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斯坦尼 布莱希特 梅兰芳:穿越时空的“会面” > 穿越时空的“会面”

莫斯科艺术剧院展演剧目评论摘选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9月02日12:01

  王晓鹰(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这两天连看了莫斯科艺术剧院演的《樱桃园》和《白卫军》,其文学底蕴、表演水平和俄罗斯艺术特有的人文气质让人深感震撼! 联想到之前看音乐剧《妈妈咪呀》时的另一番亨受,发现,一个内敛着艺术力量,一个张扬着娱乐精神,而且在各自定位上都是高水平的,这是艺术与娱乐分道扬镳又各得其所的最好例证!

  田沁鑫(国家话剧院导演):莫斯科艺术剧院《樱桃园》,舞美简洁精致,两扇幕布居然纵向打开,出人意料,舞台气质高贵,呈现辉煌。演员表演朴素,亲切。这家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柯奠定表演基础的剧院,令人尊敬!布尔加科夫作品《白卫军》。见识真正的斯氏表演。一桌酒,一群人,聚在大灯罩下的桌子前,闲聊,议论、争论、争吵、吵闹、大哭、痛饮、倾诉爱情。表演不露痕迹,循序渐进,不温不火,酒热成像!斯坦尼和丹钦科建立的属于莫斯科艺术剧院,纯正的现实主义表演学派,让人肃然起敬!

  杨乾武(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2011年8月15日晚首都剧场看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樱桃园》。30年前读焦菊隐先生翻译的契诃夫剧作选,高山仰止,却一直懵懂,今晚首次现场感受到契诃夫戏剧的伟大。这是欧洲戏剧文学之正典,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正宗。热爱戏剧的朋友有可能赶紧看吧,16日还有一场。真有值得欣赏与学习的舞台艺术之智慧。感谢北京人艺!让我们一周欣赏莫斯科艺术剧院百年传统中的三部代表剧目。美不胜收,感慨万分:经典的基础是文学,前两部大师之作,后一部是当代小说大家的代表作;戏剧舞台是自由无限的,捉襟见肘往往是作茧自缚;坚信自家传统特牛X,不盲从不媚俗不讨好谁,一定要自信。一朋友反问俺:咱拿神马自信?

  邹静之(著名编剧):这两天看了莫斯科大剧院的《樱桃园》《白卫军》。看过《白卫军》后,我知道这是我此生看到的最好的戏,我回家想了很久,舞台呈现不说了,在上个世际二十年代,这样的题材竟然写得那样的优雅而有力。这些年看到的炫耀粗俗的东西太多了。粗俗不是力量。

  赵志勇(中戏戏文系教师):昨晚看了莫斯科艺术剧院《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之后的最大感受:当剧本不够好的时候,导演、舞台设计和灯光就不得不挖空心思,以免观众看不下去。这个戏有很出色的导演和舞美设计、灯光师,演员也很不错,可惜还是不能算一出好戏。老实说剧本改编已经竭尽所能了,主要是小说原著有致命的缺陷。《白卫军》最好看了,至于《樱桃园》嘛,我很不喜欢女主角。不怕说句冒犯契诃夫大师的话,昨儿晚上的《白卫军》,完完全全把前两天的《樱桃园》给盖了哈。

  徐坤(作家):莫斯科艺术剧院演三出剧,《白卫军》最好,《樱桃园》次之,《活下去,并且要记住》看不下去。“斯坦尼”范儿,喜欢的人觉得好,不喜欢的会半途离场。看惯欧美以戏剧冲突见长的戏,会忍受不了俄式冗长、静态的肢体心理描写。台词也太密。

  唐师曾(著名记者):老鸭曾对莫斯科艺术剧院遐想无限,今日一见,远不如林兆华导、濮存昕演的莎翁《哈姆雷特》。盛名之下,除当年苏联社会主义老大哥一家独霸外,还有国人眼界不开原因。 莫斯科把海鸥当作汽车、话剧……商标,一直向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人一旦接触大海,就不会膜拜小河沟了。

  钟海(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莫斯科艺术剧院三台演出我有幸看了两台--《樱桃园》和《活下去》。尤其是当代作品《活下去》,让我震惊的不仅是当代俄罗斯戏剧依然精湛,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戏剧家们对“人学”的开掘与张扬!我们在学习斯坦尼表导演技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另一位俄罗斯大文豪高尔基说的:“文学”就是“人学”!

  沈婷昭(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副总裁):今晚的《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是莫斯科艺术剧院这次访华的最后一场演出。虽不似《樱桃园》那样给人以震撼,但对于我们这些斯坦尼的弟子来说,仍然是可以膜拜的作品。从导演到舞美到演员的精湛表演,再次提醒我们:戏剧,是不能速食的!

  边文彤(戏剧制作人、舞美设计师):《樱桃园》《白卫军》《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要感谢人艺带给我们的惊喜,这个星期被强大的剧场艺术内在力量所包围,走出剧场外面街上车水马龙,又回复到喧嚣的京城的夜色中,身后剧场里的寂静、沉默、哀伤、爱和他们的智慧很久都挥之不去,有很多是留在记忆中了。

  孙小宁(北京晚报记者)《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是莫斯科艺术剧院在北京上演的最后一出戏,结尾方式非常干净利落:为保全作为战争逃兵隐藏存活的丈夫,女人溺水死了,戏就完了。人艺老演员郑榕曾说看他们的演出让他坚信:人是舞台上的主人。都在表现人,但只有他们把逃兵、白卫军的情感生活表现得如此真实自然而且牵动人心。

  黄凯(青年戏剧导演)看了莫艺来京的三出戏:《樱桃园》、《白卫军》、《活着,并且要记住》。学习心理现实主义;好剧本真是一剧之本;为俄罗斯的好演员喝彩!

  王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看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舞台升起,怀孕的女人走向死亡的那场,几乎让人起鸡皮疙瘩,和什么表演体系没半毛关系,纯粹是死亡带来的激情。看完后走在旁边的报房胡同,零乱的人群在乘凉饮酒,杂乱无章,可在这个深夏的夜晚,微凉,有着醉酒后的小高潮,感觉北京的美好。

  张向红(《北京青年报》本市版副主编):今晚去看了莫斯科剧院的《活下去,并且要记住》,第一次看外国人演的话剧,狠狠地哭了两鼻子,演员演得真好,舞台设计也好。中间有的段落竟让我想起了《春闺梦》。想起那些狂看苏联电影的时光了:《两个人的车站》《战地浪漫曲》《合法婚姻》还有,《静静的顿河》不愧是俄罗斯啊~~

  李珊(青年戏剧导演):《樱桃园》里伤感的诗意,《白卫军》里时代的烙印,《活下去,并且要记住》里的爱与痛,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的确,看俄罗斯戏需要有“生活”的观众!

  唐烨(北京人艺导演):非常喜欢《白卫军》,三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一点儿都不觉得长,喜欢拉里昂西克,喜欢叶莲娜,喜欢舍尔文斯基,喜欢每一个角色……喜欢它的编剧,导演和设计……非常喜欢!莫斯科剧院的三个戏三种风格,各有侧重。说实话我还是最喜欢《白卫军》,除了中间好像有个女声在提词,不知是什么原因。今晚的演出也很好,但没有那么震撼,女主角很出色!!!

  陈予婧(青年戏剧编剧):《白卫军》告诉我们如何在舞台上生活,真正的艺术是忽略艺术。

  夏茂恬(青年戏剧制作人):我怀疑《白卫军》那倾斜的舞台给我造成的阴影,昨晚十二点四十睡觉,两点前噩梦两次,两次醒来我都坐在床头伸手去够窗帘。

  王明辉(龙马社戏剧制作人):感谢莫斯科剧院来北京演出《樱桃园》《白卫军》,感谢北京人艺邀请他们,感谢邹先生给我一个学习机会,梦幻般的戏,整场戏非常牛,感染力超强,演员很自然,很放松。

  郑晨(北京人艺首席音响设计):看不懂的就猛夸,听不明白的还乱赞,不能这么没骨头吧……窃以为《白卫军》这戏从剧本改编到导表演和舞美真不算什么第一流的好戏,任何一个戏剧都不能单纯的不考虑观众效果来评价,除非你这戏是实验演出不卖票不带观众不请媒体。我身边的俄国观众都睡着了三四个,这是好戏?

  单纯从舞美角度谈《白卫军》,斜坡铁丝网的平台过于陡峭,影响演员表演,灯光缺乏层次感,我在二楼还看到穿帮的舞台监听音箱。由于铁丝网的震动,台词也掩埋在震动噪音中,虽然听不懂,但一样听不清。演员士兵手持的步枪不是俄国莫辛步枪,而是德国的卡尔98K式。当年德国都没装备呢。

  周健森(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副主任):“一到黄昏人静,纸上彩影憧憧,我眯眼细看,认出了那是幅画,并且这画不是平面的,而是三度空间的,像个匣子,透过一行行字可以看到里面亮着灯火,小说中描述的人物在走动。啊,多么诱人!”这是布尔加科夫将小说《白卫军》改编为剧本时的内心感受。这个夜晚,他的小匣子就在我们面前真实地打开了!和《樱桃园》一样,《白卫军》牢牢地抓住了一个宏大时代的深沉脉络,以及生活其中的人物命运与情感。但我们的创作者,沉醉于自恋之中而不顾及周遭的现实和人,他们只能复制表象的浮躁,却缺乏深入观察与思考的智慧和耐心。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和这个时代脱节了。

  孟晖(作家):白卫军看到中场就撤了 有点对不住票 一是感冒怕太累,二是至少上半场太平庸,严格讲配不上戏剧的称号,两幕就写了两个在同一情况面前反应一样的男人,大忌呀!

  林蔚然(编剧):白卫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赵宁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白卫军》心得1心理现实主义是心理外化为现实的主义;2好的表演是几百幅连续的绘画;3所有因素皆可入戏;4要真体验不要亢奋和自大;5脸对脸说词是一种愚蠢,本戏没有;6我们的形体教学基本等于零;7有机天性是最宝贵的创造力源泉。

  王润(《北京晚报》文娱记者):感谢莫斯科艺术剧院,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剧场又恢复了剧院的味道,又成了戏剧观众的殿堂。

  黄盈(戏剧导演):看完莫斯科艺术剧院三个半小时的《白卫军》,又看了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是该想想中国人自己情感的艺术表达了。

  马戎戎(媒体人):“我们在最困难,最可怕的时候相遇,我们都经历了很多,很多。我也一样,我也经历了人生的风暴……这艘破旧的船在内战的风浪中颠簸了很久……叶莲娜,瓦西里耶夫娜,她也经受了很多而且有资格获得幸福。因为她是个出色的女人。我想用一句作家的话对她说:我们将得到休息……”——《白卫军》《白卫军》很长,演出结束已是夜里11点。乱世剧变之中的普通人的压力,痛苦,挣扎,信念,力量。凛冽环境中反而格外鲜艳绽放的对爱的渴望之花。面对惶然的未来,人们开始珍惜和渴求相互取暖,人性在此时反而呈现出它光明和温暖的一面。“叶莲娜理应得到幸福”,而我们也是的。

  谭韶远(著名舞美设计师):《白卫军》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都有一个若有若无的声音飘在舞台上,有时音量放大一点自然的就变成转换的音乐,没有一次渲泄,总是揪着你让你恍惚不安,最后一场突然没有了,灯光很亮,反而是死一般的寂静!一群老爷们在舞台上表演控制有度,细致之致!这是一台沉甸甸的大戏!布尔加科夫,大师!致敬!《白卫军》的舞美比较规矩,一景到底的方式不新鲜,关键是准确!倾斜的平台是动荡、坚难不用说,导演的牵换自如不用说,这个戏舞美漂亮在结尾,一束逆光,人物靠在后面的栏杆上……舞台变成了一艘漂泊的船!加上台词“结束或者是开始,新的生活是客观存在的,仍然未知……”仅仅就这么一招,就齐了!

  王斑(著名演员):一段历史,再现舞台,写的是内战,演得是内战中坚持找寻幸福和爱的人们。《白卫军》是莫斯科大剧院来华上演的第二个戏。曲高和寡的四个小时,业内的同行们把掌声献给了把戏剧纯粹进行到底的俄罗斯的艺术家们!当然还有此起彼伏的鼾声哈。很难看出这部戏的商业性,但看到了艺术性!喜欢剧中的音乐和演员。

  陈然(搜狐戏剧编辑):让我意外的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樱桃园》呈现的"现实主义"并不像人艺《茶馆》式的现实主义那样逼真到毛孔。俄版《樱桃园》全剧布景几乎只有两扇可以像门一样推开的幕布,场景更换也仅以转台完成,简约的舞美令观众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表演上。这种质朴的真实感令我折服,而不是靠四堵伪造出来的墙。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