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话剧《爱无能》的内容是表现或抨击“爱无能、恨给力”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它是在说“爱——无人能逃;爱——无所不能”。——这真的又是只有二三十岁年轻人才有的浪漫情怀和心理逻辑。先把逻辑抛到一边,《爱无能》的确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快乐因子齐备、舞台呈现饱满、剧场效果极佳,且具有典型意义的“青春喜剧”。
可以说,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整个20世纪都不是“青春喜剧”的优质土壤。而21世纪却大大地不同,“80后”、“90后”基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身上的喜剧细胞明显比他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更多,行为举止、思维与言谈也更无禁忌,对幸福快乐的渴望也更加单纯、透明。更加准确地说,《爱无能》不仅是一部颇有观赏性的“青春喜剧”,还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时代反光镜。
年轻的编导和演员把三万公尺高空变成展现才华的舞台,在飞机上发生的那些奇遇的可能性大可不必追究,值得玩味的是这些离奇的爱恋、婚恋的每一个细节竟然都是欢乐的酵母。这些舞台魔术师是怎么做到的?让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的琐碎小事、无聊龃龉、粗鲁呵斥、无端争执……经过他们三变两变,竟都变成了迷人的多彩生活的万花筒。显然,在话剧舞台上,制造欢笑比制造眼泪的工程更具有难度,也更显出制作者的智慧与才情。
当然,这是一部以“爱”为主题的“青春喜剧”,只不过是以一架班机为载体。为了寻找“爱”,正像白居易所言:“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但是,今天的戏剧人与唐代的诗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可’见”。当飞机遇到最紧急、危险的事故时,反倒是人性之中爱的火花迸发得最绚丽多彩。是年轻的戏剧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热诚与信念,赋予他们通过“奇遇”来创造“奇迹”的绝技。这其中,也包含着严肃的恋爱婚姻观、社会道德观、生活价值观的追问,不止是说说笑笑而已。
与“青春喜剧”班机一起飞了两个小时,这是我笑得最多的一次旅行。