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国产历史片忧喜录:票房数量可观 问题不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5日11:05

  ◆喜:中国历史题材影片在数量上似乎正进入快车道,在票房上也有不小的斩获

  ◆忧:创作和生产急功近利;改编功力不足;缺乏观众意识和表达技巧

  一个兵法烂熟于胸的小人物,一段欲言又止的乱世情,一场师兄弟反目成仇的巅峰战……这就是新近上映的《战国》想要告诉你的故事。在缺乏强劲竞争对手的4月中下旬档期中,这部历史题材影片以首周票房6000万的成绩取得了不错的开局。无独有偶,由麦兆辉和庄文强联合执导的《关云长》也在4月26日重装上阵。这部打着“人性化”旗号,重新诠释关羽的电影,和《战国》可谓异曲同工:在《战国》中,田夕与孙膑无望的爱情似乎超越战争本身,而在《关云长》中,关羽对刘夫人的暗恋,则几乎全盘解构了关羽的忠义。

  更重要的是,两部大片接踵抢滩院线,是否就能说明国产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进入繁荣时代?

  数量与票房可观 问题与缺憾不少

  近年来,我们确实不乏此类影片。据报道,除了《赤壁》、《见龙卸甲》和《关云长》外,目前处于制作中的三国题材电影还包括由田壮壮执导的《关公》、杨子担任制片人的《武圣云长》、陈木胜执导的《武神传》以及高希希执导的《三国·关云长》。众所周知,历史题材影片拍摄成本高、难度大,但是我们即便在受资本规模限制的新世纪头10年里,仍创作出了《墨攻》、《赤壁》、《花木兰》、《十月围城》等重量级的历史题材影片。进入2011年,随着各路资本的涌入,历史题材影片似乎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

  单从数量来观察,中国历史题材影片似乎正在进入快车道,在票房上各有不小的斩获。也正是在中国电影市场强劲内需的支持下,《关云长》的导演麦兆辉才敢放言:姜文和甄子丹的碰撞能“撞”出3.5亿的票房。他的预判有可能是对的,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历史题材影片的繁荣呢?

  这就涉及到历史题材影片繁荣的评判标准。繁荣的标准应建立在保量基础上的保质,进而促成投资、拍摄和观赏的良性互动。当前我们的历史题材影片尚存在不少的问题。

  创作和生产上的急功近利。为了规避投资的风险,各路资本多钟情于几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规避投资风险的意图无可厚非,但题材的过度跟风,不但会过度透支这些题材,而且也不利于推动电影类型的多样化。另据报道,李仁港在广电总局报备了《鸿门宴》的拍摄计划,陆川筹拍的《鸿门宴》因重名而改为《王的盛宴》,而与二人争夺这块“肥肉”的,还有《刘邦和项羽》。

  历史题材改编功力不足。好的改编者熟悉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其评价和思考经得起推敲,并懂得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既让千百年前的事映射出现今的时代,又能引人思考。正是从这个角度,有人批评《赤壁》的改编者“不理解历史人物的心态,三国本是个风雨飘摇、生死攸关的时代,但《赤壁》的人物却好似在过家家。”

  创作者和改编者缺乏观众意识。对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观众的接受心理颇有些集体潜意识上的趋同性和默契。不是说创作者不能颠覆经典人物的固有形象,但是新的阐释需要通过缜密细致的叙事,自圆其说。然而在《战国》中,主创者似乎刻意要将孙膑塑造成大智若愚的真英雄,结果却让孙膑看起来既不够智慧,又缺乏男子气概。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关云长》中:一个有情有义的关羽落得如此不堪,有些可笑。

  想传递的内容太多,却缺乏表达的技巧和经验。《战国》和《关云长》似乎为了讨好观众,硬加一段爱情故事,结果不是跳脱了战国的主题,就是“毁人不倦”地重塑了关羽。

  “善待”历史题材 为观众讲好故事

  如何“善待”历史题材,如何创造性地重塑经典,为观众献上艺术性、思想性皆高的历史题材影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讲好故事,是最重要的基本功。首先,故事要简洁。一部电影的时长有限,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心,就要减少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其次,故事要可信。故事来源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改编时必须原封不动地照搬。“小事不拘,大事不虚”,在细节的呈现上,应该允许制作团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故事是否讲好,又关乎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赤壁》就无力塑造出诸葛亮举重若轻的潇洒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善用科技可以锦上添花。现在多数国产历史题材影片的战争场面,都拍得差强人意,难以让观众产生震撼的观影体验和信服感。

  由此可见,制作一部好电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资金是启动拍摄的重要条件,但有钱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编、导、演、灯光、特效……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可能葬送一部电影的前程。

  无论它是历史题材影片,还是讲述当代人普通生活的中小成本电影,都应打动人、感染人。仅以这一条为标准,我们就很难将《战国》和《关云长》视作成功之作。一花一世界,从这两部最新的历史题材影片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同类题材电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历史题材的电影,往往因其承载的历史和价值观,而适合作为推介本土文化的文化产品。从这一角度来说,当我们的国产历史题材影片走到国际观众的面前,我们被分享和“挑剔”的,将不仅仅是电影制作的水准和创作的成败,而且还有它背后所传播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那么,作为此类题材电影的创作者,是不是更应该少一分浮躁,多一份责任?是不是更应该在拍摄开始之前,先做好剧本的打磨工作,确保人物塑造在文学文本上的成功,而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制造各种营销噱头上呢?

  我们对未来的国产历史题材影片依旧抱有良好的期望。毕竟,我们的电影事业正在探索的路上,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毕竟我们有深厚悠久的历史与生动的现实,为我们提供着创作的活水。

(责任编辑:news)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