持人:预计1000多万应该是很高的数字。

  金忠强:有很多成本在里面,本身有票房,再加上成本,我们在宣传方面控制得很好,目前看来在宣传方面当时推的力度更大一点可能效果更好。因为更多人知道,看到了。

  主持人:宣传这一块跟院线有合作吗?

  金忠强:跟院线有一些推广,但是推广也没有组织看片会,告诉大家做一轮研讨。这些方面我们都是发了一些宣传资料,一些预告片的盘,甚至当时考虑到宣传成本,也没有去做一些片花贴上两个院线上播放,这些都没有做,确实是为了成本控制要求我们要精打细算。

  主持人:我听金老师的说法,感觉《海洋》这个片子在中国算是一个个例,包括09年范导的《归途列车》虽然口碑非常好,但是票房不是很好。

  范立欣:主要在国内院线播放,片子是09年末完成的,除了主要院线发行是在加拿大,在美国大约发了一百多,九十多,国内票房加起来接近40万。其实过了差不多两年以后才有机会在大陆院线来放,观众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还要非常感谢大陆电影中心这几位。

  吴靖:我是觉得《海洋》跟《归途列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纪录片。这部片子是很独立的,也是一个小片,整个发行它的所有东西都是一样的,两个不同类型,商业上完全不同类型。

  主持人:两种不同类型的东西,在院线有没有不同的推广方式呢?

  吴靖:大部分不是靠影院来做,独家的所以导演会经常过来跟观众交流,基本上变成每个周六看片会,每个周六导演会去交流,你是按照工作口碑来进行宣传。就像金先生他们的《海洋》控制宣发成本,要是像《归途列车》更是没有钱做所有的宣发,所以只能靠网络,只能靠口碑传播这种。

  范立欣:作为片方来说,《海洋》这么大的片子,在发行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谨慎,不敢在前期宣传上太冒进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是这样,我们做的宣传非常非常有限,只是基于院线的,做一些见面交流会,靠媒体,靠微博大家口口相传的,我想会是在最后导演见面会上,我最后总是会说我们不是好莱坞大片,我们没有宣传费。如果觉得这个电影可以,请告诉你的朋友,让你的朋友来看。

  主持人:《归途列车》大概花了多少钱?

  范立欣:是国际联合制作,中国、加拿大、美国、欧洲联合投资,总投资最终是接近一百万美金。

  主持人:张老师怎么看不同类型的片子在院线推广?

  张同道:他是五千万欧元,他是一百万美元,我这个片子就花了一百万人民币,大概09年票房放到了几十万吧,也在40万。可是那个时候的电影比现在更惨,我那个一放正好跟《2012》放在一块,大家都看《2012》去了。那个票房从哪来的?都是家长包场看的,把时间段买断,包了哪个时间段,谁来看,我三张,我两张,就是这种。我每一分票房都带着妈妈的体温,他们自己上海、北京、深圳这三个城市放的最多,超过一百场,有一个粉丝团。上周在798放,本来预定见面会半个小时,最后谈了一个钟头没有走掉,我误了一班火车。我想说的意思,纪录片不是没有观众,但是不像商业大众有那么多,每个人去看。放到法国也不会,放在美国也会,但是有一个特别大特定人群,如果这个人群真的发动起来也是很客观的。一部好的纪录片的票房卖到两千万,到三千万人民币是很正常的。现在的问题是想看的人看不着,不知道到哪看。院线放的时候,我不知道观众在哪,所以第一个拍的时间很糟糕,第二我拍摄这样一场,这一场如果没有完,我立即下。我觉得还是影院系统粗放式经营,由于资源少,都给了商业大片,因为有明星,有投资,有绯闻,各种各样的东西。范立欣没什么绯闻,我就更没什么绯闻了。

  吴靖:有粉丝。

  张同道:绯闻也是一个重要的宣发方式。

  主持人:纪录片导演为什么不能做明星?

  张同道:明星没有,不能说为了发一个《小儿国》就离婚了。

  范立欣:艺术电影其实有一个固定的市场人群,他们是很忠实的观众,但是怎么样让他们有时间的能够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个是院线经理应该做的事情,二位应该搞一个培训班。

  金忠强:我大致看到一些排片情况,在排一些商业片,同时排N场比起《海洋》来说是五倍或者八倍更多的场次,但是那些场次多,大家看方便,但是上座率并不是特别高,上座率甚至比《海洋》低。《海洋》就是固定某几个时段,我来看《海洋》,先查好什么时间,在几点比较合适,然后我去买票。这样的话,《海洋》的上座率虽然放映场次不多,但是它的上座率高。其实影院喜欢这样的电影,我好安排,上座率,收益好。但是像那种商业大片,很多人即兴消费很多,他来了看了这个就看了,要他等半个小时,说不定不看了,看另外一个。院线排片方面也有很多讲究。

  吴靖:对我们来讲,因为我们是做节目安排,对我们来讲我们会更针对一些在电影中心来看,《海洋》算是比较大的片,我们会每天五场六场滚动地去放,这个观众群是建立好的,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更多把精力放到《归途列车》这样更小众更小众的。还有《小人国》这一类片子当中,我们排片提前一个月就出来了。基本上我想大家想的方向是一样的,只不过场次更多一些。

  主持人:张老师《小人国》怎么样?

  张同道:到现在放了一千多场,现在还在放。这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包场。家长、幼儿园和师范性学校,幼儿教育团体,还有网络报纸,还有像树宝宝,是一个网站。还有红孩子网,像这样的。他们经常会有什么时候想包一场谁来,那些人说我要三张,我要两张,是这样一种东西。纪录片的模式跟商业大片是不一样。商业大片是一次性的,这个季节过了就过了,再放没有什么人看了,恰好纪录片电影是长流式的。

  金忠强:两年之后拿出来,一种是重复看,另一种是原来孩子没长大,现在长大了,这种也会有。

  张同道:这种不可重复,我拍的这个不仅要那群人自己不会拍了,我相信我们有生之年不会有第二个人再花五千万欧元拍这个,《迁徙的鸟》也是如此。我至少二十年不会有这么大成本拍《迁徙的鸟》,拍不过他,他在一百年前历史上只此一家,别无分碟。人类一个精神高峰需要不断的重复,谁说今天就不读李白了,今天还在读李白,李白都流行了一千年。你找到这个发行规律,难道今天印《红楼梦》(高清在线观看)不挣钱吗?很挣钱。现在出那些什么唐诗三代,小学生必读七十首古诗都很卖钱,不要以为只有郭敬明,韩寒卖钱,不是这样的。就像非典似的,过去了大家手套都不用了,但是这是小米粥,馒头,天天需要的东西。以后探索纪录片发行,要研究它的商业模式,它也有商业,谁说美好的东西不能传播了?照样传播,只不过那么亢奋,不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突然之间人都疯了,拥进去看,看了把它忘光。金刚一好了有二,二好了有三。功夫熊猫一好了就有二,是可重复的。像杀人,谈恋爱,你看看好莱坞,年年谈,年年杀,基本故事没什么变化,无非换一个主角,换一个人。就像007一样的,所以它那个消费不具有持续性,你再拿出来放,它的市场就非常的小,只有极度怀旧的人才会再看一遍那个东西。但是纪录片不是,我就在想,我们之所以纪录片没有市场,两个方向来看,不能都怪观众,是我们这么多年纪录片市场没有拍好,这是一个原因。就像过去总结一群精英拍给另外一群精英看,拍得过于高端化,不向大众靠拢。第二个原因,这几年娱乐主义,消费主义思潮,和中国电影院的萎缩,就把这个片种给挤出来了,国际也是如此,国外应该熟悉这个情况。2002年以前,国际纪录片也是从电影院基本消失,但有所不同的是02年到现在我称之为国际的黄金十年,每年几乎都有超过七千万美元以上的纪录片进电影院,每年都有。前年韩国出了一部纪录片投资人民币不到一百多万,不到二百万,放映合人民币1.2个亿,我到韩国专门找这个导演取经,其实由于一种导演政策,韩国扶持小成本电影的政策。

  主持人:他们是在电影院里重复地放吗?

  张同道:政府出钱让你在电影院推,亏了算政府的。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