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话剧

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小胡同里的大舞台”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5月19日09:06
《思凡》演出剧照(1993年,导演:孟京辉)
《思凡》演出剧照(1993年,导演:孟京辉)

 

王晓鹰(右一)至今都保存着这张非典时排练《哥本哈根》时的剧照
王晓鹰(右一)至今都保存着这张非典时排练《哥本哈根》时的剧照

 

黄盈导演的《马前,马前》表现的是北京城的更新换代不断变化
黄盈导演的《马前,马前》表现的是北京城的更新换代不断变化


  已经消失的地安门帽儿胡同45号,是国家话剧院曾经的办公楼。这个小胡同清朝是提督衙门,解放后才改为实验话剧院。实验话剧院小剧场就在这里诞生。直到2001年底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实验话剧院合并后,更名为“国话小剧场”。虽然一直深藏小胡同,可它对戏剧人来说,却是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1993年前·入场

  提督衙门变身小剧场

  如果你和国话人聊起帽儿胡同45号,每一个国话人都会骄傲地说,他们这里曾经是清朝的九门提督府。历史资料显示,老国话原为清代提督衙门。乾隆二十一年,成为步军统领衙门,后又为民国保安部。解放后,在周恩来、朱德与罗瑞卿的支持下,这里被改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并由朱德亲笔题字。不过由于历史的变故,当年的提督衙门府那时已荡然无存。实验话剧院便在院子里盖起了简易的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上世纪80年代还建起了一座与周围环境不算和谐的灰色塔楼。

  上世纪90年代初,实验话剧院决定在那里新建一座L型的三层办公楼,以解决实验话剧院一直以来简陋的办公环境。那是1992年时任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的赵有亮上任不久亲自抓的第一个政绩。一年之后,这座白色小楼正式落成了。

  那时候孟京辉已经分配到实验话剧院。他记得当时有人曾提议将小剧场二楼设计成卡拉OK厅,给剧院挣一些“散碎银两”。这便是国话小剧场为什么从主楼“凸”出来的原因。孟京辉说筹备过程中,卡拉OK行业走下坡路,这个也就夭折了。

  1993年·启幕

  孟京辉竖起实验大旗

  代表剧目:《思凡》《问问嘴唇》

  1992年戏剧进入低谷时期。那年实验话剧院一年都没一部戏,只有剧院的老演员游本昌排了一部小品《思凡》。

  赵有亮希望新的办公楼能够发挥作用,于是找来了剧院的老员工刘铁钢担任经理,并策划小剧场的经营。与北京人艺主打写实主义的传统话剧不同,实验话剧院主打实验风格。孟京辉是当时刚进剧院的年轻导演,所以赵有亮第一个想到了他。就这样,1993年初,孟京辉成了第一个走进实验话剧院小剧场的导演,以话剧《思凡》为小剧场鸣锣开张。

  《思凡》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连演二十场,场场爆满。这让剧院看到了希望。据刘铁钢回忆,到1995年的时候,很多外院的剧目也开始选择来这里演出,像上海话剧中心的《留守娘儿们》《美国来的妻子》、内蒙古话剧院的《司法局长》等等。此外为了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当时他们也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的剧目,比如日本的《问问嘴唇》、挪威的《六个女人》等等。

  1995年-2000年·发展

  演戏堪称“胆大包天”

  代表剧目:《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红鲱鱼》《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

  1995年6月,每到晚上7:15,帽儿胡同西头都会锣鼓喧天一阵子,那是孟京辉和德国留学生安琪·布德联合导演,郭涛和伍宇娟主演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开演了。由于这部戏是第一部将表演区域扩展到剧场外的作品,独特的编排让国话的“编外”摄影师李晏印象很深。

  90年代中后期,是实验剧场最为红火的时期。据李晏回忆,先锋导演牟森的《红鲱鱼》是那时比较“醒目”的作品。李晏回忆说,那出戏里有两位演员扮演庄稼人,他们在演出当中把舞台中间的土摊开、灌水、插秧,另一边还有一个中年男子现场涮火锅。最大胆的是,演出最后,若干鳝鱼从天而降钻到舞台上的泥里。这还不止,居然还有无数苍蝇飞舞在舞台上。牟森演出前并没有和剧场经理刘铁钢解释清楚,因此当彩排场结束之后,那一晚发生了不愉快的口角。

  除了《红鲱鱼》,1997年查明哲导演的《死无葬身之地》也是一部令人难忘的作品,正是这部戏让查明哲在戏剧界一炮而红。那出戏由郭涛、冯宪珍、韩童生等实验剧院的实力派主演。廖凡、李梦男等也参与了创作。而三年之后查明哲在那里上演三部曲之二《纪念碑》之时,又让人们记住了一个熟悉的新面孔———段奕宏。

  2003年-2009年·中场休息

  遭遇非典改成排练厅

  代表剧目:《哥本哈根》《萨勒姆的女巫》《简·爱》(排练)

  2001年底,作为中央倡导的剧院改革的重点“工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剧院合并为国家话剧院,并以原实验话剧院为办公地点。实验话剧院小剧场也更名为国话小剧场。国话时代小剧场的第一部戏,是王晓鹰的《哥本哈根》。但当年那出戏并没有正式公演,因为正赶上非典时期。

  而且令人更为意想不到的是,那段时期国话也遇到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排练厅不够用了。刘铁钢回忆说,2002年后国话小剧场的剧目几乎都要租借别的场地排练,为了节省经费,剧院决定停办小剧场,改作排练场。观众熟悉的《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红尘》《萨勒姆的女巫》,直到后来的《简·爱》便是在那里诞生的。可是一旦两三个戏同时创作,排练场便捉襟见肘,于是在刘铁钢的提议下,国话的院里又建起了两个临时的排练场。

  2009年-2010年·尾声

  戏剧PK“最后的疯狂”

  代表剧目:《马前,马前》《在茫茫大海上》等

  2009年10月20日,国话“青年戏剧人PK营启动仪式”在国家话剧院内举行媒体发布会,并宣布11月10日起,这个曾经的北京第一家小剧场,在停业四年之后重新开张。这次开张,国话选择了四部小戏。有黄盈的京味儿喜剧《马前,马前》,也有唐宇改编并导演的荒诞派戏剧《在茫茫大海上》等。新任国话院长周志强表示,此次是本着“开放办剧院”的理念,为国家话剧院的青年导演及民间戏剧人才提供创作及演出平台。

  “马前”是一部与“拆”有关的话剧,探讨的是北京城的更新换代,而选择已经局部拆迁的国话小剧场上演这么一部戏,也许是人为的巧合。黄盈说,为了应时应景,他在国话院长周志强的启发下,仿效孟京辉当年的“沃依采克”,将演出开场的戏搬到了国话的院子里。让真的拆迁环境与戏里的故事交相呼应,观众大为感慨。演出轰动一时,甚至一票难求。在那次演出的最后一场,黄盈谢幕时流了泪,他说以往他很少谢幕也不会流泪,但也许是因为要和小剧场惜别了,所以才触景生情。那次演出,国话院长周志强也在现场,他对着黄盈说,小剧场虽然会告别大家的视野,但他认为这个戏结束不了,相关的戏剧演出也仍将继续往下做。那一天,是个值得怀念的日子,黄盈说他让朋友拍摄了视频,并将永久保存。

  2010年-2011年·谢幕

  “钉子户” 剧组驻守工地

  代表剧目:《夜·店》《希特勒的肚子》

  2011年5月,国话对门的胡同早已成了一片工地。原先地安门帽儿胡同的入口也封上了蓝色的铁板,说明亟待拆除。国话院内,白色的办公楼早已人去楼空。不过值班的工作人员还在,楼里还是和往常一样的干净。楼外,已经锁了门的国话小剧场门口,还贴着年初封箱演出时留下的海报。广场上,两个简易的大排练厅里,田沁鑫的《夜·店》仍在高歌、孟京辉的“希特勒”也仍为肚子发着愁。两个剧组都在坚守,似要较劲———看谁比谁撤得晚。

  2009年的春天,1994年曾在国话小剧场演出过的挪威国家剧院著名演员尤内达尔(音)再次来京。她要求刘铁钢带她故地重游。刘铁钢说,当他告诉尤内达尔这里将会被拆除,这位女演员跨过小剧场的门时,眼泪流了下来。她俯下身,亲了亲铁栏杆,又看了看剧场四周,对刘铁钢说,“铁钢,这里有多少美好的记忆啊……”刘铁钢坦言,现在已经感受到了失去“家”的痛苦,他将独自搞一次告别仪式,用自己的方式与小剧场与老国话说再见。2011年5月,刘铁钢最后一次打开了国话小剧场的门,就像当年的《故意伤害》用蜡烛点亮小剧场一样,用蜡烛在剧场里摆了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并为自己留下了合影。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