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单:
郭天翼 张天雷《开买卖》
徐德亮 王 磊《双簧》
何云伟 李 菁《八大改行》
张德武 康松广《百家姓》
应 宁 王文林《大审案》
刘洪沂 王玥波《武坠子》
全体演员 《送对联》
串场(说书人):崔 琦
相声段子介绍:
1、《开买卖》
《开买卖》又名《同仁堂》,在段子里面由游街艺人和店铺掌柜两个角色,引出大段的快板贯口,比如著名的“进街趟子唱八家”,唱了豆腐坊、剃头棚、铁匠铺等旧时代的小生意。利用数来宝的形式介绍了各行各业的祖师爷、发展传承等内容。最后一段贯口除了介绍了孙思邈华佗等古代医学的领先人物以外,还把多位中药名称串在一起,如数家珍一般流利介绍,行话称为“拉药抽屉”,需要演员有扎实的快板功底。
2、《双簧》
双簧的创始人是清末硬书(自弹自唱)艺人黄辅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详,对其由演硬书改演双簧的说法也不一样。一说为乾隆、嘉庆时硬书艺人晚年嗓音失声,改为二人表演,一人弹唱,一人模拟表演。另一说黄为咸丰、同治时评书艺人,善于模仿人物语言、鸟兽鸣叫、乡音市声,连学带表演,后来改为一人说学,一人表演。二说虽都见诸文字,但不知其来源所据。表演时模拟表演者(称:前脸儿)要把脸用粉涂白,为的是让观众看清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头戴一只小辫儿。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一人坐在前面表演各种动作,互相配合协调。
3、《八大改行》
传统相声《八大改行》,由钟子良(陈涌泉先生外祖父)编写。作品主要讲述戏曲、曲艺界艺人被迫改行和从事其他行业的诸多轶事。京剧花脸前辈金秀山、何桂山、刘鸿声、孙菊仙、李吉瑞、瑞德宝、陈德霖、龚云甫;莲花落老艺人抓髻赵;河北梆子前辈演员小香水(女);评剧前辈白玉霜(女)缝穷;京韵大鼓艺术家刘宝全卖粳米粥。后又有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李多奎、金少山、侯喜瑞等先生。《八大改行》是一段非常考验演员学唱功底的杂柳。
4、《百家姓》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歪讲百家姓》系张寿臣先生创作。逗哏的演员从“赵钱孙李”开始,依次蝉联不断,首尾相衔,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回到“周吴郑王”上来。从艺术特点上来看这段相声更像是一个文字游戏,要求演员把准备好的台词就像是现场临时想到的一样说出,需要有很强的表演能力,把会的演成“不会”的,不能让观众看出丝毫的破绽,彰显演员的功力。
5、《大审案》
描述的是一个狱卒班头哄骗一个艺人承认自己杀人的事情。讽刺当时社会官方乱抓人凑罪犯的数或者有钱人通过冤大头来逃脱罪行的丑恶现象。从技巧上主要是突出使用了“曲解”、“打岔”。这个段子说、表并重,讲究的是快、脆、卖。比如开始的对话:“你是某某某?说相声的?”这句话说的很平和,紧跟着:“跟我走一趟。”突然变脸。甲表现办案公差的横劲儿,乙吓的不知所措,这时候二位演员说话口气、面目表情的转化非常之快而且配合必须到位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往下发展,贯穿“大审诓供”的这些“包袱”基本都是在甲连吓唬带骗,乙一会儿吓死一会迷糊当中完成,所以说演这个段子要求演员发托卖相变化快,口紧字清“包袱”脆,认真负责卖力气,俩人配合到位才能达到火暴热烈的效果。
6、《武坠子》
坠子既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属于曲艺的一种。《武坠子》展现了坠子这种曲艺形式独有的艺术魅力,演员通过“学唱“的形式,完美地表现了相声四门基本功"说学逗唱"中的"学",该段子要求相声演员具有一定的学唱功底,并对各种曲艺形式了然于心。
7、《送对联》
《送对联》是传统段子,它没有大的笑料,只是引起观众琢磨回味对联,让观众深刻并自然的领悟捧哏话语技巧在相声交际中所持有的思维走向和格局,继而逐步扩大并融入当代社会交际中去。毕竟,作为一门语言艺术,除了笑声,相声留给大家的更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语言认同。《送对联》是传统贯口段子,演员不徐不疾,娓娓道来,将观众的神完全拢住,一方面反映了相声艺术的臻于成熟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体现它自身职能的丰富和立体。对联的选材非常丰富,或醒世警句,蓄意深远;或借景生情,感事抒怀;或讲今述古,道情言志。写对联不分学问高低,文人墨客写出来的是文采飞扬,略通文墨的人顺口说出一付也另有一番情趣。相声中的对联,不仅要富于文采,而且要有笑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